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劭名
(北京教育学院 中文系,北京 100120)
战国楚竹书丛释
连劭名
(北京教育学院 中文系,北京 100120)
摘要: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竞建内止》记齐国君臣对话,内容与《尚书·高宗肜日》有关。慎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有关他的记载很少,《慎子曰恭俭》是研究慎子思想的重要资料。《季庚子问于孔子》与《弟子问》记孔子的谈话,主要观点与《论语》相同,是研究儒家学说的新资料。
关键词:战国;楚竹书;儒家;法家
一、楚竹书《竞建内止》考释
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竞建内止》存十简,可编联成几个片段。篇题写于第一简背面,整理者释为《竞建内之》。
囗陆,隰朋与鲍叔牙从。日既。公问二大夫:日之食也曷为?鲍叔牙答曰:星变。子曰:为齐……(一)
兵。隰朋曰:群臣之罪也。昔高宗祭,有雉雊于夷前,选祖己而问焉,曰:是何也?祖己答曰:昔先君祭,既祭焉,命行先王之法。废古诅,行古作。废作者死,弗行者死。不出三年,翟人之鄙者七百里。今此祭之得福也,周量之以浸汲。既祭之后,安修先王之法。高宗命付说量之以……(二)(三)(四)
“日既”,《春秋·桓公十三年》云:“日有食之既。”杜预注:“既,尽也。”《汉书·五行志下之下》云:“己亥而既其占重。”颜师古《集注》引孟康曰:“日食尽为既。”
“夷”,简文从土、夷声。读为祢。《礼记·王制》云:“假于祖祢。”《释文》云:“祢,父庙也。”《尚书·高宗肜日》序云:“高宗肜日,有飞雉升鼎耳而雊,祖己训诸王。作高宗肜日,高宗之训。”夷、尼古通。《孝经》云:“仲尼居。”《释文》云:“尸,古夷字也。”楚国文字尼,从尸,耳声。故“鼎耳”之说,或出自汉初儒生的误解。
“选”,简文从言、巽声。读为选。高宗即武丁,祭祀时出现怪异,选择祖己之庙进行占卜。“祖己答曰”以下的话,是巫祝传达先王之命。相同情况见《尚书·金滕》,克商后武王有疾,周公祝告太王、王季、文王,然后说:“予小子新命于三王,惟永终是图。”
“废古诅”,废除旧的诅咒,表示以德治民。《左传·襄公十一年》云:“诅诸五父之衢。”杜预注:“诅,以祸福之言相要。”《周礼·春官·序官》有“诅祝”,郑玄注:“诅,谓祝之使沮败也。”《诗经·荡》云:“侯作侯祝,靡界靡究。”毛传:“作祝,诅也。”郑玄笺:“侯,维也。王与群臣乖争而相疑,曰祝诅求其凶咎无极也。”《周礼·诅祝》郑玄注:“盟诅主于要誓,大事曰盟,小事曰诅。”《公羊传·隐公元年》何休注:“盟者,杀生歃血诅命相誓,以盟约束也。”盟誓的出现,是道德沦丧的结果。
“行古作”,行先圣贤之所为,《尔雅·释言》云:“作,为也。”《尚书·盘庚上》云:“今不承于古,罔知天之断命,矧曰其克从先王之烈。”
“翟人之鄙者七百里。”翟,简文从米从邑,翟声。《国语·郑语》云:“北有卫燕翟鲜。”韦昭注:“翟,北翟也。”《国语·周语》云:“王怒,将以翟伐郑。”韦昭注:“翟,隗姓之国。”史传殷高宗伐鬼方,隗姓之翟可能即鬼方。《尔雅·释诂》云:“之,往也。”鄙,简文从人,不声。读为鄙。《论语·季氏》云:“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翟人归降,居于远郊。里,居民组织。《周礼·遂人》云:“掌建邦之野,以土地之图经田野,造县鄙,形体之法。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周量之以浸汲”,指井田制。周、徧同义。量指测量。《周礼·量人》云:“掌建国之法,以分国为九州,营国城郭,营后宫,量市朝道巷门渠。造都邑,亦如之。”浸,灌溉。《诗经·下泉》云:“冽彼下泉,浸彼苞稂。”《周礼·职方氏》云:“其浸五湖。”郑玄注:“浸,可以为陂灌溉者。”《说文》云:“汲,引水于井也。”《孟子·滕文公上》云:“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田不钧,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汙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简文云:
言曰多。鲍叔牙答曰:曷将来?将有兵,有忧于公身。公曰:然则可祝与?隰朋答曰:公身为亡道,不践于善而祝之,可乎?于公曰:当在吾,不厉。二三子,不啻如寡人至于变日食,鲍叔牙……(五)(六)
“将有兵,有忧于公身。”此为占卜后的断辞。《吕氏春秋·侈乐》云:“反以自兵。”高诱注:“兵,灾也。”包山楚简占卜文书有:“五生以丞德为左尹它贞,出入侍王,自夏尸之月以庚集岁之夏尸之月,尽集岁躬身当无有忧咎。占之恒贞吉,少有忧于躬身与宫室,且外有不顺。以其故祝之。”
