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郑德忠
仁怀按照“全景域体验、全过程消费、全产业融合、全民化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要求,加快构建“一心两带三区四游”旅游体系,促进酒旅、农旅、文旅、商旅、城旅深度融合,推进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
四月的仁怀,春和景明。
茅台镇酒香四溢,1915庆典广场、杨柳湾街等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赤水河旅游公路上车来车往,道路两旁工人们正忙碌着装扮绿色新妆;坛厂镇神采八卦园花香扑鼻,典雅民居错落有致……
距全省第十一届旅发大会在茅台镇召开不到一个月时间,仁怀市正快马加鞭,鏖战正酣。
遵义市委常委、仁怀市委书记张翊皓表示,要抢抓省十一届旅发大会召开机遇,加快把旅游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推进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
做“大”旅游品牌
“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这是清代大儒郑珍路过仁怀的咏叹,道出了仁怀这片土地的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
仁怀地处赤水河中游,大娄山脉西段北侧,是长江上游的绿色生态走廊,是驰名中外的国酒茅台产地,历史上川盐入黔的重要通道,也是红军长征“四渡赤水”三渡之地,国酒文化、长征文化、盐商文化、民族文化交相辉映,云帱山森林公园、奶子山森林公园、盐津河大峡谷等自然景观相映成趣。
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国酒文化犹如赤水河畔一颗璀璨明星,煞是惹眼。
“风来隔壁三家醉,雨过开瓶十里香。”堪称“活化石”的传统酿造技艺,加之不可复制的气候和得天独厚的健康品质,成就了享誉世界的国酒茅台和特色鲜明的酱香仁怀。
在仁怀出土的商周时期的陶制酒器和疑似宋代酒窖池等文物,无声地诉说酿酒业悠久历史。清道光《遵义府志》载:“茅台酒,仁怀城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称第一……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描绘了当年茅台酒的品牌、酒质及生产规模。
从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到建国后成为规格最高、彰显高贵的国宴酒、外交礼仪酒,再到如今“仁怀酱香酒”品牌价值位列全国区域品牌榜首,无不彰显国酒茅台的高贵气质和独特“身份”。
2015年4月,知名战略咨询专家王志刚到仁怀把脉仁怀市旅游产业发展时表示,一个地方旅游产业发展,要紧紧围绕唯一性“找魂”,并延展产业链支撑旅游产业发展壮大。茅台品牌的唯一性,使其潜力价值巨大!
依托酱香白酒的品牌影响力,仁怀把“酒”列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在“酒”文化旅游上做足功夫。
“十二五”期间,仁怀实施“旅游兴市”战略,把“酒”始终列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加速发展国酒茅台工业旅游、白酒文化旅游和红色文化旅游,并将农业旅游、乡村旅游相结合,为旅游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实现旅游产品从单一观光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的结构转型,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数据显示,“十二五”时期,仁怀累计接待游客1593万人次,累计实现旅游收入180亿元,年均增长23.2%。
乘着第十一届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在仁怀举办的东风,仁怀按照“全景域体验、全过程消费、全产业融合、全民化共享”要求,加快构建“一心两带三区四游”(茅台镇国酒之心;赤水河酒文化旅游体验带和仁赤高速休闲产业经济带;盐津河度假区、空港生态旅游度假区和五马河、九仓河流域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区;国酒之心探秘游、长征文化体验游、酱香名酒品鉴游、美丽乡村度假游)旅游体系,努力建成一批以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和度假养生为主题的景区景点,精心培育山地旅游业态,促进酒旅、农旅、文旅、商旅、城旅深度融合,建设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
仁怀的雄心,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突破100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600万人次,旅游业占全市GDP的6%,占服务业的20%,力争把茅台酒文化打造成世界酒文化第一品牌,把茅台古镇打造成国酒之心,仁怀市打造成国酒文化之都、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做“精”旅游产品
在茅台镇中心的赤水河畔,一座具备游客接待、酒文化体验、赛事活动办公及集散场所等功能的茅台驿站已经建成,这个赤水河旅游公路慢行线的起点站将在旅发大会召开之际投入使用。
从茅台驿站顺着赤水河沿岸往北,一条红色橡胶沥青铺设的自行车道途经仁怀二合镇、合马镇、沙滩乡以及习水县部分乡镇,止于赤水市复兴镇,全长160公里。与慢行系统几乎并行的赤水河旅游公路全长154公里。在仁怀境内,旅游公路沿线设有景观带2个、驿站4个、赤水河低空飞行和房车露营地1个。
