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万任
摘要:美术教学,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使他们得到审美启迪,受到美的熏陶,是每个教师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教学一方面是教给学生绘画的基本方法,另一方面是开阔他们的审美视野,使他们从中受到审美教育。
关键词:美育;兴趣;美感;创造美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007-01
大学毕业到现在,从事美术教学已经二十多年了,这些年的教学使我体会到做为一名美术教师,要想把学生教好,首先自身要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同时运用不同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摘取智慧的果实。这把钥匙就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和不同的艺术形象,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学生们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积极地探索,仔细地观察,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不停地表现,不断地创造。
1.加强美育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对高水平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修养,培养学生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使感知、情感、想象、理解、创造等诸多心理能力得以提高并相互协调,这对全面培养发展型的人才,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美的榜样作用对学生心灵的潜移默化和熏陶。比如给学生讲解世界和中国美术史知识、名家的艺术和生活简历、名画的主题和思想、艺术的独特魅力以及艺术风格等,以便唤起学生对艺术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光凭感知艺术作品的表象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会欣赏,在欣赏中才能达到忘我,才能进入一种和谐的、崭新的美好境界。可是学生的欣赏能力因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关系而显得有限,这时老师一定要做大量的讲解、分析,分析要切合实际,只有符合实际的分析才能启发学生欣赏美,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角度,用适当的方法对美进行欣赏和鉴别。不但要欣赏艺术家的表现技巧和艺术语言,还要探究艺术作品的深刻内涵,这里主要指真与美的内涵,最后实现对学生浓厚的艺术兴趣和良好的道德情操的培养。例如,在带领学生欣赏著名油画家董希文创作的《开国大典》时,首先要告诉他们这是一幅场面巨大的历史画卷,它用写实的艺术手法,表现了新中国诞生,全国欢庆的热烈场面。紧接着要告诉学生,画面中不但有刘少奇、宋庆龄、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英姿勃勃地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还有湛蓝的、辽阔的天空上漂动着悠闲的白云,雄伟壮观的天安门城楼内外,人海沸腾,红旗飘飘。最后告诉学生这幅作品深刻的社会含义,那就是通过这幅作品我们看到新中国向全世界呈现了从来未有的壮丽图画,这幅图画象征着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彻底土崩瓦解,中国已经真正矗立在世界的东方。通过老师的这些解说,学生们面对这幅壮丽画卷时,爱国主义情感就会油然而生。再如,在课堂上欣赏西班牙著名绘画大师毕加索的代表作品《格尔尼卡》时,先要讲清这是一幅集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为一体的非常著名的艺术作品。在这幅作品中,大师调动了各种表现技法,不仅运用了任意组合和立体主义变形的手法,同时还采用了超现实主义的象征、夸张等造型手段,整幅作品只有黑、白、灰,大师借助这三种颜色突出了悲剧的气氛和复杂的画面效果。还要讲大师创作这幅巨作,目的是为了抗议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野蛮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的残暴恶行。画面中间是一匹受伤的马,正在仰头发出痛苦的嘶鸣,它象征着惨遭法西斯血腥屠杀的西班牙人民;左上角有一只正在狞笑的牛头,它象征着残暴、兽行与黑暗。最后说明这幅作品极其强烈地表现了画家特别鲜明的爱憎情怀。通过老师这些形象、直观的讲解,不仅激发了同学们强烈的爱好和平的正义感,也使他们体会到了艺术的强大魅力。
2.重视“美感”教学
美术这门学科,从总体上看是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的科目。在具体的教学中,一件好的美术作品,一次成功的作品展览,一次精到的示范,一个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导入,一句鼓励的话,都可以引起学生对美术教学的短暂关注和学习激情,而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长久保持,就要看老师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激起他们的创作兴趣。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于一些简单的涂鸦是非常反感的。但是农村的孩子本身的美术基础很差,而对于设计和制作的课程,他们又不能准备大量的学习用具,教师也只能因地制宜了。给学生讲授一些中国画的有关知识,比如中国画的分类、中国画的表达意境等知识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在亲手感受国画的魅力的同时也能简单地了解国画的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面。 或许最后的作品并不尽人意,这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学习新知的欲望,并从中感受到艺术创作的带来愉悦。从而真正实现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的发展目标。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全部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学中抓好教学环节,选择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隔离学生大胆想象,都利于激起学生强烈学习兴趣,激发创作的灵感。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个小小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构思之大胆,手法之自由,尽情宣泄不受约束,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尝试了形式多样的表现方法,勇于创新,正是他们的作品最动人、最精彩的价值。美术课程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审美,增强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是一门重要课程。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已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美术,掌握用美术表达自已情感、思想和对生活理解及方法。总而言之,美术课堂要贯彻新课标准的思想,让美术课充满生命的活力。
3.激发学生创造美
我们在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美的法则,但只凭这些是不够的,只有参与到美的创造中,借助形象思维召唤美感,才能积累"美感"经验,激发"美感"欲望,从而达到训练实践中"美感"教学的目的。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创造美。在美术教学中,学生有疑难问题,应当及时解决,要保持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强烈追求与炽热之情,对学生作品中的"奇"和"异"要给以及时的肯定和引导,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个性的自由空间。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欲望,用其浓厚的兴趣和高尚的心灵创造出更多、更美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创造美的方法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充分利用美术教学的特点和优势,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不断提高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兴趣。教学实践证明,加强美育渗透,运用"美感"教学,方法是可行的,效果也是显著的。
总之,美术教学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想方设法地运用灵活多样、新颖的教学手段,运用多种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认识规律的电教媒体,给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意境,诱发学生的兴趣,提高绘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