“不厉”,厉,简文从水、万声。读为厉。《战国策·秦策》云:“缀甲利兵。”高诱注:“厉,利也。”
简文云:
“天不见禹,地不生龙”,禹读为羽,指凤凰。《论语·子罕》云:“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周易·乾》九三云:“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从臣不谏”,谏,简文从言,干声。《诗经·淇澳》序云:“又能听其规谏。”疏云:“谏,干也。干君之意而告之。”《说苑·臣术》云:“有能尽力于君,用则留之,不用则去之,谓之谏。”
“远者不方”,《论语·里仁》云:“游必有方。”皇侃疏:“方,常也。”《诗经·殷武》云:“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则修诸乡邦”,《老子》第五十四章云:“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溥。”
“进华明子”,舍本求末之义。《荀子·子道》云:“慎于言者不华。”与华相对的是朴素,《老子》第十九章云:“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第三十八章云:“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子、母相对,《老子》第五十二章云:“天下有始,可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以驰于倪廷”,《管子·正世》云:“力罢则不能无堕倪。”尹知章注:“倪,傲也。”廷同庭,《说文》云:“庭,宫中也。”又云:“心,人心,土藏,在身之中。”五行土为宫。
“治犬田,乡亡其度”,治,简文字从台声。犬,读为畎。《考工记·匠人》云:“一耦之伐,广尺深尺谓之畎。”郑玄注:“古者,耜一金两人并发之其垄中谓之畎。”
二、楚竹书《慎子曰恭俭》考释
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慎子曰恭俭》存六简,残损较甚,无法恢复原貌,现用通行字体转引如下:
慎子曰:恭俭以立身,坚强以立志,忠步以反敦,逆友以载道,精法以巽艺。(一)
干,恭以为礼,莫偏干,信以为言,莫偏干,强以庚志。(二)
勿以坏身,中处而不颇,任德以俟,故曰:情断室……(三)
襄,得用于世,均分而往施,恃德而方义,民之…… (四)
厚,不缰其志,故曰:居首戴,茅芙多筱,执徂从畎,备畎,必于……(五)
践今,为民之古,仁之至,是以君子向方,知道不可以疑,临……(六)
“恭俭以立身”,《左传·庄公廿四年》云:“俭,德之共也。”《礼记·乐记》云:“恭俭而好礼。”《论语·八佾》云:“礼,与其奢也,宁俭。”《荀子·修身》云:“礼者,所以正身也。”《荀子·非十二子》云:“俭然。”杨倞注:“俭然,自卑谦之貌。”《贾子·道术》云:“广较自敛谓之俭。”
“坚强以立志”,《尔雅·释诂》云:“坚,固也。”《荀子·礼论》云:“礼之中焉能勿易谓之能固。”《荀子·修身》云:“以修身自强,则配尧禹。”《墨子·修身》云:“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忠步以反敦”,《左传·桓公六年》云:“上思利民,忠也。”《左传·僖公九年》云:“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说文》云:“步,行也。”《管子·山权数》云:“行者,导民之利害也。”《管子·心术》云:“行者,正之义也。”《老子》第十五章云:“敦兮其若朴。”河上公注:“敦者质厚。”《吕氏春秋·论人》云:“故知知一则复归于朴。”《老子》第廿八章云:“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又,《墨子·经上》云:“忠,以为利而强低也。”低,读为柢。《尔雅·释诂》云:“柢,本也。”《老子》第五十九章云:“是谓根深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逆友以载道”,《说文》云:“逆,迎也。”《论语·学而》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季氏》云:“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周易·蹇》九五《象》云:“大蹇朋来,以中节也。”马王堆帛书《二三子问》云:“饬行以后民者谓大蹇,远人偕至谓朋来。”
“精法以巽艺”,《国语·楚语》云:“玉帛为二精。”韦昭注:“明洁为精。”《尔雅·释诂》云:“法,常也。”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云:“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巽,读为撰。《楚辞·招魂》云:“结撰至思。”王逸注:“撰,犹博也。”《尚书·舜典》云:“格于艺祖。”孔传云:“艺,文也。”《论语·子罕》云:“博我矣文。”
