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巧荣
摘 要:情感渗透在初中美术课堂的运用可以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能够明晰学生的情感需求,根据需要灵活地调整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美术课堂上的情感渗透,还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从而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关键词:美术教学;情感渗透;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4C-0052-01
美术教学是初中生美育的重要途径,对初中生而言,美术教师就是帮助学生用眼睛发现美的使者。对“美”的发现,要通过情感的激发,只有心中酝酿着美好的情绪,脸上洋溢着笑容才会对美术作品或生活中的事物产生审美情绪。美术课堂的情感渗透最直接的效果便是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感悟能力的提升。所以,美好情感的酝酿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对艺术的感知,从而养成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对生活充满热情和期望。
一、情感渗透有助于课堂良好气氛的营造
初中学生课业负担相对较重,学生每周都盼望着在艺体课上放松,所以学生对美术课程的情感是积极的,教师要善于把这种情感融入课堂教学,在课堂设计时要注重教学氛围的营造。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手段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创新。比如,面对一部作品的赏析,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作品产生的背景、作者创作的目的,让学生试着进入作者创作的情感世界,感悟作品传递出来的更多信息。
情感渗透所营造的良好气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中可以充分发挥自主性。每个学生都可以表达对作品的看法,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在相互讨论中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如七年级下册第一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评赏课,教师让学生欣赏以下几幅作品:中国画家齐白石的《虾》、法国画家塞尚的油画《拜克托瓦尔山》、董希文的《开国大典》、荷兰画家凡·高的油画《夜的咖啡馆》等。展示任务:体会这些作品是如何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发散思维,各抒己见。吐槽最多的是《拜克托瓦尔山》,多数学生觉得这幅作品犹如小孩子的粉笔涂鸦,大多数学生喜欢《开国大典》和《虾》,感觉《开国大典》能够表现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庄重,《虾》生动地表现出虾的灵动性。由此,可以总结出学生在评析作品时还是以感性为主。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营造出“学术”型的讨论气氛。
二、情感渗透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情感因素的渗透,要求师生间、生生间展开互动和交流,师生之间共同商讨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课堂需求,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改变教学策略,以学生的需要为教学目标。情感的渗透让学生认识到美术学习带给自己的喜悦,从而发散思维发表意见,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单元活动四“体验与评价”,学生先观察课本作品,寻找并体会作者是通过作品中的哪个“点”与生活联系起来的。学生再把自己的情感与作品相融合,动手画一画作品的局部内容,使自己的情感尽可能地与作者产生共鸣。学生在动手绘画时可以加深体验,深层次地理解作品内涵,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只要组织学生动起手来,在谈感受时可以大胆地发表见解即可。教师只给出简单的提示即可,无需进行过多讲解,禁锢学生思维。
三、情感渗透有利于学生积极态度的培养
美术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开发,在课堂教学时淡化学生文化课的学习优势。在美术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可以对作品发表看法。文化课成绩不好的学生在美术学习上也可能会有创新见解,表现出来的悟性可能更高。美术教师用专业的知识和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很多美术作品也可以带给学生喜悦的情感,涤荡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所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融入自身情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每天的学习,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以后的生活。
七年级下第二单元《色彩的调和》,学生通过观察作品,认识造型与色彩,并体会色彩对造型艺术创作的影响。运用学习的造型与色彩的知识进行主观创作,表达对色彩的体会。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感受自然美,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反映春天勃勃生机的图片,配上《春天奏鸣曲》《春之歌》等背景音乐,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子,在作品创作时打开思路,表达对春天的畅想、对生活的热爱。所以,美术课讲究情感渗透对美育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可以有效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审美思维,让学生身心轻松地面对美术学习。在师生间、生生间的讨论交流中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内涵的理解,有效地提高美术课堂的学习效率。情感教育的渗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并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孟繁丽.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2013,(9).
[2]孙园园.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