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创新高职“GPS”就业导航工作体系

2016-05-13 22:26薛璟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就业工作以生为本高职

摘 要:高职就业工作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从源头抓就业,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抓就业工作,主动探索研究具有高职特色的就业工作体系。提出了以生为本的就业工作理念,创新构建教育引导(Guide)、实习实践(Practice)和就业服务(Service)三方合一的“GPS”就业导航工作体系,落实就业工作措施,有效推进高职就业工作。

关键词:就业工作;高职;构建体系;以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4C-0087-03

大学生作为高学历高知识群体,就业关系到每个家庭每个人的利益。同时,更高质量的就业目标的实现,也是高等教育资源实现合理的配置,推动区域均衡发展和个人价值追求实现三个目标的有机统一。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随着高等职业院校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高职生的就业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毕业生就业成为学校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探索研究就业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构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满足学生需求的就业工作体系,不断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职院校稳步向前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坚持以生为本的就业工作理念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与特色。对于培养目标直接对接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而言,高职生就业工作应该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时代的要求。具体到高职教育特别是高职就业工作上,就是要“以生为本”,以实现高职生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全面发展为目标,从高职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做好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以生为本,是指我们的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有个性的可持续发展。构建新时期高职就业工作体系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深入研究和把握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中的发展规律和新特点、新趋势,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协助学生实现就业愿望,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达到理想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二、创新GPS就业导航工作体系

高职就业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必须主动探索研究具有高职特色的就业工作体系,贯彻以生为本的就业工作理念,把育人为本、引导为先、规范为基、服务为怀的观念落实在就业指导和服务的整个过程,构建全过程、多层次、零距离的教育引导(Guide)、实习实践(Practice)和就业服务(Service)三方合一的“GPS”就业导航工作体系。

(一)以教育引导为切入点

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通过贴近学生、贴近专业、贴近社会的学生教育管理,将人才培养与社会要求、人文素养与职业要求、专业教育与岗位需求相互渗透,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端正的学习态度和严肃的职业态度。

职业素质教育不仅充分体现在理念的构建上,也体现在高职院校的全程化教育引导、活动中渗透提升、教育中以身作则。高职院校要把新生入学教育视为就业指导的开始,依托专业教育,培养学生职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历练服务本领。不仅注重挖掘职业道德教育,也注重职业素养的熏陶和养成,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课程、社会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感恩、责任意识,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强化,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不断提升就业竞争力。

(二)以实习实践为支撑点

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是培养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这类人才的培养周期较短,专业技能要求高,需要在校教育与就业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保证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就业岗位的需要。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改进理论教学,改革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教学。

通过院内模拟、合作办学和服务性实训基地三个方面强化实习实践,全方位保障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一是,以校内模拟实训基地为主要平台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阶梯推进式实践,专业素质在模拟情景中养成。二是,高职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完成教学,专业教学在企事业单位完成,实现订单培养,工学结合。三是,专业教学与专业服务相结合,在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的同时,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育。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得到实训基地的认可,可以使许多学生的院外实训基地自然转化成为学生的就业基地。把实习实践与就业紧密结合,保证了就业率的提高。

(三)以就业服务为落脚点

毕业生就业是学校教育工作是否成功的试金石,是学生踏出校园、迈向社会这一关键阶段的体现,高职院校肩负着社会责任,要高度重视,为学生提供真诚的关怀、科学的指导、周到的服务,切实帮助他们迈好人生的关键一步。

一是依托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强化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建立健全全程就业指导机制。二是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进行就业指导。三是院校职能部门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与用人单位建立广泛的联系,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四是紧跟时代步伐,谋求科学发展,推进校园和谐。五是推动创业基地的建设,不断加强学生创业意识教育和培养创业服务精神。六是对于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或是在就业过程中存在心理困惑的毕业生,启动就业援助和心理咨询等服务,通过有针对性的就业咨询、求职辅导及就业能力训练,拓宽他们的就业空间。

三、落实就业工作措施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要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历史机遇,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创新工作模式,走出一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职教育之路。在以生为本,全过程、多层次、零距离的“GPS”就业导航工作体系下,落实就业工作措施。

(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源头开始抓就业

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根本。只有培养出的学生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经得起社会的检验,才能持续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始终怀念“从源头开始抓就业”的全程就业理念,以科学的专业设置为前提,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专业。高职院校要建立就业状况与社会需求调查反馈机制,根据社会发展形势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与优化专业设置,确保招生、培养与就业的一致和协调。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健全就业工作机制,全员参与保障就业

1.思想高度重视,落实一把手工程,全员参与就业工作。高职院校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抓就业工作,坚持把就业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摆在中心工作的突出位置,落实在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党委会、院务会定期专题研究和部署就业工作,召开就业工作会议,认真部署每年的就业工作任务,集中分析就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重点解决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形成人人关心就业、人人促进就业的良好氛围,保障毕业生就业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以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担任组长的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为中心,以专门负责就业工作的就业指导中心为支撑,以各院系部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就业工作指导小组和学院的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领导小组为支点,建立层级明确、责任明确、分工明确的就业工作管理体系。从而使就业工作的开展既体现了统一领导,又形成了分级管理;既强化了部门协调,又推进了全员参与;既做到了职责分明,又实现了灵活高效。

