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高中阶段普职融合下的课程模式概况与启示

2016-05-14 12:43辛欣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课程模式启示英国

摘 要 普职融合是英国高中教育特点之一,其融合下的课程模式对我国高中阶段的普职融合有一些启示:普通升学教育与职业就业教育并行;转换观念,深化高考制度改革;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实施完善的多种证书认证制度;确保教育政策的连续性。

关键词 英国 普职融合 课程模式 启示

一、英国普职融合教育模式的确立

英国作为传统的精英型教育强国,一直将普及高中教育、提高高中教育质量作为本国教育政策发展的重要方面。其普职融合的模式是为了解决教育不公、追求受教群体的平等而最终确立的。《1944年教育法》的发布,英国正式确立了初级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衔接体系。1951年,工党发布《中等教育政策》,奠定了综合中学的理论基础。直至1964年,工党大选获胜,综合中学制度得以实施,预示着英国普职融合最基本的教育组织形式的确立。进入90年代,英国职业教育领域相应推出了一系列的资格证书——职前教育证书(CPVE)、国家职业资格证书(AVGES)、国家普通职业资格证书(GNVQS)、高级职业教育证书(AVCES)、普通教育应用学科证书等等,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供了学术和职业路径之间的“转轨”机会。2002年起,英国又在高中阶段实施了“高校招生分数转换系统”,对学生所获取的证书之间实现分值量化,进行等值互换。自此,一些职业型高中毕业生可以凭借资格证书和优异的毕业成绩升入大学进行深造,也可以选择直接就业。多了选择的机会,也使得普职融合被制度化地确立下来。

二、英国普职融合下的课程模式

1.多样化选择的共同课程,消除普职对立

(1)设置综合课程

综合高中的设立是为了实现“教育公平”的理想,所以要为学生设立统一的课程或者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开设通识性课程。要确保每一个学生既学习学术性科目,又学习职业性科目,那种仅仅让学业成绩较好的学生升入高等学校,而让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来学习职业课程的做法是十分错误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所修习的课程要涵盖人文、自然科学、审美学、物理学和实践领域等等,课程要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平衡性,并实施学分制,可以将已修学分带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1990年及1994年,英国政府分别出台了相应的教育政策,在共同课程的框架下,将分离的学术型与职业型资格证书统一在国家资格证书的体系内,但对两种类型课程学习的结果分开评价,彻底消除了普职教育的对立。

(2)完善的课程转换机制

在曾经的英国高中教育体制下,学术型和技术型资格证书是分立的。所有学生在高中学习初始选择二者当中的一种,一旦发现选择有了偏差,不能继续进行所选的课程时,没有任何解决办法,只能放弃原有的学习经历和时间,重新开始学习。这种制度导致高中的失学率居高不下,或者学生在高中阶段颗粒无收,没有得到任何学习成果。如果允许学生在普通教育课程和职业教育课程之间能够自由转化,那么高中初级阶段所有学生首先进行共同课程的学习,然后选择课业轨道,或者选择课业轨道后再不断进行调整,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术学习和职业选择,也促进了两种证书的价值平等、普职的进一步融合。

共同课程的设置,为高中生的前期职业探索和后期的多样化选择提供了必备条件。共同课程中所实施的学分制,使得课程转化成为可能,为高中学生了解自身能力、奠定未来基础提供了保障,也有利于教师积累较多的职业经验,提高融合能力。不足之处在于共同课程的设置,在理论上十分完备,但实践操作中却容易遇到诸多困难。

2.适应个体发展需求、均衡性分流课程

高中生在前期阶段进行了广泛的学习和职业探索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爱好、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选择,进入学术型教育或职业型教育的课程修习。为了保证学生能够获得适合个性的发展,所设置的科目必须体现出极大的丰富性和可选择性。以英国某中学为例,为学生提供的可选择课程达59种之多,可获证书为6项,学术型课程和职业型课程比例较为均衡。面对众多的选择,学生可以各取所需,同时也要依据自身的学业成绩,按实际情况选取课程组合。比如说选择两门“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课程,外加两门“补充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课程或是三门“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课程,外加一门高级秘书课程等等。学生选择多少门课程,选择哪些课程修习,也决定着他们今后升入何种水平、类型的学校。

分流课程虽然给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但也存在很大弊端。在某些规模较小的高中,因为客观原因所致,无法开齐所有的课程;在选课上,也由于长久以来的“学术金本位”思想,受家庭、性别和种族等原因的影响,职业课程无法获得和学术课程同样的“尊严”。这些因素都影响到普职融合的进行。

3.城市技术学院与继续教育学院的课程“联盟”

(1)企业与学校的“联盟”

二战前,英国的职业教育主要集中在中等教育的初级阶段,直到1959年,职业教育才转向高中阶段,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英国的职业高中主要集中在城市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一些职业教育机构,从入学成绩看,职业高中的分数要求要远低于学术中学,但必要条件是学生要具备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城市技术学院没有严格的教学计划,但必须遵循教育原则,学校基本采取核心课程加选修课程的形式,更强调的是科学、数学和技术课程的开设。摒弃单一的课程开发思维,确立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合作制度,形成课程“联盟”。一方面借鉴教师的教学经验,使学生的课程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根据企业针对紧缺人才所开设的课程,使其更具备实践性和发展性。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学科的课程“联盟”,可以是某些科目的信息交流,也可以是某类学科领域中几个主题的整合,来实现二者的融合。

(2)多元化的合作“联盟”

