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宽新
摘 要:语文教学需要学生进行阅读感悟,并在感悟的基础上进行表达。小学生进行表达,要抓住相关的表达要领,那所表达的语言就能够令人欣慰。本文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不同问题 语言表达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194-01
小学语文教材文本的内容可以说就是一个偌大的姹紫嫣红的园圃,学生神游于这样的园圃,将会获取许许多多的收获;也可以说就是一座偌大的美甲胜天的富矿,学生深入于矿井,将会挖掘到极为丰富的矿藏。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深入挖掘,提升表达能力。
1 形成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需学生认识不同文体
小学语文教材之文本都是短小精悍的,纵观每册教材,一般都由记叙文、说明文和诗歌这三大文体组成。无论是怎样的文体,都有其自身的语言特色。就是相同文体的作品,由于作家风格有异,其语言表达也是那样的各自特色。从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现状看,学生对诗歌和非诗歌文本是比较容易分析得出的,但对相关的记叙文和说明文则比较难以一眼就能够看得出的,尤其是学生不可能就从文本的题目上看出具体的文体来。这就导致我们小学生在具体的阅读感悟中,不能够比较理想地用恰切的语言,进行相关意义上的表达,虽然学生有着一定的感悟,但语言的表达总不是那样的准确,总不具备根据不同文体进行自主表达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形成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需学生能够初识不同文体。学生初识不同文体应当离不开具体的阅读实践,不是我们比较简单地告诉学生这是记叙文,那是说明文就能够成的。所以,让学生去认识不同文体,所能够常用的办法是让学生在不同文体的阅读中进行相关意义上的感悟强化,让学生多进行相关意义上的比较,在比较中提升鉴别能力。譬如,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让学生从所说明的道理中初步感悟说明文,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中,从举例、 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去初步感悟说明文的相关特征。在教学时,再让学生把已学的相关记叙文进行比较,认识记叙文与说明文之间的区别。
2 形成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需学生读熟不同文体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应当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人们是比较关注学生对教材文本的熟读的,学生进行文本的熟读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些写景散文多让学生读熟,叙事性的文本则不竟然;一些记叙文多让学生能够读熟,而一些说明文则不竟然;对一些说理性的文本也很少让学生去读熟的,偏重于强调熟读成诵的文本。这就影响着学生对非叙事文本的阅读感悟和感悟性的语言表达。形成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需学生能够读熟不同文体,凡需要学生去阅读感悟的都应当让一个个学生去熟读。例如,和学生一起学习六年级下册8课《各具特色的民居》这是一篇说明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的说明文,在学习时,要让学生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让学生在阅读感悟的基础上,加深对祖国各地民居特色及其文化内涵的理解,如果不要求学生读熟文本,那学生也就不能够形成比较理想的感悟,也就不能够运用比较到位的语言来进行表达。教学中,不仅仅要让学生读熟,而且也要强调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学生学完文本后,让一个个学生去充当小导游,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同样生动地向“旅客们”做出比较理想的介绍,分别把客家民居和傣族竹楼的特点简单地介绍一下。
3 形成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需学生感悟不同文体
从我们相关的教材文本看,不同的文体的自身语言表达形式是有一定区别的,状物、写景、叙事、写人的作品其语言表达都以描写为主;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文多以说明为主;说明事理性的文章多以说理为主;诗歌或者诗歌性的散文则以极强的跳跃性去表现诗人的情感。因此,形成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需学生感悟不同文体。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针对不同文体,充分引领学生进行阅读感悟。如教学《青藏高原一株柳》,重点引导学生去感悟作者描写了柳的哪些特点?又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所描写的“柳”之特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如教学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让学生熟读成诵,比较有意义地从杜甫的欣喜若狂之快诗中感悟出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如教学《千年圆梦在今朝》,让学生通过文本中的说明方法以及所说明的内容感悟,并做出比较理想的表达,学生感悟不同文体,不仅仅就是文字层面上的感悟,更应当是文化层面上的感悟。这就需要我们引领学生向着文本的纵深处,进行相关意义上的探究。
根据不同文体形成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我们去孜孜以求,更需要我们去不断开拓和进取。我们要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成向阳.送语文回自然[J].语文教学通讯,2015.2D.
[2] 孙红果.朝花即拾[M].现代出版社,2015.5.
[3]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