“恭以为礼,莫偏干,信以为礼,莫偏干。”《尚书·尧典》云:“允恭克让。”郑玄注:“不懈于位曰恭。”《贾子·道术》云:“接遇慎荣谓之恭。”《释名·释言语》云:“恭,拱也,自拱持也。”《墨子·经上》云:“信,言合于意也。”《贾子·道术》云:“期果言当谓之信。”《左传·闵公二年》云:“衣身之偏。”杜预注:“偏,半也。”《尔雅·释诂》云:“干,求也。”礼义忠信,当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礼记·中庸》云:“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又云:“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勿以坏身,中处而不颇。”《法言·先知》云:“柔则坏。”李囗注:“坏,慢也。”《释名·释言语》云:“慢,漫也,漫漫心无所限忌也。”《荀子·不苟》云:“君子宽而不慢。”杨倞注:“慢,怠惰也。”《吕氏春秋·贵富》云:“桀纣慢其行而天下畔。”高诱注:“慢,易也。”《尚书·洪范》云:“无偏无颇,王道正直。”
“任德以俟”,《贾子·道术》云:“仁义修立谓之任。”《礼记·中庸》云:“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故曰:情断室”,情,简文作青,指人之好恶。《周易·系辞上》云:“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也,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荀子·王制》云:“百姓既然皆知夫为善于家,而取赏于朝也。为不善于幽,而蒙刑于显也,夫是之谓定论,是王者之论也。”
“得用于世,均分而往施,恃德而方义。”《孟子·滕文公上》云:“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滕文公上》又云:“分人以财谓之惠。”往,整理者读为广,《释名·释言语》云:“公,广也。”《说文》云:“公,平分也。”德义相连,《释名·释言语》云:“德,得也,得事宜也。”《礼记·中庸》云:“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诗经·皇矣》云:“万邦之方。”毛传:“方,则也。”
“居首戴”,元、首同义。《周易·乾·文言》云:“元者,善之长也。”《释名·释姿容》云:“戴,载也,载之于头也。”《释名·释地》云:“地,底也,其体底下,载万物也。”《老子》第八章云:“居善地,心善渊。”
“执徂从畎,备畎”,《说文》云:“徂,往也。”《说文》云:“王,天下所归往也。”《老子》第三十五章云:“执大象,天下往。”河上公注:“执,守也。象,道也。圣人守大道,则天下万民移心归往之也。治身则天降神明,往来于己也。”畎,或体从川,读为顺,《周易·说卦》云:“数往者顺。”《释名·释言语》云:“顺,循也,循其理也。”《周易·大有·象》云:“君子遏恶扬善,顺天休命。”备顺,无所不顺,《礼记·祭统》郑玄注:“世之所谓福者,谓受鬼神之佑助也。贤者之所谓福者,谓受大顺之显名也。”
“为民之古,仁之至,是以君子向方。”《广雅·释诂一》云:“古,始也。”楚竹书《用曰》云:“思民之初生,多险以难成。”郭店楚简《尊德义》云:“为古率民向方者,唯德可。”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云:“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三、楚竹书《季庚子问于孔子》考释
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季庚子问于孔子》存简二十三枚,可编联成几个片段。简文云:
季庚子问于孔子曰:肥自有司之后,一不智民务之安在。唯子之治优,请问君子之从事者于民之【上】囗囗囗囗囗囗【孔子曰:仁之以】德,此君子之大务也。庚子曰:请问何谓仁之以德?孔子曰:君子在民之上,执民之中,施教于百姓,而民不服焉,是君子之耻也。是故君子玉其言而辰其行,敬成其德以临民,民望其道而服焉,此之谓仁之以德。且管仲有言曰:君子恭则遂,骄则侮,备言多难。(一)(二)(三)(四)
“肥从有司之后,一不智民务之安在。”《尔雅·释诂》云:“从,自也。”《小尔雅·广言》云:“司,主也。”《淮南子·说林》云:“而又况一不信者乎。”高诱注:“一,犹常也。”民之大务,养生送死。《周易·系辞上》云:“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唯子之治优”,优,简文从月从页,《玉篇》以为“柔”字。《诗经·长发》云:“敷政优优。”毛传:“优优,和也。”
