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人文精神培育的策略

2016-05-13 09:16王洪坤王小雨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培育高职院校

王洪坤 王小雨

摘 要: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引下,职业教育因过分强调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忽略了人文精神的培育。本文从分析高职院校人文精神缺失的根源入手,提出创新人文精神培育的策略和途径:确立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融合统一的办学理念,开发将人文精神渗透于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提升教师的人文素质和授课策略,建构能体现职业人文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全方位人文育人氛围。

关键词:人文精神;高职院校;培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4C-0019-02

一、前言

人文精神是大学灵魂所在,是大学文化教育的核心。大学教育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对人文精神的重视程度和培育策略。高职院校建校时间较短,缺乏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追求知识的学术气氛。过强的功利性把高职教育的落脚点放在“简单就业”上,无意间忽略了高职院校传承文明、培育人文精神的社会重任。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不仅无益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和未来职业的发展,而且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精神的培育已刻不容缓。

二、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作为万物的尺度,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载体,是人类特有的且为人而存在的人类有史以来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把人放在首要位置,尊重人的价值和个性差异。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可以促进物质文明建设,更能促进人的心智成熟和丰富想象力的产生,使受教育者具有知、情、意统一的健全人格。当职业教育被定位于专业教育后,自然会过度强调谋生技能和功利需要,背离教育过程中人格养成之根本宗旨。因此,职业教育要以提高人的素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为根本目的,关注受教育者的人文素养,培育其人文品性和理性,塑造其健全人格。

三、高职教育人文精神培育的基本内容

高职院校人文精神培育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五个层面:在科学层面,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具有为探索科学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在道德层面,重视道德理念和道德行为的提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在人生态度层面,具有包容乐观、积极进取的态度,具有强大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在社会关怀层面,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关心人类文化和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乐于为社会做贡献;在终极关怀层面,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统一,实现人的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以上五个层面相互依存、彼此影响、互相促进,体现了人文精神由低级到高级、从具体到抽象的渐进式提升过程。

四、高职教育人文精神缺失原因

(一)重规模扩张,轻内涵建设

在高职教育发展之初,大多数高职院校靠规模扩张在夹缝中求得生存,无意间忽视了人文精神培育的社会责任,使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文素质缺失情况愈发严重。本世纪初,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职院校抓住机遇迅猛发展。2015年全国高职院校的数量达到1322所,在校生已超1000万。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学生的基本素质存在先天不足;退学、厌学、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师资和硬件设施远远落后于学校的发展规模;校园文化建设缺少职业特色且无长远发展规划;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借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涵盖人文精神教育的做法。高职院校人文精神培育的现状与其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比例严重失调,严重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重技能训练,轻人文教育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失衡,是高职院校人文精神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职业教育发展的进程中,唯技能教育理念使职业教育出现了功利化倾向。学生的职业技能被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人文素质教育被弱化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时间被专业教育挤占。这种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使高职教育背离了职业教育的宗旨,把高职院校变成了制造“智能产品”的工厂流水线。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学生的职业态度、创新能力、自我更新及自我完善的能力。对“以就业为导向”的片面解读使高职教育缺少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关怀,造成学生的人文素质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毕业生的就业空间受到限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三)多元化的外部环境是人文精神滞后的诱因

市场经济的发展是造成职业教育人文精神培育滞后的又一重要原因。职业教育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同程度存在重技能专业、轻人文素质的现象,从而导致大学生缺乏理想信念,拜金思想严重,贪图物质享受,缺乏社会责任感。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受到严重的冲击。学生没有从中国传统的文化中汲取营养,而是在中西方文化冲突中全盘吸收西方的价值理念,导致学生盲目追求自由,过分追求个性发展。另外,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部分学生因缺乏自制和辨别能力而迷失自我,整日沉溺于充满色情和暴力游戏的虚幻世界,结果造成部分学生的人格出现缺陷。

