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琴
摘要:兴趣是小学生求知的内部动力,学习最有效的刺激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它是环境的产物。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巧设悬念,课前激趣;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猜谜语,激起兴趣;在质疑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培养;方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102-01
古人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学习的有效性在于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师要想给学生上好课,就需要想方设法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名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巧设悬念激趣
导入新课时,教师要用巧妙的语言巧设"悬念",把学生的好奇心诱导出来,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兴趣。如,在教学一课时,我巧设"悬念":"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他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学生精神大振,跃跃欲试。我接着说:"带你去哪里呢?"说完板书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哦!"学生恍然大悟,但随之产生疑问,小兴安岭?在哪里呀?那里是怎样的景象呢?这时,我顺势引语:"同学们,小兴安岭,在我国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一带,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有香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许多人参和珍贵的药材,美丽的小鹿……要想领略小兴安岭的秀丽风光,就让我们随作者去小兴安岭旅游观光吧!"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更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情感,从而在愉快而热烈的情绪中投入了学习活动。
2.创设问题情境激趣
兴趣和问题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问题可以激发兴趣,兴趣引导发现问题,只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怀素写字》这个故事时,问: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懂了一个什么道理?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准确的说出这篇课文的道理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板"字,问"你怎样才能写好这个字?"引导学生说出,怀素写字的方法"先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再一笔一笔照着写。"接着,我问:"如果你每天坚持这样写,你的字会怎样?"通过这些问题的回答,很快由此及彼理解并掌握这一课所要说明的道理,只要认真写字,坚持不懈,写字就会有进步。这时我引导学生:你们想把字写好吗?(想)那么就要像怀素一样认真写字,我相信你们也能写出一手好字来。以此来激励学生学习怀素刻苦练字,好学上进的精神。
3.猜谜语激趣
俗话说: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则小小的谜语,往往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如教学《蜜蜂》这一课时,我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嘴象小铲子,脚象小扇子, 走路晃膀子,水上划船子。"生动形象的谜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很快就猜出谜底。这时我趁机将学生的兴趣引入课文:蜜蜂有什么本领呢?你们想知道吗?请大家打开《蜜蜂》这一课。于是马上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书本上来了。
4.做游戏激趣
游戏是儿童罪喜爱的,低年级儿童好动、好玩,持久力差,有意注意时间短,容易疲劳,容易注意力分散。而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是要在不断的练习中,才能巩固和熟练。因此,我根据小学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努力创设语文知识的游戏性情境,使他们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我在识字教学中经常用"一字开花","开火车"、"找朋友"等游戏进行扩词比赛、从而丰富学生词汇,巩固字词。"一字开花"就是老师在黑板上先画一朵花,再在花心里写上某一个生字,而后让小朋友口头扩词或板演。如果这个字的朋友多,就在花瓣外再画上一层花瓣,花儿越开越大,学生就越有兴趣,注意力非常集中。如我教"花"这一字时,用"花"字就扩词二十多个。这样学生在欢乐的游戏中掌握了知识,特别对那些后进生帮助很大,教师就能达到较好地传授知识的目的。
5.在质疑过程中激趣
思考和质疑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 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 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例如 《诚实的孩子》 一文,在讲到第三自然段时,有个细心的小女孩提了个问题:"为什么姑妈问花瓶是谁打碎的时候,表兄妹回答'不是我',句末用的是感叹号, 而列宁回答 '不是我'却用的是句号呢?"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马上做了个小实验,指着一块本来破碎的玻璃问一学生:"是你打碎的?"学生不假思索地无忧论文网说:"不是我! "这时学生明白了文中感叹号表示表妹没有打碎的语气十分肯定, 列宁的回答用句号,表明了他撒谎,语气不十分肯定。 这时学生感受到了自己提问与自我解决问题的乐趣,于是纷纷举手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 共同讨论并得出了较满意的答案。可见在教学中,教师鼓励质疑,会大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我们要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活他们的内在动机,提高学习效率。在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后,进而一步增强学习兴趣,形成良性循环。这样,师生都会融进一个愉快的教与学的氛围中。
参考文献:
[1]陆志平 ,《语文课程新探》第七章,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孙瑞欣,《教师实用写作》,国防大学出版社,1996年5月
[3]孙瑞欣,《教师该怎样用好激情之"法"》,中国教育报》2007年11月2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