运用标点符号进行文本教学的教法

2016-05-14 14:12陈林娜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标点符号运用

陈林娜

摘要: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作为一种表达的工具,配合文字来表达人的思想和情感有很大的功劳。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思考,从四个方面论述运用标点符号进行文本教学。

关键词:运用;标点符号;文本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009

标点符号作为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种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辅助工具,对帮助人们分清句子结构、辨明不同语气、理解词语性质和文章意义都具有重大的作用。郭沫若在《沸羹集》中说:“标点符号之于言文有同等的重要,甚至有时还在其上。”这更显示了标点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在以书面语言为主的语文文本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学生对标点符号的学习。可现如今,教师对标点符号的教学现状令人堪忧,有的刻意回避,有的轻描淡写,有的机械呆板……以至于学生在读文章时,读不出节奏,读不准文章的语气;解文章时,抓不准作者的意图,探听不到作者的心声;写文章时,有的通篇只有一、两个标点符号或者心之所至,想在哪里加就在哪里加,毫无规章可寻……因此,笔者思考:如何才能运用标点符号进行文本教学,突出标点的实效呢?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一、借标点创新课堂导入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单调刺激的注意稳定性很难维持长时间,要较长时间地维持注意的稳定性,必须是注意对象有变化。我们平时常用的“猜谜语导入新课”“讲故事导入新课”等导入方法,对孩子们来说已耳熟能详。而利用不同的标点符号、不同的停顿语气、不同的句子结构导入新课,不仅能将静止的语言变成活动的,还能将枯燥的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既可以为孩子创设真实的情景,又能将孩子引入想象的世界,使教材活起来,使课堂也活起来。如教学《大自然的启示》一课时,课一开始,教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问:“老师想给这个课题加上一个标点,你认为加上哪个标点合适?”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抢着发言,有的说:“加上省略号,因为这句话没说完。”有的说:“加上冒号,因为什么启示他没讲。”……“到底运用哪个标点符号最符合文章的内涵?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找找正确的答案吧!”一个简单的标点符号,一开始就深深吸引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点燃了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奏好了课堂教学的“序曲”。

二、借标点触摸文本情感

在文章中,人物的情感色彩往往可以通过文章中不同的标点表现出来。郭沫若曾说过:“标点一定要恰当。标点好像一个人的五官,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看得无足轻重。标点错了,意义也错了。”由此可见,标点符号在文章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普罗米修斯》一课中有这样的一个片断:“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这段话是面对宙斯的惩罚、面对火神的劝告普罗米修斯的回答。在引导学生感受普罗米修斯的坚定时,有位教师是这样利用标点教学的:

师:大家看,这段话的句末有一个“!”,想想感叹号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的呢?

生:语气强烈,感情丰富时用。

师:对呀,从这个感叹号,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生1:我体会到普罗米修斯对自己选择的不容置疑。

生2:我体会到了普罗米修斯此时态度十分坚定,拒绝接受火神的建议。

师:请将这种态度读出来。(学生铿锵有力地读。)

师:再看第一个句子后面的标点符号。

生1:是问号,表示反问,是不问之问。

生2:是坚定地问,是理直气壮地问,因为在普罗米修斯看来,为人类造福,没错!

师:体会得很好。请大家读一读这个问句!(学生理直气壮地读。)

师:同学们,好的朗读能够传递出自己的理解,哪怕是一个词、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只要你用心读,入情入境地读,就能品出标点背后的内涵,走进人物的内心。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一份理解,读一读这段话,一起走近普罗米修斯。

这位教师充分利用“!”“?”切入教学,让学生感知标点的深刻意味,并巧妙引入到朗读教学中去。这样的设计赋予了标点人的情怀,让学生在触摸文本的同时,亦能感受到标点符号的作用、标点符号的温度,实现了标点符号和朗读教学的相辅相成。

三、借标点填补语言空白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些课文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某些场景时往往用一些省略号或感叹号留下空白,让读者去联想、去补充,从而传递出文本的意犹未尽之意。

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如能引导学生就文本中的空白点进行挖掘,就可以有效地丰富文本内容,增强表达效果,使阅读教学更加精彩。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笔者是这样设计的:授课一开始,直奔课文结尾,课件出示一段父子俩的对话: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师:同学们,看看在这三句话中最引人注目的标点符号是什么?

生:感叹号。(异口同声)

师:根据这几个“!”,你想象一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使得父亲说话的语气如此?

生:地震使三层教学楼变成了废墟,阿曼达被压在废墟下。

生:人们都劝父亲离开,认为阿曼达已经死了。

生:当时已经挖了38个小时了,阿曼达活着的机会越来越小。

生:父亲得知自己的儿子还活着。

生:父亲真的做到了,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生:父亲的坚持,奇迹真的发生了。

师:(整理孩子的答案)在一片废墟下,在人们都放弃的情况下,由于父亲的坚持,奇迹发生了,他救了自己的儿子,也救了儿子的十四个同学,感叹号不正是把父亲当时那种复杂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吗?经过感叹号的想象补充,学生突破了标点符号的定势,真正走进了父亲的内心,从而体会到父爱所创造出的奇迹!

总之,小小的标点符号,藏有无穷的奥秘。在小学文本教学中,教师若能充分挖掘出文本教材中蕴涵的标点资源,并充分发挥其在文本教学中的作用,就能展现出文本教学的无限精彩。

(作者单位:浙江省瑞安市仙降第三小学 325207)

猜你喜欢
标点符号运用
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的争吵
标点符号们的争吵
老师是标点符号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标点符号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