五、高职院校人文精神培育的主要策略

(一)确立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融合的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大学的灵魂所在。高职教育必须摒弃短视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必须抛弃高职教育是专业技能培训和培养工具人的狭隘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只有具有精湛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坚持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融合的办学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做人、做事、做学问相统一, 实现“知行合一”,使学生在成才中成人,旗帜鲜明地倡导人文精神教育。

职业教育更需要人文精神的价值引导。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对受教育者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严重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必须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努力在校企合作中了解行业文化,努力把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学校要鼓励学生走进企业,将企业文化引入课堂和校园。学生在耳濡目染企业文化的同时,了解企业先进的管理技术,增加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高职院校人文精神的内涵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创新课程体系开发,将人文精神渗透到专业课程之中

首先,优化整合人文社科通识课程,注重学生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从改造公共课入手,大力拓宽原有课程的知识领域,充实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在不增加总课时的前提下,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进而拓宽人文精神培育的空间。通过开设公共选修课,将人文教育渗透于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之中。一方面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均衡发展,促进人文教育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渗透的深度。同时,人文课程的设置要结合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特色,融进一些贴近现实、富有地方人文特色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怀,把学生培养成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其次,专业教育要成为人文精神培育的有效载体。因为专业教育贯穿高职教育的始末,所以在实施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时,应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价值导向,通过课程开发将人文精神的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之中。专业课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蕴含在专业课程中的人文内涵,确保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质均能得到有效提升。此外,专业课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宽容、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通过灵活多变且卓有成效的授课方式强化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职业生涯发展能力。

另外,坚持中西人文精神并重的原则。要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本地的传统文化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课程和教材体系中,确立中国文化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之中,使学生自觉践行核心价值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我们也应批判地接纳西方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突出学生个性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注重人的自主性价值实现。唯有把中西方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学生的人文素质才能与时俱进,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才能得到有效地拓宽。

(三)强化以人文精神培养为目标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已势在必行。一方面,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传授给学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另一方面,构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师资队伍应成为高职院校优先考虑的问题之一。教师除了要注重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增加在历史、哲学、艺术、文学等方面的积累外,还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重视平等、民主、自由以及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培养理性判断力和情感判断力。学校要加强教师人文素质的培训, 引导教师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完善教师的人文素质考核和监督机制,建立教师人文素质提升的激励机制,切实有效地防止师德失范行为。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努力为学生施展个性和才华提供广阔的平台。教师要充分考虑学校的教学环境、设备建设、学生水平和师资力量等客观因素,结合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实行情感教学和愉快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四)创设富有人文精神的校园环境

人文精神的培育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实体或活动载体。校园人文环境作为一种隐性的课程,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和人格的塑造必将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文化作为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对高职院校人文精神的培育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功能。

一是强化校园自然环境建设。物质环境对校园的人文精神培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设施完备的 “硬件” 校园文化系统,校园人文精神的培育就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学校应编制人文精神发展的长期规划,逐年增加教学设施、文体设施和生活设施等经费投入;加快校园网络建设的速度,扩大其覆盖范围;定期更新补充人文图书资料,使师生充分共享优秀的人文教学资源;建设具有职业特色的人文景观,使学生的职业人文素养在宜人的环境中得到陶冶和升华。

二是完善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历史底蕴和育人环境的直观反映。学校要鼓励各学生团体通过全方位的联动,营造和谐文明、健康向上的人文氛围。各院系要经常组织举办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想、科技意识,引导和提升职业院校文化建设,促进职业院校精神品位和格调的提高。学生团体还可以结合职业特点组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使学生在鲜活的现实生活中实现人文精神最大程度的提升。

基金项目:中国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德育专项课题“高职院校职业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 DGW1516BXY061)。

参考文献:

[1]樊霞.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刍议[J].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

[2] 高宝立.人文教育:高职院校不可忽视的责任[J]. 职业技术,2007,(21).

[3]刘硕,吕文龙.职业教育中的人文价值研究[J].职教研究,2010,(9).

[4] 张书义.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培育高职院校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