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胜僖
【内容摘要】历史课程的教学和其他学科不一样,历史学科中知识点间的联系会更为紧密。很多学生接触的新的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在理解时往往都需要过去的背景知识作为依托。正是因为如此,在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才显得非常重要。教师要让学生具备很好的知识联想能力,在理解新的内容时要善于用学过的很多背景知识作为铺垫。这样不仅能够化解很多知识理解上的障碍,这也会帮助学生更深入且更透彻的理解各种史实。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 发散式思维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将会极大的为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带来积极推动。发散性思维的具备会让学生站在更高的层面来理解各种史实,学生会调动各种相关的背景知识来综合分析各种事件或者解读具体的历史人物。这种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重点培养的,具备这样的能力和素养,学生才会在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中更加轻松且更为高效。
一、教师要具备充足的知识储备
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教师具备较为充足的知识储备,这是给学生更多有效的教学引导,让学生的知识联结能力构建的一个基础。教师只有知识层面非常丰富,在给学生讲授教学内容时才能够博古通今,才能够在引经据典的过程中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历史间的紧密关联。这也会让学生意识到,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而言发散性思维能力具备的重要性。因此,教师首先要不断丰富自己,在教学设计时便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只有具备充足的知识储备,才能够让课堂教学真正实现精彩纷呈。
例如,在进行世界经济全球化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掌握二战的具体情况和其对世界的影响,还必须掌握战后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包括中国、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对于世界发展而言,经济全球化已经对如今的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则很难完成各国多年的经济发展史实讲解。对于历史教师而言,不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是给学生提供高质量课堂的一个重要前提,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教师的知识储备十分充裕,这样才能够让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更高。
二、注重对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必不可少的积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构建完善系统的知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便应当对于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给予更多关注,在讲授具体的内容时也要有意识的搭建各种分散的知识点间的桥梁。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学生会更好的梳理各种具体的内容,学生的知识体系会日趋完善。在系统且全面的掌握各种相应的知识的基础上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才会真正有发挥的空间。
例如,在进行日本明治维新的授课中,教师可以将同一时期背景下有着相似命运的中日两国的改革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对中国的社会背景的分析中,了解掌握十九世纪中叶日本的社会性质以及改革的目的。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知识整理,形成“幕府统治危机 ——武装倒幕——明治维新”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军事等多角度来评价日本的明治维新,并且可以和中国的改革成功进行合理的比较。这种完整而科学的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不仅有效地为教师的知识讲授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这个过程也会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非常充分的锻炼。
三、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发散性思维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点间的横向对比,让学生能够结合同一时期不同地域的历史进程进行比较,教师也要从纵向层面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与分析问题,这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时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史实分析来培养学生的这方面素养,可以在分析具体的案例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历史。这既能够让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更加深入与客观,这个过程也是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一种直观体现。
例如,在鸦片战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现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的现实社会状况的图文资料,或者直接进行相关精简视频的播放,让学生提前对鸦片战争以及相关事件进行了解。以此为基础,教师便可以通过发散式的设问来引发学生的深思,比如: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为什么列强的商品在鸦片战争后并不能在中国市场上倾销等等。这种问题在剖析时需要学生结合多方面资料以及各种不同层面的角度来进行思考,这个过程既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很多历史问题的复杂性,也能够培养学生以发散性思维来分析很多实际问题的技能,这才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当收获的积极效果。
结语
在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教学实践意义。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具备会让学生从更深的角度来理解与分析问题,会让学生懂得结合各种不同的历史背景来综合且全面的看待各种历史事件。这才是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具备的历史态度与历史价值观,这也是发散性思维培养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带来的塑造。
【参考文献】
[1] 万秋菊. 中学历史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D]. 扬州大学,2014年.
[2] 宋天会. 从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4期.
[3] 柳顺. 浅谈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J]. 山西青年,2013年06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