“仁之以德”,《论语·为政》云:“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庄子·缮性》云:“德无不容,仁也。”《周礼·师氏》云:“一曰至德,以为道本。”郑玄注:“至德,中和之德。覆焘持载,含容者也。”《鶡冠子·泰鸿》云:“同和者,仁也。”《礼记·大学》云:“《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君子在民之上,执民之中。”《礼记·中庸》云:“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论语·尧曰》云:“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逸周书·度训》云:“天生民而制其度,度小大以正,权轻重以极,明本末以立中,立中以补损,补损以知足。囗爵以明等级,极以正民,正中外以成命,正上下以顺政。”
“施教于百姓,而民不服焉,是君子之耻也。”施,简文从系,也声。教,简文从言,爻声。《说文》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老子》第四十三章云:“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稀及之矣。”民听其言而观其行,若君子言行不一,则民不服。郭店楚简《君子》云:“君子之于教也,其道民也不浸,则其淳也弗深矣。是故亡乎其身而存乎其辞,虽厚其命,民弗从之矣。是故威服刑罚之屡行也,由上之弗身也。”
“是故君子玉其言而辰其行。”金玉其言,慎重之意。《孟子·万章下》云:“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辰,简文从皿、辰声。《诗经·小弁》云:“我辰安在。”毛传:“辰,时也。”《论语·学而》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马王堆帛书《五行》云:“五行皆形于厥内,时行之,谓之君子。”辰其行,指敏德。《周礼·师氏》云:“二曰敏德,以为行本。”郑玄注:“敏德,仁义顺时者也。《说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
“敬成其德以临民”,《国语·周语》云:“成,德之终也。”《左传·襄公廿五年》云:“子大叔问政于子产。子产曰: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其过鲜矣。”
“民望其道而服焉”,《礼记·大学》云:“《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经·都人士》云:“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
“备言多难”,备,戒慎之义。《说文》云:“备,慎也。”云梦秦简《为吏之道》云:“戒之戒之,言不可追。”多,重视。《汉书·灌夫传》云:“士亦以此多之。”颜师古《集注》云:“多,犹重也。”
简文云:
百事皆得。其唤而强之,则邦有干。动百姓,送之以囗囗……(五)
也禜,遂今语肥也,以居邦家之术曰:君子不可以不强,不强则不立。……异于丘之所闻。丘闻之臧且仲有言曰:君子强则遗,威则民不道,俞则失众,盟则无亲。好刑则不祥,好杀则作乱,是故贤人之居邦家也,夙兴夜寐。 (八)(九)(十)
“夫义者,所以斤君子之行也。”《释名·释言语》云:“斤,谨也。”《荀子·礼论》云:“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杨倞注:“谨,严也。”《说文》云:“义,己之威仪也。”《周易·系辞下》云:“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君子涉之,小人观之。”《说文》云:“涉,徒行厉水也。”《诗经·匏有苦叶》云:“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涉。”《释文》引《韩诗》云:“至心为涉。”涉水要全神贯注,小心翼翼,《诗经·小旻》云:“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之其一,不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礼记·中庸》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君子敬成其德,小人毋寐。”寐,读为昧。《左传·宣公十二年》云:“兼弱攻昧。”杜预注:“昧,昏乱。”《淮南子·原道》云:“神非其所宜而行之,则昧。”高诱注:“昧,不明也。”
“君子不可以不强,不强则不立。”此与儒家所论“自强”之道不同。《吕氏春秋·悔过》云:“若是而击可大强。”高诱注:“强,霸也。”《荀子·宥坐》云:“强足以反是独立。”杨倞注:“强,刚愎也。”
