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灵君
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提高、永不停止的过程。
如果说,党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那么党性修养必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三大基本原理,即质量互变原理、对立统一原理、否定之否定原理,斯大林又普遍联系原理,变成了四个基本原理。坚持党性修养也需要运用好这四个基本原理。
一是“微积分”原理,即质量互变原理。所谓“微积分”即:正向的事情多做“积分”,负向的事情多做“微分”,统称“微积分”,这是一个比喻。这个比喻背后反映了从量变到质变、新的量变到新的质变的规律,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也符合这个原理。坚持党性修养首先要善于做“微分”。其实,一名领导干部的蜕化变质往往都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生活情趣不健康开始的,往往都是从吃喝玩乐这些看似小事的地方起步的。如果领导干部生活作风上不检点、不正派,在道德情操上打开了缺口,出现了滑坡,那就很难做到清正廉洁,很难对社会风气起到正面引导和促进作用。
坚持党性修养也要善于做“积分”。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的,养小德才能成大德,积小才方可成大才,聚小业后能谋大业。日积月累,人身上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业绩就会越来越多。党员干部善做“积分”,就必须形成“积小成多”的思维定力,明白是非明于学习、境界升于自省、名节源于修养、腐败止于正气的道理,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增强才干,才能始终保持共产党员本色。
二是“正、反、合”原理,即对立统一原理。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一文中深刻地分析了对立统一原理,他指出:“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下共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义。”坚持党性修养中的对立统一原理,就是要坚持正确、原则的党内思想斗争,坚持在重大原则、立场、观点上的鲜明的态度,敢于亮剑、发声,敢于担当。党内思想斗争不是阶级斗争,思想斗争的主体有两个:一是党员干部本人,通过自我批评手段实现自我提高;二是党内同志,即通过正确的、原则性的批评来帮助党内同志改正错误。党内思想斗争的目的是实现团结统一,即在“正”(自我批评)与“反”(批评)中达到“合”(团结)的效果。因此,党内思想斗争既要反对右,也要反对“左”;既要抓大,也要放小。
三是循环上升原理,即否定之否定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否定之否定原理不同于“天运循环,无往不复”的“变”的哲学,揭示了事物循环递进前进和发展的道理。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也是如此,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提高、永不停止的过程。
四是个性与共性统一原理,即普遍联系原理。毛泽东在七大的口头报告中首先讲了个性与党性的关系,他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党有党性,每个党员也都有个性。毛泽东还提出,党员的个性要为解放人民、解放个性服务;党性与个性之间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党员的党性和个性必须统一,即在讲党性的前提下讲个性;在处理党性和个性关系上,首先必须坚持党性,即坚持党的组织性和统一性。
当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比如,讲党性就要否定人情人性。恰恰相反,共产党人不但不否定人情人性,还需要重视人情人性,唯有重视人情人性,才能做好群众工作,与人民打成一片。关于党性与人性的关系,经典作家通过强调党性与人性的社会性和阶级性实现了二者的统一,然而,讲党性也不能忽视人的自然属性。因此,坚持党性修养需要尊重党员干部合理的物质精神需求,正视并通过党的教育等多种手段克服人性的弱点与缺陷,如此党员干部才能不断增强党性。当然,党性修养作为思想建党的重要途径还必须和制度治党有机结合起来,与各种外部保障条件结合起来,才能使党员干部人性的光芒得到更大的激励和释放,才能把人性的缺陷和弱点真正“关进制度的笼子”。(责任编辑/王远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