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保灵
摘 要:小学班级管理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针对小学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做出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以期为班主任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管理小学班级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4C-0029-02
小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奠基阶段,小学阶段所受的教育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而持续的影响。班级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小学班级管理对小学教育任务的完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教师为了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就要充分利用并协调好各个方面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实现教育目标。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管理者过多干预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对班级的大小事务一手包揽,权力过于集中于己,造成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被动者、旁观者,班级管理成为班主任老师的“独角戏”。
班主任老师整日处于一种又忙又累的状态,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管理效果甚微,甚至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又因老师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守在学生身边,所以老师稍有不注意,学生就会出现违规行为。
(二)管理者过严地制定班规,刻板地执行班规
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认为只要制定了班规并认真地执行,一切都会按部就班进行。这种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管理方法,势必造成管理过死、过严,使学生丧失对班级的主人翁意识,难以调动学生对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被无形的班规束缚着,如同失去自由的小鸟,稍不注意就会违反规定受到处罚。特别是成绩较差、问题较多的学生被视为“重点保护对象”,致使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压力过大。
(三)管理目标单一,过于注重成绩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班主任对学生的成绩看得尤为重要,甚至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班主任过于“偏爱”成绩好的学生,会采取一些迅速提高成绩的管理机制。这种追求功利性的目的而忽视学生发展规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学生由于遗传因素、家庭背景、生活经历、性格、兴趣爱好等不同,会形成独特的、不同于别人的“专属”个性。因此,仅用成绩的好坏衡量一个学生的做法,不仅会扼杀孩子的天性还不利于班级正常工作的展开。
(四)学校与家长缺少沟通与交流
有些父母过于溺爱孩子,使其在家和在学校的表现判若两人。老师又缺乏与家长的沟通,致使学生的错误行为长期得不到纠正。老师和同学眼中的优等生,在家可能是个散漫、任性的孩子。这不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家长和学校在某些教育方面的观点不一致并且缺乏沟通和交流,只会使班级管理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二、小学班级管理改进的策略
(一)班主任要对学生富有爱心、耐心并做到言传身教
教育的基础就是爱,要不分年龄、性别、家庭背景、性格、成绩高低对每位学生都能做到一视同仁。小学生各方面发展尚在形成期,可塑性大,不能只看眼前就对孩子的一生妄下结论。特别是对成绩不好的学生,放任自流,既不利于后进生的学习与发展,也不利于班级的高效管理。由于小学生是非的辨别能力和自制力比较弱,即使做了不正确的事情,老师也要有宽容之心,循循善诱,不能急于求成对学生缺乏耐心,要不断督促学生改掉不良的行为与习惯。
教师不能将学生定义为被管理者,应放低姿态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和整天板着脸的管理者。这既不利于学生与老师的情感沟通,也不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班级管理的高效运行,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基础和支撑。如果学生与教师之间有隔阂,那么每项工作很难对学生产生积极地作用,甚至可能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致使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地进行。
班主任要加强个人修养,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在小学阶段身教的效果要优于言传。由于这一时期的学生直观思维发展较快并且模仿能力强,教师要加强个人修养,首先做到言谈举止文明礼貌。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学生会对老师心服口服,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对教师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地、具有正能量地促进作用。
(二)在全方位了解学生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每个学生都兼具优缺点,教师应在充分了解研究学生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做到扬长避短,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教师除了通过与学生谈心交流,还要通过家长、任课老师、同班同学等多渠道了解学生,只有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施以合理恰当的引导,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优化整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教育效力,最终实现学生在自信中健康快乐地成长的教育目的。每个学生身上都具有闪光点,老师要拥有发现的眼睛,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集体活动中全方位观察了解学生。针对个性不同的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因势利导,发挥学生优势克服存在的不足和缺点,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实现以点带面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具有针对性的班级管理策略既可提高管理效率,又可锻炼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事半功倍。
(三)加强班干部管理,促进班级管理的有效实施
教师应在全班民主选举的基础上,选出一支优秀的班干部团队,并传授他们班级管理的方法,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由本班每位同学民主选举产生的班干部,会调动学生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其他学生也会有意识地配合班干部的班级管理工作。教师还应鼓励班干部之间多交流与合作,多举办班级各项活动,既增进学生感情又促进班级管理工作。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不断激励班干部勇于超越、敢为人先,促进全班进步。
(四)班级评价不能只看重成绩,应注意目标的多元化
教师应通过组织文艺活动、劳动、科技实践等班级活动,发现学生的优势并给予积极地评价,鼓励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切莫对全班学生搞“一刀切”。班主任老师还可通过课内的小组讨论活动和课外的唱歌、跳舞、吟诗等活动,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扩大眼界,从而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教师应在各种活动中对学生的评价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使学生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更加积极主动地参加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
(五)民主制定和严格执行班规
班规的制定与执行情况是反映班级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班级高效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班规的制定一定要民主,在民主基础上制定的班规最大可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进而得到大家的拥护,有利于班规的执行和班级的有效管理。班规的执行一定要公平,对待全班同学一视同仁。此外,班规还要在实际操作中根据本班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使班规更加切合本班实际。
(六)与家长协调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应多与学生家长主动沟通和交流,在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这一共同目标下,相互协调与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督促学生改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习惯,促进孩子健康的发展。家长和教师之间若有分歧与矛盾,双方一定要多些包容与理解,一切以孩子的发展为目的,不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并尽可能做到发动各方教育力量为了孩子的发展献计献策,切不可对立起来,各自为政。特别是家长不能为了疼爱孩子就放弃对孩子应有的惩罚教育。为保证学生在校和在家的教育影响是一致的,教师和家长的配合显得格外重要。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的改进是一个长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过程,班主任老师要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确立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凤英.探究小学班主任管理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2013,(11).
[2]韦美艳.班主任管理的实践与创新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0).
[3]龙美.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的育人功能[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9).
[4]陈科澜,夏祖瑞.班主任应有资源整合意识[J].教学与管理,200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