2.完善制度,建立健全就业工作机制与流程。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每年的就业形势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在更新。高职院校要将制度建设落实到工作中,坚持做到制度健全、宣传有力、服务到位。学院要与时俱进,根据就业工作实际,制定就业工作文件,明确考核办法、监督机制、奖励措施,全面推进就业工作。同时,在学院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中,突出就业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就业创业工作专项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如果系部就业工作考核不达标,全年综合目标考核的结果均不合格。通过规章制度与工作流程的不断建立完善,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实现就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保证学院就业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3.细化保障,确保机构、经费、场所“三到位”。高职院校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不仅体现在领导重视、制度健全和组织建设上,也要体现在“以生为本”理念的落实上。科学的人员配置,充足的经费投入,齐全的设施配置,是学生就业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

人员机构到位。高职院校在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就业工作队伍,配备院级层面和系部层面的专职就业工作人员,专人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同时,重视就业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每学期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以各种交流会、研讨班、培训班为载体,邀请专家讲解毕业生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传授就业指导技巧,提高全院就业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经费投入使用到位。就业专项经费单列,每年预算方案和结算明确,严格执行教育部按学费总收入的1%划拨就业专项经费规定,保证设备增加、就业指导、市场调研、信息交流、供需见面会等日常工作和各类招聘活动的开展,促进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场所设施到位。高职院校应备有招聘场所,满足各种规模用人单位招聘的需求,学院的体育馆、图书馆等各种场所都优先为学院就业工作服务。有条件的院校开辟就业服务站,设立办公室、接待洽谈室、信息资料室和信息发布栏等工作场所,挖掘信息资料查询、面试演讲、远程招聘等功能。

(三)提升就业服务质量,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1.规范就业管理。制度的健全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前提,规范的管理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基石。高职院校要把科学的指导、精细的管理、负责的态度外化在每一件服务性工作中,做好毕业生档案管理、毕业生鉴定、毕业生就业推荐表的填写审核和发放、毕业派遣、户口和档案的转移等工作,及时了解工作动态,反映工作现状。

2.全程就业指导。强化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建立健全全程就业指导机制。高职院校要将就业指导融入全程教育,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帮助广大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动力,树立和提高职业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将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纳入学生的必修课,通过课堂教学方式提供周到细致的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在校期间教学过程;依托一系列制度的建设,以专题讲座和专场大型招聘会为载体,以现代化信息平台为支撑,及时发布就业工作制度、办事流程、就业信息,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提高求职技巧,掌握就业动态。

3.开展就业调研。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进行就业指导。高职院校在调整和设置专业时,要认真开展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指导,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4.拓宽就业渠道。高职院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各系部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与用人单位建立广泛的联系,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就业市场开拓能力,吸引用人单位进校招聘,最大限度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最大限度收集提供丰富有效的就业信息,确保招聘工作更加细致、更加深入、更加有效。学院要不断强化就业服务的系统建设,特别要把信息服务摆在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

5.紧跟时代步伐,谋求科学发展,推进校园和谐。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媒体新技术不断出现,影响和改变着社会,高职院校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推进就业微博、微信等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便捷、有效的现代化信息服务体系。指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提升自己,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6.推动创业基地的建设,不断加强学生创业意识教育和培养创业服务精神。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就业指导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有着积极的作用。高职院校除了开设创业教育课程,还可设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制定管理办法,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学院面向在校生征集可行性创业项目,后期通过专家的指导和学院的扶持,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创业精神与创业意识的养成;开展创业大赛、创业模拟实训班等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多渠道发展提供动力保障;建立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站,邀请有经验的创业成功人士进校,为创业学生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跟踪扶持等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

(四)重视评价反馈,开展科学研究

毕业生跟踪调查是掌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了解就业市场行情的重要手段,能够客观地了解学院就业工作的实效,同时还能将反馈的信息作为学院专业设置、专业结构调整和制定下一年度招生计划的重要参考依据。高职院校要用科学调查的方式指导就业工作,对毕业生进行毕业半年后的跟踪调查工作,为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激发专业办学活力、准确定位就业市场、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撑。

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高职院校就业工作人员要开展科学研究,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提升理论,促进高职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学生就业质量。

总之,高职院校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从源头抓就业,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抓就业工作,构建符合高职特色的就业工作体系。以生为本,创新教育引导、实习实践和就业服务三合一的“GPS”就业导航工作体系,将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内容融入日常引导中,加强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养成教育;重视实习实训条件的建设,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的、高质量的实际动手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重视对学生的就业服务,强化就业服务的意识,提高对毕业生服务的质量,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通过网络化、信息化服务平台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空间,实现学习见习与实训实习、市场需求与教学内容、就业工作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统一,有效地推进高职就业工作。

基金项目: 2014年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专项课题指导项目(14FYHLX33):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学业指导研究,主持人:薛璟。

参考文献:

姜朝晖.高质量就业亟须区域合理流动[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3-02-02.

猜你喜欢
就业工作以生为本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党建与就业工作互动共赢模式实践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关于高职院校辅导员就业工作的思考
论辅导员在促进新疆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