遵义市委常委、副市长王祖彬介绍,赤水河旅游公路是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赤水河流域“四河四带”战略部署的实际行动,目的是将赤水河打造成休闲、度假、体验式的旅游目的地,带动区域经济、文化、产业等全方位协调发展,将赤水河流域打造成千亿级的旅游产业带。旅游公路按照“贵州第一、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最美旅游精品线要求,充分结合沿线的自然景观、地形地貌以及丰富的酒、盐、古镇、长征文化等资源,系统打造旅游线景观景点和配套服务设施,着力提高旅游吸引力和吸附力,达到休养、健身、养生、体验、探险的目的,最终实现因地制宜、标准适度、休闲体验漫游的目标。
这是仁怀市为实现旅游业“井喷式”增长所打造的旅游精品线路之一。仁怀市委副书记、市长梁铮说,仁怀将以打造赤水河国际旅游精品线和打造茅台工业旅游创新示范区为统领,推动旅游提速取得关键性成效。
2012年8月,省委省政府提出:“把茅台镇打造成为‘贵州第一、全国一流、世界知名文化旅游名镇。”
围绕这一目标,2013年,仁怀市以工业旅游为主抓手,打造形成酒文化旅游体验环线,南北游客接待中心,国酒生态度假体验区、国酒红色文化传承区、国酒历史生态展示区、国酒现代生态展示区的“一环两点四区”功能布局,建设茅台古镇文化产业园,倾力打造5A级景区,着力打造全景域旅游,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世界旅游名镇。
如今,走进茅台镇,入口牌坊、南坳立交、茅台酒厂新大门、白酒一条街、1915庆典广场、杨柳湾商业街,灰色飞檐和砖墙、深色雕花门窗、青石板路,独特的人文景观让人目不暇接;祭酒台上,世代传承的酒道礼仪庄重肃穆;酒文化城中,千年光阴凝结于酒的智慧让人感慨;茅台酒厂内,神秘的生产工艺让人流连忘返……当游客进入茅台酒厂工业旅游区,便可以从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上领略国酒茅台的无穷魅力。
茅台古镇的建设,打破了仁怀景区景点“群龙无首”的局面。
在做大做强工业旅游的同时,仁怀积极转变思路,聚焦现代农业园区主阵地,通过实施“农旅一体化”战略,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走进喜头镇云乐新村,青瓦、灰墙、雕窗的黔北民居鳞次栉比,屋舍前后绿树成荫,娱乐小广场上村民悠然自得,俨然一处“宜居、宜游”的世外桃源。
“新村建成后,来这里玩的人多了起来,每逢节假日更是挤满了人。”村民胡自胜告诉记者。
云乐新村是仁怀农旅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除此之外,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鲁班生界“苗山人家”乡村旅游以及九仓三星坝等美丽乡村度假游逐步兴起,仁怀·台湾生态农业园、苍龙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等项目相继建成。正着力打造的坛厂“神采八卦·醉美乡村”、苍龙花木年华等乡村旅游项目也将在全省第十一届旅游发展大会上精彩亮相。
一张张靓丽的旅游名片,展现了仁怀市旅游业提速发展的缤纷与活力。
做“优”旅游配套
从仁赤高速仁怀站驱车往仁怀市区行驶,一条长6.7公里的中茅大道两旁花繁叶茂、层林尽染。这是2015年由茅台集团和仁怀市政府共同斥资4.3亿元打造的中茅生态旅游文化走廊。
产业增绿、公园添绿、乡村透绿。为了给旅游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仁怀实施“一城一心四线”(即中心城区,茅台镇,遵赤高速仁怀段及中茅快线、原S208线中茅段、坛茅一级公路、赤水河谷旅游公路)绿化工程,在2015年打造园林式景观1.5万余亩、造林15.5万亩基础上,今年又完成种植花草3000多亩、乔灌木栽植500多万株。
“把丰碑刻在青山上、把政绩融进碧水里。”仁怀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气魄,加强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让绿水青山成为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
为了给游客营造舒适良好的旅游环境,仁怀市委市政府打出旅游配套服务的“组合拳”,构建“快旅慢游”服务体系。
让游客游得顺心。
在贵阳工作的仁怀人熊俊深说,前几年,他陪一位广东朋友来仁怀旅游,两人坐了6个多小时的大巴车才抵达仁怀,舟车劳顿,还没玩尽兴就累得不行,而今只需要两个多小时。
如今,随着仁赤高速、茅坛快线建成通车,昔日三不沿的内陆县市,形成了连接周边县市的1小时交通圈,茅台机场建设加快推进,预计2016年6月首航。大交通的改善,成为仁怀旅游业发展的“助推器”。
让游客住得安心。
目前,全市范围内共有酒店、宾馆、客栈50余家。仁怀高端打造了茅台国际大酒店、星辰尊悦大酒店,建设“杨柳湾”、“茅台人家”、“茅台印象”等一批主题客栈,全面提升天豪、国酒门等现有酒店,客房达到1800间,床位达到3000个。不同的住宿条件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消费需要。
让游客购得称心。
位于遵赤高速公路的仁怀服务区,一个名为“中国酒都名酒汇”的商铺里面,白酒商品琳琅满目,前来购买的游客络绎不绝。
“中国酒都名酒汇”负责人告诉记者,自2015年10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以来,已吸引并精选了仁怀境内茅台、国台、钓鱼台、酒中酒等30家名优白酒企业600余款品牌加盟入驻,交易额近2000万元,吸引消费者10万人次。
为让游客带回一份有意义的纪念品,仁怀打造了集交易、品鉴、观光等为一体的全套式商业综合体,并综合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商业模式,精心设计打造了集白酒文化体验、名酒品鉴、线上线下销售为一体的白酒营销平台,真正实现“黔货出山、名酒先行”。
让游客玩得开心。
仁怀市不断升级文化产品,重点建设茅台古镇文化创业园、茅台镇酒文化展示体验区、“印象茅台”文艺演出等文化产业基地,加强酒都广场、群众文化中心、博物馆、酒都大剧院、科技馆等文化场所建设,不仅提高“游”的质量,更增添“娱”的分量。
张翊皓表示,我们坚持红色传承、绿色发展、旅游破题,目的就是要以旅游带动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做大,促进旅游“接二连三拉一”融合发展,努力创造新的增长点和引爆点。(责任编辑/顾海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