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积极课堂心理氛围,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016-05-13 08:14陈鸿群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健康学生

陈鸿群

摘要: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有助于师生之间积极而愉快地互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了营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的策略。

关键词:积极;课堂心理氛围;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041-01

课堂心理氛围,是指教师与学生及其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课堂教学情感状态的综合体现。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能够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和谐,师生双方都产生了满意、愉快、互谅、互助、互进的积极态度和体验;从教学的角度看,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易于受到刺激,引起学生学习上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心理学研究也表明,课堂心理氛围不仅对课堂教学活动产生影响,也对学生认知、情感、行为产生影响,更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展现教师自身人格魅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的人格对于青年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发展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中的一切。"教师的人格既是影响学生的心理、行为、情感体验的重要因素,也是调节、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表现出愉快乐观、积极进取、自信、自尊、自爱、自强、民主等良好的心理品质,用自己合理的需要、正确的动机、稳定的情绪、高尚的情感、顽强的意志、健全的个性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使学生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

2.树立新型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的基础。在新形势下,教师应更新观念,将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使自己成为学生可亲的、真诚的、喜爱的朋友和知己。同时,教师应树立平等民主的师生观,做到在人格上尊重每一位学生,给学生以平等地位,尊重、关心和接纳学生的表现和行为,设身处地站在学生角度去理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态要亲切,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可爱,使之敢于接近教师,产生亲和力,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使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再探讨一下"、"我相信你只要认真,一定会做得更好"、"你能行,可以试试看"等激励性语言,而绝不用"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都不会"等对学生带有歧视性的语言。让学生能够在平等、信任和理解中收到激励和鼓舞,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是合作的伙伴。

3.发挥教师积极情绪的感染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的不良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产生情绪上的共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倾注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心,用情感和爱心去感染和打动学生,让他们伴随着丰富而快乐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走上讲台,以饱满的精神、耐心细致地为学生授课,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愉悦、兴奋的心理状态。教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教态,可以向学生表达自己积极的情感,通过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传递对学生的信任、期望、赞许的信息。如给学生期待的目光,会心的微笑,赞许的点头,亲切的抚摸,这些都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敬,师生间心理相融,就会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良好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起来,让学生在一种受教师尊重、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下学习,达到最佳学习状态。

4.以情趣为载体,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法,对于形成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要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去学习。教师在阐述教学内容时,要以饱满真挚的情感讲课,有效地唤起全班同学积极的感情。如语文课在描述有爱国内容的课文时,教师要洋溢着正义之情、爱国之情,以作者的爱国之情的曲折起伏去扣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的心潮随着作者的感情激荡澎湃。同时教师在讲课时要有情趣,有时用幽默的语言,有时用严谨的话语,使学生感到教师知识的渊博,产生崇敬之情。教学方法要新颖,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变化教学手段,以新鲜的刺激使学生保持兴趣和注意力,灵活地运用图片、幻灯、录像、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寓教于乐,创建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氛围。

5.教师合理的期望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不仅有得到他人尊重与理解的需要,也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也希望得到他人的赞赏和认同,特别是来自教师的赞赏与认同。大量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还表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是确定存在的。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往往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反之则会使学生越来越差。因此,教师要确立期望教育的基本理念,对每个学生抱有合理的期望,使每个学生对自己的发展和提高满怀期望,并将这一期望以各种方式传递给学生。如在课堂上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去评价学生,鼓励他们提问或回答问题,从而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敬畏感,产生敢于思考、敢于提问的良好心理效应。教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充满信任的眼神,一个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手势或表情都会使他们受到鼓舞,增加勇气,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愉快感和责任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

美国的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课堂气氛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奏效的气氛将首先取决于教师做了什么以及他怎么做。"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心理也能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学习动力》林崇德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版

[2]《教学环境论》:田慧生,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现代学校心理》:吴增强,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年5月

[4]《浅谈教师期望效应》:申世辉,天津师大学报,1995年第五期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健康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高中物理教学方式探述
浅谈小学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