“君子强则遗”,遗、失同义,《礼记·大学》云:“《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威则民不道,俞则失众,盟则无亲。”《后汉书·杜诗传》李贤注:“威,虐也。”俞,读为偷,《礼记·表记》云:“安肆日偷。”郑玄注:“偷,苟且也。”《淮南子·修务》云:“偷慢懈惰。”高诱注:“偷,薄也。”《老子》第三十八章云:“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处其实,不处其华,故去彼取此。”盟,简文从田,皿声,《公羊传·隐公元年》云:“为其与公盟也。”何休注:“盟者,杀生歃血,诅命相誓,以盟约束也。”
简文云:
深拘。是故夫泊邦甚难,民能多一矣。庚子曰:毋乃肥之间也是左乎?故如吾子之足肥也。孔子【曰】……(十一)
安焉。作而乘之,则邦有获。先人之所善,亦善之,先人之所变……(十二)
而行之,民必服矣。故子以此言奚如?孔子曰:由丘观之,则微言也已。且夫遂,今之先人,亡三代之传史,岂敢不以其先人之传等告。庚子曰:然其主人亦曰:古之邦者必以此。孔子曰:言则微矣。然恶勿变,先人之所法勿起。然则民坐不善,迷父兄子弟而称赇(十三)(十四)……(十五)
“泊邦甚难,民能多一矣。”泊,读为怕,《广雅·释诂四》云:“怕,静也。”甚,读为戡,《尔雅·释诂》云:“戡,克也。”多与一,即两端,由两端得中和。
“毋乃肥之闻也是左乎?故如吾子之足肥也。”左,读为差。《汉书·五行志下之上》云:“足者,止也。”
“作而乘之,则邦有获。”作,振作。乘,奋起。云梦秦简《为吏之道》云:“因而征之,将而兴之。虽有高山,鼓而乘之。”
“先人之所善,亦善之,先人之所变”,《礼记·中庸》云:“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由丘观之,则微言也已。”微言即美言,《老子》第八十一章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河上公注:“美言者,滋美之华辞。不信者,饰伪多空虚也。”《礼记·学记》云:“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郑玄注:“美恶,说之是非也。”
“孔子曰:言则美矣。然恶勿变,先人之所法勿起。” 恶,义同患。执政者不可固守陈规,要顺时而变。法,读为废。《周礼·大宰》云:“七曰废,以驭其罪。”郑玄注:“废,犹放也。”《周礼·大宰》云:“三曰废置,以驭其吏。”郑玄注:“废,犹退也。”先人之所废,亦当适时起用。《礼记·中庸》云:“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然则民坐不善,迷父兄子弟而称赇。”《韩非子·解老》云:“凡失所欲之路而妄行之则为迷。”《尔雅·释言》云:“迷,惑也。”《说文》云:“以财物枉法相谢也。”
简文云:
之必敬,如则客之事也。君曰:荐礼……(十六)
者,因古典礼而章之,毋逆百事,皆请行之……(十七)
辞曰:子之言也已厚。丘也闻,君子田肥,则民安,莱,则民不鼓,是故贤人大于邦,有劬心,能为视。降颛以比,民之倦微,弃恶毋适,慎少以合大,足言而密守之。毋钦远,毋诣移。恶人勿坎,好人勿贵,救民以亲。大罪则夜之以刑,臧罪则夜之以罚,小则訾之。凡欲勿赏,凡失勿危。各……(十八)(十九)(廿)
“则客”,读为侧客。郭店楚简《语丛二》云:“侧,退人也。”《尚书·尧典》云:“明明扬侧陋。”孔传云:“尧知子不肖,有禅位之志,故明举贤人在侧陋者,广求贤也。”《淮南子·原道》云:“侧谿谷之间。”高诱注:“侧,伏也。”《论语·尧曰》云:“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统治者要尊重隐居贤士。《鶡冠子·博选》云:“故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亡主与徒处。”
“因古典礼而章之”。《诗经·绿衣》云:“我思古人。”郑玄笺:“古人谓制礼者,我思此人定尊卑,使人无过差之行,心善之也。”《贾子·修政礼上》云:“道以数行之为章。”《诗经·裳裳者华》云:“维民有章矣。”郑玄笺:“章,礼文也。”《礼记·坊记》云:“子曰:夫礼者,所以章疑别微,以为民坊者也。”《礼记·缁衣》云:“子曰:有国家者,章善癉恶以示民厚,则民情不二。”
“君子田肥,民则安,莱,民不鼓。”《周易·遯》上九:“肥遯,无不利。”《释文》引子夏传云:“肥,饶裕。”《诗经·楚茨》序云:“田莱多荒。”《释文》云:“田废生草曰莱。”《周礼·遂人》云:“上地,夫一廛,田百亩,莱五十亩,余夫亦如之。”郑玄注:“莱,休不耕者。”不鼓,如言不攻。《论语·先进》云:“小子鸣鼓而攻之。”
“是故贤人大于邦”,《诗经·椒聊》云:“硕大无朋。”郑玄笺:“大谓德美广博也。”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云:“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大。”《庄子·天地》云:“不同同之之谓大。”