英国职业教育程度高,所获取的资格证书含金量大,很受欧洲各国的认可。继续教育学院会为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专门设计特别课程,满足其需求。同时,积极建立海外合作关系,与其他职业教育发展程度高的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共同设计分享课程。国际化的职业课程极大地增强了英国本土文化的传播力和吸引力,有助于其职业教育的推广,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职业技术院校的课程“联盟”优势和劣势都非常明显,优势在于及时更新性强、时间安排灵活、实用性更大等;劣势在于职业型高中要兼顾普通高中的课程,建立在基础学科之上,偏重于职业性课程,这种纵向的联合,使普职融合效果看起来不甚明显。

三、对我国的启示

在历史上,英国有着悠久的精英教育传统,与我国曾经的高中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同时,在学生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和教学标准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也曾经历过普职融合的模糊阶段。当前,英国高中教育普及水平和办学质量举世闻名,对于处在普及高中教育、讨论高中办学模式等争论漩涡的我国来说,它的经验非常有借鉴意义。

1.普通升学教育与职业就业教育并行

深化高中改革,可以保证普通升学教育与职业就业教育共同发展,满足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单一的、过于模式化呆板的办学模式已经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无法实现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当前,我国高中教育是以一种“升学预备校”的模式出现,家长学校都被“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所固化,高中阶段的学习几乎都是学术性的课程。即使目前高校大力扩招,仍有相当一部分人无法进入高校深造,或者即使进入到高校中,不能选择合适的专业就读,毕业后的就业也就无法保证。

根据社会的实际情况,国内部分普通高中及职业中学正处在探究摸索阶段。以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为例,该校是杭州市第一所现代化、标志性、示范性重点高中,是课改实践的排头兵。很早就针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成立了“生涯规划指导中心”,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分别在高一、高二、高三设立不同的指导课程,使学生逐渐认识到个人的兴趣和能力,将其转化为学科优势、职业方向和事业追求。

这样的改革趋势,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需求,提供了不同的人才储备。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发展,一定要将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

2.转换观念,深化高考制度改革

当前社会上的“唯分数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吉林省为例,每年高考录取率大概可以达到90%左右,录取的二万多人当中,大约有10%对口升学的考生。这些学生在中学阶段受到了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往往进入大学专业课程学习后,能够脱颖而出,比其他普招生更容易掌握所学专业知识。但对口升学的学校非常少,使得该部分考生选择入学的余地很小,很难满足需求。国家要深化对高考制度的革新。教育部已经提出:2014年启动高考制度改革,预计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高考招生制度。尤其要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等级,使得对某类技能有兴趣、有热情、有动力的学生解除职业教育档次低、没法升入本科的顾虑,鼓励相当一部分职业高中学生升入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职业技能学习。也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高校入学考试形式,实施多次高考,实行学分制或考级证书转换制度等等。

3.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双师型”教师既要具有理论基础,又要具备相关学科的技术技能,是教学与专业的统一。当前的师范毕业生在学校期间只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没有“通识教育”的观念,也缺乏职业技能的培训,“学科型”教师和“实践型”兼职教师均不能满足当前普职融合的需求。而且由“单一型”教师培养出的学生视野比较狭窄,缺乏通识知识的基础,个人素质低;或是缺乏与时俱进的专业性,没有实际的就业能力,这类群体很容易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根据英国的课程“联盟”经验,要通过专门的机构和途径来培养“双师型”教师,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育经验,才能为学生提供贴近现实工作环境的课堂教学。

只有培养足够的“双师型”教师,才能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大发展,才能真正促进教育的公平化。

4.实施完善的多种证书认证制度

多年来,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只有毕业证书一种证书的认证方式,很难实现普通课程与职业课程之间课程与学分的衔接和互认。而英国普职融合的课程,以学习对象为中心,不限制性别、种族、国籍、分数等等,重视经验知识的传授以及受教者学习的主动性及自主性,开设了多种证书的认证制度,互相间可以相互抵换、衔接和交替。我国的普职融合教育就是缺乏这种自我更新的能力、向前发展的动力、培养人才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部分省市在高考改革的大前提下,提出了“扩大教育选择性”的口号。以浙江省为例,新近召开的深化中职课程改革的会议上提出:“在普职融合教育的大背景下,要求学校在学生就读期间至少为学生提供两次选择机会,直接就业或继续升学,包括选择专业方向或专业,构建必修的核心课程模块和供选修的自选课程模块。”修满所需学分后,可得到不同的结业证书。建议普通高中毕业证书也可以分为几类,分别应对高考和就业等方向。

5.确保教育政策的连续性

英国的教育政策可以向前追溯到1870年,时至今日,每项政策的更迭都有着自己的连续性和方向性。在高中阶段传统的精英教育过渡到今天的大众教育,从以前的矛盾冲突到今天的和平融合、各自健康发展,正是以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为基础。即使执政党的更替,也没有影响到历届政府实施普职融合制度的决心,以及对各地方教育制度的整体把握。反观我国,地方各自为政、执行自己的入学政策和培养策略由来已久,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常常是一年一个新政策,制度不健全、查询体系不完善,很多家长对教育政策不了解,也影响到了在高中阶段普职融合制度的推行。国家设立了总体教育目标,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鼓励多种体制办学,设立5年或10年,甚至20年的长久教育目标和制度,每个阶段再各自进行总结和调整,为推进普职融合、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孔凡琴.多维视阈下的英国高中教育办学模式研究[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3.

[2] 赵杰,李杰彪.美国高中教育阶段三水平八模式的普职融合模式介评[J].教学与管理,2014(8).

[3] 金华定.美国高中选修课与走班制概况与启示[J].教学月刊,2014(6).

[4] 赵文平.“双师型”教师的人才特征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4(7).

[5] 任学宝,王静丽.职业生涯规划:适合的才是最好的[N].中国教育报,2014(6).

[作者:辛欣(1978-),女,吉林长春人,吉林省教育学院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课程模式启示英国
英国的环保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国圣诞节
突破传统课程模式立足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探究
“六位一体”课程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