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教学理念,启发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与总结。笔者认为阅读即对话,本文以对话的视角解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结合陶行知教育理念,探寻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语文味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陶行知教学理念 对话教学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085-02
1 选题缘起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笔者对教育的思考是基于对教学的思考。
笔者认为,阅读即对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阅读教学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一标准从实施之日起,“对话”一词就成了大家探讨的话题,研究与“对话”相关的内容,涉及对话的含义、特点、原则、实施方法等,这给一线语文教师带来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同时也激起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方面进行不断地尝试。
2 实践对话阅读的方法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的方法论,“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强调“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开展对话式阅读教学也就要将“教学做”三件事完美结合。
2.1 改变观念,尊重学生
语文教学建立在师生平等交流的基础上,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首先应明确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对话的引导者、倾听者和组织者;其次明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者、参与者、构建者。师生之间应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真诚的关系。教师要抛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放下教师的权威,蹲下身从学生的视角设置交流平台,这样必将迎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春天。
如《我的老师》一文:“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教师出示以上文字,让学生们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
生1:“我认为文中的‘从来不和‘仅仅有一次矛盾,用的不恰当。”
师:“你能够质疑文本,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老师欣赏你的这种精神。让我们来听听其他同学对这两个词的理解。”
生2:“这段文字抓住人物的动作和神态,‘落、‘敲和‘笑都照应前文的‘从来不与‘仅仅有一次,更能体现老师对学生的爱护,表示不是真要打学生。所以我认为‘从来不和‘仅仅有一次不但不矛盾,用得还能好。”
生3:“我也认为这两个词用得好。同时‘笑这个词让我看到师生间关系很好,老师不是真的生气打学生,就是做做样子,吓唬学生的。”
师:“两位同学能够联系整个段落,从更大范围解读老师的动作,看出老师对学生的爱,师生关系的融洽,从这个角度来说,作者用‘从来不表明老师一向都是温柔的对待学生。‘仅仅有一次表示学生惹蔡老师生气了,蔡老师也只是表面生气,内心充满对学生的爱。所以这组词表面上看起来矛盾,实际上却用得恰到好处,能够很好地表现人物性格。”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对话活动,还要求教师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意识,走下教育圣者的神坛,走进学生之间,将学生视为有思想的独立的“人”来对待。
2.2 营造氛围,助力对话教学
初中生正处于生命力最旺盛的阶段,是充满活力的一群孩子,只要在课堂上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往往会撞击出出人意料的智慧火花。教师上课如果能够经常给予学生微笑,经常鼓励他们,相信语文课堂将充满人性的光辉,更利于对话活动的开展。
广西柳州市第二十二中胡小健老师提供的一个课例《紫藤萝瀑布》中有这样一片断。一个学生冷不丁问:“老师,宗璞是什么意思?”教师一时惊愕、不解。教师只应付一句:“这个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去问作者本人。(惹得哄堂大笑)我确实没有看到过这方面的资料。当然,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办法来尝试解决——查字典。”
这位语文老师在面对课堂突发状况时,能够诚实应对,与学生一起就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没有教师权威的架势,营造出和谐的氛围。老师这样的处理方式自然在潜移默化中鼓励学生勇于提问,大胆探究新问题、开拓思维。这样过程,师生亲密度也能提高,学生自然会爱上语文课,爱上对话活动。
2.3 精益求精,确立对话内容
师生间开展有价值的对话活动,关键在于找到富有价值的对话内容——即开展活动的话题。所谓有价值,是指某一话题能够引起话题参与者共同的兴趣、激发他们在认知、情感上的共鸣,进而产生互动,生成创新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精心研究学生的情况,细读文本,设计数量少而能支撑、统领较大段落的研讨问题,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拓展、提升思维,这样,语文阅读教学课的质量就提高了。
例如梅洪建老师执教的《差不多先生》教学片段:
梅老师执教胡适先生的《差不多先生》,精心设计了以下问题:
问题1:“五件事里面,你认为哪件事最重要?说说你的理由。大家可以自己先品读课文5-12段,或者讨论之后再说说你的理由。”
问题2:“从文中看谁是差不多先生?请以‘我认为某某是‘差不多先生,因为……的句式说说。”
问题3:“文章最后一句‘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应该叫‘糊涂国啊,怎么和‘懒字搭界了呢?”
问题4:“胡适为什么把这篇课文写得这么浅显呢?”
通过给出相关背景资料引导学生探究浅显文字背后隐藏的伟大灵魂。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问题,由浅入深地一步步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阅读,最后看到胡适先生对国民性的批判,看到在新旧交替时期知识分子对民族的忧虑。作者设计的问题少而精,易于聚焦学生的注意力,提升思维品质,同时紧扣文本,面向全体学生,学生讨论的空间比较大,人人都有话说,这些问题又支撑起对整个文本的解读。
笔者执教《孔乙己》,抓住“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开启教学这门。指导学生立足文本,从字里行间去寻找“站着喝酒”和“穿长衫”之间的矛盾,体会“唯一”所暗含的深意,进而明白孔乙己在当时社会中的尴尬地位,把握这个人物的性格、地位,感受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情感态度。这样通过一个问题的讨论探究,学生慢慢接近文章主旨,深入文本内部,进行与文本的对话与解读,获得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当然,在选择适宜引起师生对话的话题基础上,教师还要有饱满的精神状态鼓励学生对话题作出积极地响应,教师给予及时、中肯、富有激励性的评价。同时教师思维也应敏锐,能从学生的回答中发现与教学目标关联最大的地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获得知识的自我构建和能力的提升。
2.4 妙化提问,开展个性对话
提问是一门艺术,什么时候提问,怎样提问都与教师的个人素养有关,所谓个性化的对话,就是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引起对方的思索,带有启发式和鼓励性的对话。例如,在开展《变色龙》的教学活动时,我们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阅读文本,让学生自己提出有疑问或者困惑的地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从细微处探寻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抓住他对狗的态度和称呼的变化,探究背后的原因,从而体悟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对官员阿谀奉承、对百姓耀武扬威性格。教学《林中小溪》时,抓住小溪流经途中克服的困难,从而概括出小溪不畏困难、勇往直前、充满自信的形象。
当然,语文阅读不能拘泥于文本,要拓展学生的思维,可以进行比较阅读,求同存异,如《爱莲说》与《陋室铭》,两文作者都表现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通过与不同文本的比较对话,帮助学生更好的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了解作者的性情;《小石潭记》与《记承天寺夜游》两文比较得出柳宗元的寄情山水、排遣忧思的情怀和苏轼的随缘自适、安贫乐道的思想。比较《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两文作者“乐”的内涵的区别……这样富有个性的对话阅读不仅提升课堂效率,而且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
3 结语
陶行知先生说:“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行进在教书育人漫漫征途上的我们,要将先生的教育理念身体力行起来,要勇于承担责任,勇于尝试,不怕失败。在“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提升教学成效,谱写出语文阅读教学的华美篇章。
参考文献:
[1] 梅洪建.非常语文非常课[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
[2] 陶行知.陶行知选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3] 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黄贝,系苏州大学文学院在职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