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松
诗歌鉴赏题历来是高考的重难点,得分率一直较低,因此,我们要掌握答题技巧和基本步骤,如此方可提高分数。
[答题技巧]
1.认真研究题目,题干预示答题角度、内容甚至答案的呈现方式。各地高考诗歌鉴赏历来询问角度小,问得具体,有的题目甚至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提供了该诗感情基调。
2.着眼全局俯瞰,整体把握诗词。无论理解字词还是句子,意象还是作者情感,都不可偏离诗歌的整体内容,不可纠缠于个别细节,导致整体误读,务必瞻前顾后细看,前句后文揣摩,上下连贯品味,才是诗歌鉴赏的不二法门。整体阅读全诗,关注诗中出现的意象,特别注意语境中的意象以及意象的组合关系,调动常识储备,揣摩意象意味。
3.分析评价恰当,围绕人之常情常理考虑诗歌的思想情感。特别是比较熟悉的、特征性明显的作者,更要细渎,不能生贴标签,不可被习惯性思维误导,应由表及里,逐步深人,分步作答。
4.合理运用术语,适当储备诗歌鉴赏中常用名词。如果判断准确,就要敢于大胆使用;如果不能肯定,要学会运用模糊语言,给人像模像样之感。比如,语言的风格或特点的关键词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等,一般考清新、自然、口语、明快,个别句考含蓄等。
5.关注五组关系,重点诗歌比较。五组:虚实关系、动静关系、正侧关系、情景关系、乐哀关系。
6.“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答案呈现要注意答案的针对性,剖析答案的呈现方式,这是检查答案正确与否到位与否的重要手段。
[基本步骤]
1.看标题
标题是对诗歌内容的简洁概括,是解渎诗歌的一把钥匙。可以暗示写作目的,如《观书有感》;可以提示写作背景,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可以提示诗歌内容,如《送魏二》;可以提示表达技巧,如《春行即兴》;可以是诗歌的“诗眼”,如《征人怨》之“怨”。
2.看作者
诗歌作者不同,诗歌风格大不一样,陶渊明之平淡自然,杜甫之沉郁顿挫,李白之豪迈飘逸,但是伟大的作家在创作上往往呈现多面性与多样性,比如苏轼为豪放派词人,却也有数量很多的婉约作品;李清照为婉约派作家,但却有多首激情豪迈的诗词;陶渊明平淡,却有金刚怒目的篇章;辛弃疾豪放,却有婉约之作,而且竟然还是表达爱国情怀的。鉴赏作品一定要以具体作品表达的内容情感风格而定。
3.看作品
所有问题都服从于具体的作品,也就是无论作者是谁,无论作品是什么时代,务必从整体上观照和理解作品,诗歌作品才是回答问题的第一前提。要重点关注虚实和情景,关注谓语动词。
4.看注释
高考试卷无废言,注释要慎重。认真分清注释是解释诗词,还是添加背景,一般都是对理解诗歌有帮助的,往往指向诗歌内容。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雨
杨万里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
(1)“风乱万畴青锦褥”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2分)
[解析]描绘了雨中(后)万顷田地的庄稼郁郁葱葱,风吹过,绿浪翻滚的生机勃勃的画面。(2分。“青锦褥”描绘正确1分,揭示“生机勃勃”特点1分)
(2)第三联“遥”“忽”二字富有情趣,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
[解析]遥:生动描绘雨后水涨河宽两岸相距更远,(1分)但人们仍然兴奋不已,隔河大声互语的情形。(1分)忽:生动描绘雨后树枝积水很多,(1分)而鹭却习惯性立于其上,终至树枝折断,鹭惊惧而飞的情形。(1分)
(3)诗题为“喜雨”,尾联却写“愁”情,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解析]①以愁衬愁:往年愁没有粮食与酒,这场雨带来丰年,今年将愁没有储粮储酒之器;②以愁衬喜:今年愁无储粮储酒之器,反衬出喜雨。③出人意料:先写“雨惬群情”的诸多情形,结尾转写愁情,反写喜悦,出乎意料,使得诗歌脉络跌宕起伏。(4分。答到两点即可)
此题可圈可点,看题目,“喜”为诗眼,统领全诗;看作者,杨万里的作品大家熟悉,擅长写景,清新可人;看作品,诗歌浅显易解,无晦涩难懂之句,风格清新、活泼自然,时有妙语。题目的设置,均从诗句本身出发,所有答案都落脚于诗句的整体理解,明白清楚。
例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溶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获秋。
金陵怀古
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②。
[注]①石燕:传说中的一种有灵性的燕子,遇风雨则飞,风雨停则为百。②洛中:指古都洛阳。
(1)第一首诗中“山形依旧枕寒流”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慨?(3分)
[解析]拟人。(1分)寄寓了诗人对自然永恒,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2分)
(2)请概括第二首诗中颔联的内容。(2分)
[解析]写六朝衰败残破的景象。(1分)
(3)这两首诗同属怀古诗,但表达的主旨各有侧重,请结合尾联作简要分析。(5分)
[解析]第一首诗写当今“四海为家”,而故垒萧瑟荒凉,警戒当朝统治者吸取教训,居安思危,维护国家的统一。(2分)第二首诗写英雄已去,豪华已尽,只有“青山似洛中”,抒发了对人间万事多变的感慨以及对唐朝江山日益衰败的深沉忧思。(3分)(第二首诗答成旧“英雄虽去,豪华虽尽,而青山依旧似洛中,表达对金陵王气仍旧未终,繁华依然可以相继的信念”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