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宏
摘 要:咫尺千里的中国山水画与逼真写实的西方风景画,在世界美术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虽然都描绘自然山水、风景,但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国山水画以情绘意,而西方风景画以理绘形。本文从美学思想、创作理念、观察方法、表现方式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 西方风景画 差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168-01
人们常听到“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之说,却很少听闻“中国风景画”和“西方山水画”的说法。中国山水画以情绘意,而西方风景画则以理绘形。
1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美学思想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同样都描绘自然山水和风景,但其风格迥异的原因,在于美学思想的差异。南齐谢赫在《画品》中指出“明劝诫、助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中国画不是以表现美为唯一目的,更多地是审美之外“成教化、助人伦”的传统功能。中国山水画受道家思想影响,由早先由畅神体道、访仙求道,转变为文人士大夫的追求归隐山林的精神寄托。山水画家受道家思想的影响颇深,追求自由自在、道法自然、虚静空灵。同时儒家的雄健充实和禅宗的清淡彻悟也影响的山水画家。因此中国山水画囊括着中国儒、道、禅三家的美学精髓。中国山水画不以准确真实的再现自然景物为目的,更注重笔墨技法背后所体现出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但求神韵不求形似,意境深远。
与中国画家的外师造化不同,西方画家在教堂的墙壁、天花板上描绘圣经的故事,以求真实的再现圣经内容,让灵魂得到慰藉,以完成对上帝的靠拢,是对上帝的一种贡献。西方艺术受基督教教义的影响,需要真实的再现自然临摹自然。因此,早期西方风景画家受此影响在作画时,选择忠实的再现自然,更遵守科学、合理、写实的法则。
2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创作理念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不同之处还体现在创作理念上。由有官职的士大夫或文人组成的中国山水画家群体,深受儒、道、禅的影响使画家们重“立意”,追求超然于世,林泉高志,提倡不拘于形似,“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黄公望曾言“不以刻画真山真水为目的,即使描写一石一木,也不能被笔墨所约束,不能失去文人的气派。过多的表现,乃是出自画工之手。”中国山水画家强调天人合一、心有万象、天马行空、咫尺千里。“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法自然影响者一代又一代的山水画家。山水画家不受外界自然的束缚,注重寻找独特的意境。文人士大夫在笔墨技法中以形写神、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山水景致是画家心中之景,形的精准与否,却不是关键,更多的是作者个人情怀体现的载体。
西方风景画家对景写生,画其所见之景,感觉自然之美。通过仔细观察,以便科学、直接、形象的再现大自然。在西方画家看来,艺术之美在于真实。感情则是对真实性的补充。因此,西方的风景画家追求真实,并尽力再现自然景色。在科学理性精神的引领下,西方风景画家勇于真诚的表现自然之美。同时,为了更真实的再现自然,画家们痴迷于研究透视、色彩、光影。
3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观察方法
中国山水画家与西方风景画家观察方法截然不同,分别是意象观察与具象观察。中国山水画家在进行观察时,其视点非固定不变的,而可以变化立足点,自由移动观察,所看之景皆可自由组织入画,即“散点透视”。中国山水画家还采用以大观小的方法来进行整体观察,就如同平时所看到的鸟瞰图。画家作画时有选择的组织山水景物,凭借印象、想象来进修艺术加工。相比西方风景画家更为随意与自由,主观性较强。中国山水画家在表现山水空间准循着近大远小,近实远需的透视法则,有着悠久的历史。宗炳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在《画山水序》一文中提出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到山水画的透视法已有了完整的体系。郭熙提出“三远”论:“高远”、“深远”、“平远”与韩拙的“阔远”、“迷远”、“幽远”,共称“六远”。山水画家无需忠实再现自然山水,遵循着“六远”理论,按照所需提取景物,并合理布局在画纸上。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采用“散点透视”的原理来作画,而西方的“焦点透视”法则无法达到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
西方画家通常定于固定之所,以固定的视点、视角对景写生。焦点透视是从固定角度集中一个透视的焦点,看到一固定的自然之景。犹如照相机摄下景物,镜头外的物象不能摄入一样,物象呈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透视现象。这种“照相式”构图加上画家的可视性描绘,使西方风景画效果逼真。西方风景画强调写生,在现实中感受自然,运用焦点透视的观察方法,采用“照相式”的构图,依靠丰富的色彩,细微的光感,务实的笔触来最大限度的再现自然风光,使观者犹如身临其境。
4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表现方式
中国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并逐渐走向成熟。五代时,山水画迎合文人归隐山林、畅神达意的精神寄托。山水画体现文人士大夫的归隐情怀,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线条作为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画中被赋予生命与个性特征。是山水画家表达景物与抒情的必要手段。山水画家善于运用各种线条与各式皴法塑造山石特性,大胆运用空白、突出主体,借助观者联想与想象自由发挥。山水画家讲究笔法与色墨,寻求神游的意境,运用笔墨技法、色彩表现来传情达意。作品中妙用诗文、书法、绘画、印章等,使山水画体现诗情画意,彰显“画外有意,意趣无穷”。
西方画家强调对景写生,追求逼真的效果。他们认为线抽象的,无法塑造三维立体空间,而块、面则是具象。相较于线,块、面能表现得更真实立体。因此,风景画家在临摹自然时,将自然万物归为面,以面来塑形。风景画家使用油画笔、油性颜料与画布等工具材料来作画,块面、明暗、色彩为造型手段并充分利用油画的特性,在作品上,运用各种技法技巧极力表现大自然的景色。为追求身临奇境的逼真效果,西方风景画家往往需要长时间的仔细观察。并且运用油画材料的特性和技法,逐步深入的将各种造型因素在画面上体现出来。科学的绘画分析、程式化的构图、准确的线条块面、务实的笔触、浓烈的色彩、微妙的光影变化无不真实的再现自然风景,与中国的笔墨技法截然不同。
中国山水画笔墨技法下不求形似但求神韵,意境深远。其独特的表现力,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着重要地位。中国山水画以情绘意,而西方风景话以理绘形。虽然有着巨大的差异,但两者在各自的体系中拥有着巨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