“能为视”,视,读为氐。《诗经·节南山》云:“尹氏大师,维周之氐。秉国之均,四方是维。”毛传:“氐,本也。”
“降颛以比”,《白虎通·号》云:“颛,专也。”《左传·襄公九年》云:“子容专。”杜预注:“专,自是也。”《老子》第廿二章云:“不自是,故彰。”《广雅·释言》云:“专,擅也。”《战国策·秦策》云:“孰与文信侯专。”高诱注:“专,权重也。”《礼记·射义》云:“其容体比于礼。”《释文》云:“比,亲合也。”降、下同义。《周易·屯》初九《象》云:“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周易·益·彖》云:“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
“民之倦微”,《广雅·释诂四》云:“卷,勤也。”《老子》第四十七章云:“上士闻道而勤行之。”微同美,《论语·学而》云:“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慎小以合大”,《老子》第六十五章云:“图难乎于其易,为大乎于其细。天下之难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第六十四章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足言而密守之”,整理者注释引《孔子家语·正论解》云:“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今按:足言犹成言,《周易·说卦》云:“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荀子·礼论》云:“法礼足礼谓之有方之士。”杨倞注:“足谓无阙失。”《周易·系辞上》云:“子曰:乱之所由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又云:“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智以藏往。”
“毋钦与远”,《尔雅·释诂》云:“钦,敬也。”远、迩相对。《孟子·离娄上》云:“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之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大戴礼记·哀公问》云:“君子无不敬也,敬身为大。身也者,亲之枝也,敢不敬与?不能敬其身,是伤其亲,伤其亲,是伤其本,伤其本,枝从而亡。三者,百姓之象也。身以及身,子以及子,配以及配。君子行此三者,则忾乎天下矣。大王之道也。如此,国家顺矣。公曰:敢问何谓敬身?孔子对曰:君子过言则民作辞,过动则民作则。君子言不过辞,动不过则,百姓不命而敬恭,如是则能敬其身。能敬其身,则能成其亲。”
“毋诣移”,诣读为指,《吕氏春秋·行论》云:“故布衣行次此指于国。”高诱注:“指,犹志。”移,动摇。《礼记·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恶人勿坎,好人勿贵。”处理人事不可依据自己的好恶。坎读为陷,《论语·雍也》云:“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救民以亲。”救读为求,《淮南子·说山》云:“君为土龙以求雨。”高诱注:“求,犹得也。”《说文》云:“仁,亲也。”《礼记·中庸》云:“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大罪则夜之以刑”,夜读为亦,《广雅·释诂三》云:“亦,治也。”
“凡欲勿赏,凡失勿危。”《说文》云:“欲,贪欲也。”凡事出于贪欲者勿赏。危读为诡,《说文》云:“诡,责也。”过失出于无心,不要苛责。
简文云:
见,囗见则民然之。毋信予曾,因邦之所贤而兴之。大罪杀之,臧罪刑之,小罪罚之。苟能固战,灭速勿恒,在后之世比乱,邦相坏毁,众必恶善。贤人当其曲以成之,然则邦平而民优矣,此君子从事者之所适均也。(廿一)(廿二)(廿三)
“勿信予曾,因邦之所贤而兴之。”予,读为豫,《尔雅·释诂》云:“豫,乐也。”曾读为憎。兴,义同举。举荐人才,不要相信自我的好恶,要以国家利益为重。《礼记·曲礼上》云:“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苟能固战,灭速毋恒。”整理者注释:“在这里指负隅顽抗者。”今按:当指割据的分裂势力。《论语·季氏》云:“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贤人当其曲以成之,然则邦平而民优矣。”整理者注释引《周易·系辞上》云:“曲成万物而不遗。”今按:《礼记·中庸》云:“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马王堆帛书《经法·六分》云:“唯王者能兼覆载天下,物曲成焉。”优,指优游。《礼记·儒行》云:“礼之以和为贵,忠信之类,优游之法。”
