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刚
2013年是中国高铁的辉煌之年。全国高铁线路发送旅客人次高达2140亿,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同样是这一年,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有一个叫埃隆·马斯克的人提出了超级高铁的设想。几天前,这种超级高铁进行了首次户外测试。3米长的实验“滑车”在铺好的轨道上运行了两秒钟,时速达到640公里/小时。试验成功的消息传到中国,在网上引发了热烈讨论。毕竟,中国人享用世界最先进的高铁技术不过才几年。
超级高铁的试验是全球科技创新能力激烈竞争的一个缩影。技术进步在渗入人类社会各个层面的同时,也从人类无穷无尽的智慧中源源不断地汲取着能量。它培育了一个新技术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超现实与现实、先进与落后之间的转换有时只在瞬息之间。
马斯克的超级高铁现在看还是“超现实”的作品,但我们最好还是不要用现实的眼光与思维逻辑去理解与评估。今天的高科技都是过去的超现实,今天的超现实有不少会成为明天的现实。世上从来不会有什么永动机,但全球科技创新却一直处在永动状态。
尽管中国的高铁技术目前在世界领先,但这个地位绝不是不可动摇的。跨越是当今世界创新的一个突出特征。如同我们的高铁技术是建立在其他国家同类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中国的高铁技术也同样可能成为别国超越的一个台阶,除非我们也有能力向上一台阶迈步。
我们大可不必为美国的超级高铁试验而紧张,更不应妄自菲薄。尽管每一次创新都始于超现实的创意,但实验室中的创新转换为现实市场中大众能够享用的成果,还取决于很多因素。中国高铁的成功就是综合作用的成果,这不是很容易被超越的。中国完全有能力在高铁技术上继续保持领先,这是基于中国研发能力作出的判断。
过去40年,美国、欧洲和日本占据了全球研发的主导地位,但中国正悄然赶上。2011年中国的总研发支出就超过了日本。根据欧洲专利局统计,2014年在欧洲申请的27.4万项新专利中,前五位国家是美国、日本、德国、中国和韩国。中国在排名中上升最快。
理解超级高铁的关键不在于它会不会在未来某个时刻取代现在的高铁。高铁技术不可能原地踏步,如果不是马斯克,也会有李斯克或张斯克开发新的技术。
更重要的是,马斯克是创新能力一直比较强的美国特斯拉公司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他的超级高铁的出现对我们是个提醒:这是一个企业的创新,也是“一个人”的创新,更是自下而上的创新。
世上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宝贵的。创新的关键就在于让成千上万研发者中的马斯克们脱颖而出,要创造一个社会空间,让这些人能够充分发挥出预见未来的能力。苹果前任CEO约翰·斯卡利就认为,马斯克和乔布斯一样,都是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世界上很少有人能具备这种预见未来的能力。”
相比之下,中国的高铁创新更多体现的是集体能量。它像很多已经成为世界领先的中国技术一样,主要是靠政府的投入来拉动的。这种自上而下的创新富有中国特色的内在动力。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创造更优越的环境与条件,让更多的中国的马斯克、乔布斯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创新的排头兵和领导者。▲(作者是人民日报社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