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社区的“核聚变”促进学校读写生活的重构

2016-05-12 02:41孙世建
江苏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核聚变融合

【摘要】“读写社区”的建设,以学校读写为“核心区”,以“融合”为显著特征,凸显读写体系的全科化,让读写活动贯穿学生生活,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大舞台,让整个学校融合为一个充满生机的学习共同体,产生读写生活的“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场。

【关键词】读写社区;学校读写;全科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1-0011-02

【作者简介】孙世建,江苏省盐城市聚亨路小学(江苏盐城,224005),高级教师,盐城市名教师。

“读写社区”的建设,以学校读写为“核心区”。从传统教学模式走向“社区化”读写共同体,我们不断打破常规思维,努力重构了学校读写课程的体系,以“融合”为显著特征,产生读写生活的“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场。

一、兼容并蓄——凸显读写体系的“全科化”

2011年,我们制订了《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语文、英语课外阅读指导意见》,推荐的书目以语文、英语学科的阅读为主,收录了部分科普类、历史类的书籍。然而,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推荐的书目中,有不少并不受学生欢迎,收录的近10年的国内外优秀作品也相对较少。同时,我们还发现,各学科都有相关的优秀读物,甚至可以对应着不同年段学生的阅读能力。于是,我们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提出并实施了“全科阅读”计划。

1.师生同构读写体系。

“基于儿童立场的课外阅读”,是我们开展读写社区建设的重要理念。师生的自主推荐如源头活水,使我们的阅读体系紧跟时代的脚步,焕发生命的活力。在广泛搜集、阅读、整理的基础上,我们重构了学生课外阅读书目体系。在每一个学段的阅读书目中,都有国内外最新的优秀作品。我们还融入了数学、科学、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阅读材料,拓宽学生阅读视野,使阅读更富张力。书目以整本书加重要单篇的形式呈现。阅读与学科学习链接,以阅读活动推进。每一次活动的准备,学生都要编写提纲,撰写讲稿。读与写自然地融合,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了更多的听众与读者。

2.触摸学科文化灵魂。

我们之所以倡导阅读的全科化,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学科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阅读,让学生触摸学科文化的灵魂,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场”。阅读经典文学名著,我们引领学生发掘作品中的精神内涵,汲取浸润生命的养分;引领学生发现语言的特色,感受表达的精妙。

体育阅读,让学生感受不屈不挠、自尊自强的体育精神,补充生命的钙质;美术阅读,让学生走进作品背后,审美更有深度;音乐阅读,让学生了解音乐的灵感来自生活,像热爱生活一样热爱音乐……

另外,我们还融入了影视阅读。我们向各年级推荐适合本年级学生观看的影视作品,并安排每月的周五下午进行全校观影活动。这些影片多数是由世界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改编,在交流观影感受之后,我们引导学生阅读这些儿童文学作品,指导高年级学生结合原著学习撰写观后感和影评。

二、日雕月琢——贯穿读写生活的“时间轴”

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终身受益,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如何才能引导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呢?亚里士多德的话对我们很有启发:“总以某种固定方式行事,人便能养成习惯。”这就是说,我们要把学生读写的时间明确化,日雕月琢,锲而不舍,这样才能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读写社区建设中,我们整合并充分利用学生在校的时间,营造了浓烈的读写氛围。

1.“晨间主播”:读写成果的“群英会”。

每天的教师早操、晨会时间,我们安排了“晨间主播”活动。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自主报名与轮流主讲相结合。内容可以是推荐一本好书、讲述一个故事、评论一个人物、介绍一种知识……学生提前一周确定主题,然后阅读、撰写、演讲、互动。全体同学既是听众,也是参与者,在相互观摩、借鉴中,读、写、说的能力不断提升。而低年级,则开展了“故事爸妈进课堂”活动,每日邀请一位家长给孩子们读绘本、讲故事,与教师一起引领孩子亲近好书,热爱阅读。

2.“每日诵读”:课前活动的“营养餐”。

每节课开始前,我们改变组织教学的形式,学生自发地诵读黑板左侧的“每日诵读”内容,有成语、古诗、名言等,每次虽只是一两分钟,但天长日久,积水成渊,这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3.“每日故事”:学生练笔的“演武场”。