“此君子从事者之所适均也。”《吕氏春秋·大乐》云:“寒暑适。”高诱注:“适,和也。”《礼记·中庸》云:“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吕氏春秋·适音》云:“和心在于行适。”高诱注:“适,中适也。”《说文》云:“均,平徧也。”
四、楚竹书《弟子问》考释
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弟子问》存简十余枚,无法恢复原貌,选释如下:
1.毋有柔教,毋有首猷,植……(三)
刚、柔相对。《论语·子路》云:“刚毅木讷近仁。”何晏《集解》引王注:“刚,无欲也。”《论语·公冶长》云:“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郑玄注:“刚谓强志不屈挠。”马王堆帛书《经法·论约》云:“强生威,威生惠,惠生正,正生静,静则平,平则宁,宁则素,素则精,精则神,至神之极,见知不惑。”《老子》第五十五章云:“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则强。”《孟子·公孙丑上》云:“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说文》云:“刚,强断也。”《尚书·皋陶谟》云:“刚而塞。”郑玄注:“刚,谓事理刚断。”《逸周书·谥法》云:“刚强理直曰武,强毅果敢曰刚。”《周易·蒙·象》云:“君子以果行育德。”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云:“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强焉,果而毋骄,果而毋矜,果而毋伐,果而毋得已居,是谓果而强。”
“首猷”,如言首谋。《周易·乾》用九云:“见群龙,无首,吉。”《象》云:“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老子》第六十七章云:“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河上公注:“执谦退,不为倡始也。”
2.者,可奉而告也。子曰:小子来,取余言。春秋不恒至,耇老不复壮,贤者及……(五)
此论“及时”之义。《论语·子罕》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朱熹《集注》云:“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无一息之停,乃道体之本然,然其可指而易见者,莫如川流。故于此发以示人,欲学者时时省察,而无毫发之间断也。”《大戴礼记·哀公问》云:“公曰:敢问君何贵乎天道也?孔子对曰:贵其不已,如日月西东相从而不已也,是天道也。不闭其久也,是天道也。”《周易·乾·文言》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言》云:“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诸葛亮《诫子书》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食肉如饭土,饮酒如肴,信乎?子贡曰:莫亲乎父母,死不顾生,可言乎其信也?(八)
楚竹书《参德》云:“食饮无量计,是谓滔皇。”《公羊传·宣公六年》记晋灵公使人刺杀赵盾,“俯而窥其户,方食鱼飱。勇士曰:嘻,子诚仁人也。吾入子之大门而无人焉,入子之闺则无人焉,上子之堂则无人焉。是子之易也。子为晋国重卿而食鱼飱,是子之俭也。”诸葛亮《诫子书》云:“夫君子之行,静以养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文》云:“信,诚也。”《鬼谷子·摩》云:“心者,明也。”《左传·文公元年》云:“信,德之固也。”《孟子·尽心上》云:“有诸己之谓信。”
《礼记·祭义》云:“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有爱则有情,无情则无亲,《庄子·齐物论》云:“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乎?”郭象注:“死灰槁木,取其寂寞无情耳。”《庄子·大宗师》云:“有亲,非仁也。”郭象注:“至仁无亲,任理自存。”简文云:“可言乎其信乎?”可读为何。《庄子·大宗师》云:“曰:回忘仁义矣。”成玄英疏:“忘兼爱之仁,遣裁非之义。”无仁无义,何可言信?
4.士,吾见之矣。事而弗受者,吾闻而未之见也。子曰:人而下临,犹上临也。(九)
《荀子·修身》云:“好法而行,士也。笃志而体,君子也。”马王堆帛书《五行》云:“五行皆形于厥内,时行之,谓之君子。士有志与君子道,谓之志士。”事同仕,《诗经·四月》云:“尽瘁以仕。”郑玄笺:“仕,事也。”《论语·公冶长》云:“子使漆雕开仕。”何晏《集解》引孔注:“仕,仕于朝也。”
《诗经·皇矣》云:“临下有赫。”《论语·为政》云:“子曰:临之以庄则敬。”事下如事上。《礼记·中庸》云:“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5.女弗智也乎。繇,夫以众犯难,以亲受服,劳以成事,见以住官,士苟以力则然,以 ……(十)
《论语·子张》云:“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淮南子·主术》记孔子:“然而围于匡,颜色不变,弦歌不辍,临死亡之地,犯患难之危。据义理而志不慑,分亦明矣。”
周代贵族世卿世禄,故曰“以亲受服”,如西周《大盂鼎》铭文:“汝昧辰有大服。”《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云:“守其官职,保族宜家。”《尔雅·释诂》云:“劳,勤也。”《国语·越语》云:“劳而不矜其功。”韦昭注:“劳,动而不已也。”《尚书·金滕》云:“昔公勤劳王家,惟予冲人弗及知。”
楚竹书《鲍叔牙与隰朋之谋》云:“臣虽欲试,或不得见。”《论语·泰伯》云:“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是知“见”指出仕。“住”,简文从人从豆,《说文》云:“住,立也。”《礼记·乐记》云:“天地官矣。”郑玄注:“官,犹事也。”《大戴礼记·曾子立事》云:“居上位而不淫,临事而栗者,鲜不济矣。”
“句”,简文从戈、句声。《大戴礼记·曾子立事》云:“与其倨也,宁句。”卢辩注:“句以喻敬。”《诗经·烝民》云:“威仪是力。”郑玄笺:“力,犹勤也。”
6.囗,也,此之谓仁。宰我问君子,曰:余如能慎始以终,斯善矣,为君子乎?(十一)
《大戴礼记·哀公问孔子》云:“孔子对曰:君子也者,人之成名也。”马王堆帛书《五行》云:“君子之为善也,有与始有与终,言与其体始而与其体终也。”《礼记·中庸》云:“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故时措之宜也。”
7.也,求为之言。有夫言也,求为之行。言行相近,然后君子。子…… (十二)
《论语·子路》云:“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学而》云:“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君子言行一致,无一己之私。《左传·襄公廿七年》云:“范武子之德何如?言于晋国无隐情。”
8. 就人,不曲方以去人。子曰:君子亡所不足,无所有余。(十三)
“曲方”,犹今语云千方百计。《周易·系辞上》云:“曲成万物。”韩康伯注:“曲成者,乘变以应化,不系一方者也。”人指人道。《释名·释形体》云:“人,仁也。仁,生物也。故《易》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论语·里仁》云:“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礼记·中庸》云:“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君子时中,故无不足,无有余。《礼记·大学》云:“《诗》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9.从,吾子皆能有待乎?君子道朝,然则二三子者……(十四)
《周易·归妹》九四云:“归妹愆期,迟归有时。”《象》云:“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周易·系辞下》云:“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道家注重无待,《庄子·逍遥游》云:“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尔雅·释诂》云:“朝,早也。”《说》云:“早,晨也。”楚竹书《申公臣灵王》云:“不以晨甫步,何敢心之有?”晨甫即晨初,《说文》云:“晨,早昧爽也。”《释名·释采帛》云:“皁,早也。日未出时,早起视物皆黑,此色如之也。”《老子》第五十章云:“治人事天莫若啬。夫惟啬,是以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10.曰:回,来,吾语汝,其组绝乎?唯多闻而不友贤,其……(十五)
《诗经·大叔于田》云:“执辔如组,两骖如舞。”毛传:“组,织组也。”《韩诗外传》卷二云:“故有道以御之,身虽无能也,必使能者为己用也。无道以御之,身虽多能,将无益于存亡矣。《诗》云:执辔如组,两骖如舞。贵能御也。”
“唯多闻而不友贤”,整理者读为:“虽多问而不友贤”。今按: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云:“多闻数穷,不如守中。”马王堆帛书《易传·昭力》云:“卫国以德者,必和君臣之节,不以耳之所闻,败目之所见,故权臣不作。”楚竹书《弟子问》又云:
……安终?子曰:寡闻则沽,寡见则肆。多闻则或,多见则……(十六)
“寡闻则沽”,整理者读为:“寡闻则孤”。今按:当读为“寡问则固”。《大戴礼记·曾子立事》云:“弗知而不问焉,固也。”
《广雅·释言》云:“固,陋也。”《论语·公冶长》云:“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泰伯》云:“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论语·八佾》云:“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子闻之曰:是礼也。”《礼记·中庸》云:“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又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又云:“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
《论语》屡言“多闻”,《为政》云:“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述而》云:“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是知之次也。”《季氏》云:“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善佞,损矣。”
11.渊驭,至老丘,有戎植其耨而歌焉,子乘乎轩而……(廿)
“戎”,整理者未释。今按:当读为农,隐居贤士,类似记载又见《论语·微子》。
[责任编辑:康邦显]
中图分类号:K8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238(2016)01-0090-10
[作者简介]连劭名(1951—),男,北京市人,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古文字及出土文献研究。
[收稿日期]2015-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