读与写,一纳一吐,相辅相成。我们开展的“每日故事”活动,让学生在下午放学前15分钟,写下当天最有意思的故事、最特别的想法、最想说的话,然后交流。就像果戈理说的那样:“随便他写什么,必须每天写,要紧的是叫手学会完全服从思想。”这15分钟的“每日故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乐于表达、勤于表达的写作习惯,真正做到了“笔不离手”。

4.“踏诗而行”:放学路队的“风景线”。

放学路队,我们一改以往口令加评价的组织形式,让学生在班干部的带领下,和着音乐齐诵当天积累的诗歌。一列列整齐的队伍,一首首经典的诗歌,浓浓的书香伴着稚嫩的童音,在欢快的脚步中飘散开来,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校园风景。

从朝阳初上到日薄西山,读写生活如此精彩又如此和谐有序。在潜移默化中,学生走进了文字与思想的丛林,乐于阅读,乐于思考,乐于表达,奠定幸福人生的读写习惯逐步形成。

三、打通壁垒——拓建读写生活的“大舞台”

学校读写社区的显著特征是读写活动的生本化和读写平台的多元化。在“古诗文考级”“小书虫跳蚤市场”“我与好书有个约会”等品牌活动的基础上,我们不断创新,让学生走出班级,融入阅读澎湃的浪潮之中。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催生了少儿读写社团、E学习智慧平台,在社团活动与网络互动中,打通了读写之间的壁垒,促进了学生读写的互构。

1.教师走班与阅读大课堂。

每一位教师每学期重点研读一两本著作,然后在本年级各班巡回指导阅读。这样,教师一次精心的准备可以辐射本年级各班,既提高了指导效率,又提高了读写质量。这一过程教师深入钻研、通力合作,学生广泛吸纳、互动交流。各年级还定期开展“阅读大课堂”活动,全年级学生齐聚儿童剧场,师生共同交流一本书,营造了浓浓的阅读氛围。

2.学生巡讲与校园小讲坛。

佐藤学教授在《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一书中说:“倘若每一个学生没有成为‘主角,没有构筑‘合作学习的关系并同教师合作推进改革,那么,学校改革的目的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的学生围绕共同的读写主题分小组,合作完成各种主题的讲稿,在班级内交流展示。我们建立了年级内读写成果交流机制,一方面定期开展年级活动,另一方面让学生走班展示。我们还鼓励高年级学生为低年级学生讲绘本、写童话,让他们“教学相长”。活动中脱颖而出的学生,将走上“校园小讲坛”,为师生开讲,产生强大的榜样力量,激发全校学生的读写热情。

3.学生社团与E学习平台。

“小书虫俱乐部”将读写社区的各项资源高效融合,使全校学生的好书“漂流”起来,佳作“分享”起来,热点“研讨”起来。在俱乐部读写活动中,涌现了一大批读写先锋,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小明星”。“棒棒糖英语俱乐部”,由曾在美国读书四年的张孙智博同学担任“部长”,带领各班英语阅读、口语会话爱好者读英语绘本,写英语故事,编排英语童话剧,带动了全校学生走进快乐的英语阅读。“丹顶鹤”文学社先后吸引了数万学生成为文学社社员,创新社团活动机制,自主策划社团活动,自主编辑社刊,使学生真正成为“读写社区”的主人。

身处信息化时代,在学生传统纸质阅读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探索开放式的读写形式。我们依托“E学习”智慧平台,将线上电子阅读与线下体验式阅读有效融合,促进线上阅读与即时写作有效融合,把“E学习”智慧平台打造成开放的读写社区。我们推广移动图书馆客户端、微信公众号、校园微博等,发挥大数据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优势,让阅读变得触手可及,让表达无处不在。

“读写社区”在融合中彰显文化魅力,学校成为一个充满生机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学生、家长在学校这个“核反应堆”中相互交融,释放出巨大能量。“读写社区”核心区强大的能量场,对家庭读写的优化和社区读写的介入产生了积极的引导、凝聚作用。

猜你喜欢
核聚变融合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我国首项核聚变国际标准成功立项
多彩融合
核聚变
破次元
融椅
“人造太阳”或破解“核电困局”
招才引智打造产业“核聚变”的“梦之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