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孩子而言,书香浸润的童年回味更悠长;对一个家庭而言,沉浸阅读的生活才能品味生命的本真。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需要一样东西的指引和牵引,让彼此走得更近,让人生的路走得更远,这便是家庭读写。
【关键词】家庭读写;父亲模式;读写分享;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1-0013-03
【作者简介】雷燕,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江苏盐城,224005)副校长,兼任盐城市聚亨路小学校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对孩子而言,书香浸润的童年回味更悠长;对一个家庭而言,沉浸阅读的生活才能品味生命的本真。在《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发布的大背景下,家庭教育被提放到了重要位置,家庭阅读也被赋予了更多更深的意义和期许。一个孩子最终会成长为什么模样,往往不是老师能够干涉或者给予得了的,家庭的烙印才是最终留在他身上的东西。而家长——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角色,却不是先天就具备了做家长的素质和条件,同样需要在孩子的成长中,不断地完善自我,逐步成熟。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需要一样东西的指引和牵引,让彼此走得更近,让人生的路走得更远,这便是家庭读写。
一、生命之初,亦是家庭读写之初
在很多家庭里,阅读不是到小学才发生的事,而是在孩子2岁之前就开始了。最初的阅读大多从绘本故事开始。绘本是0岁至99岁的人都可以读的一种书,简单深刻的语言,生动有趣的画面,刻画了爱、善良、坚强、勇敢等人生最重要的品质,不同年龄的人能读出不一样的味道。绘本的动人之处在于它把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道理都藏在了故事背后,只让孩子经历、享受和绘本共处的那一段美好时光,在孩子心里播下一颗颗幸福的种子。遇到合适的阳光雨露,这些种子会自己发芽、生长,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
在孩子还不能够写,甚至不能完全听懂家长所讲的那些日子里,家庭读写是父母单方面的践行。读了什么,由所读想到了什么,孩子在你的阅读中感受到了什么,给予了你怎样美好的回报……陪伴阅读、用心记载,对父母而言是一笔辛苦并幸福着的财富。当孩子开始认字之初,不妨指给他看,即使不能唤起童年的记忆,也一定会让他倍感欣喜。我想,孩子感受到的,除了对那些阅读内容的又一层感悟,还有父母笔下点滴浓厚的爱意。
二、入学之时,亦是家庭读写深度践行之际
最初的阅读固然珍贵,但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愿意并能够为此付出精力。因此,当孩子步入小学时,孩子的阅读起点是不一样的。而学校要面向所有的孩子和家长,引领家庭读写在所有的家庭中延展,特别是有些原先父母没有能力或不愿意承担这项责任的家庭,更需要学校的指导和帮助。如果学校和老师能够找到方法让孩子和家长一起享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家庭读写就有可能成为孩子一生健康成长的起点。
(一)非零起点,家庭读写引领孩子走向有思考的独立
对从小听了很多故事的孩子而言,步入小学,意味着家庭读写开始进入一个意义非凡的转折期。
一方面,孩子认识了越来越多的字,可以开始自己阅读。孩子的阅读必定要经历由慢到快的过程,从一个一个单一的字符到一个个富有生动含义的词语再到一篇篇鲜活有趣的故事,从一字一句地朗读到成段成篇地默读。孩子在文字的引领下,渐渐触摸到文字背后的思想和力量,形成自己的阅读轨迹。在此过程中,父母的倾听和陪伴格外重要。孩子读了书,有感触,想分享,他需要父母作为听众,来和他一起感受文字的美好,再由孩子和父母一起记下来,这便是最初最真的携书行走。另一方面,孩子在小学里有了自己的学习伙伴,同伴间的分享必定能开阔他的眼界,使他更加着迷——原来还有那么多我没有读过的好书,原来同伴在我曾经读过的这个故事里有和我不一样的发现。同伴环境会促使他读更多的书,重读以前读过的书。
因此,对这些孩子而言,家庭读写更多的是不打扰的同行——陪你一起寻觅、发现,感受文字的力量,尝试进行独立地思考。
(二)近零起点,家庭读写引领父母和孩子在同生共长中遇见未来
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为“共生效应”。并不只有孩子需要同伴环境,家长也是如此。因此,新建一个班级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建立起家校读写共同体,给家长一个同生共长的同伴环境。
1.书信交流——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从今天起,捧起你爱读的书吧——哪怕只是一本杂志,用行动告诉你的孩子:爸爸妈妈下决心和他一起读书了!记住:你捧起书这个行为比你从书中获得什么更重要!”这是我们的老师在新学期写给孩子父母的第一封信里的一段话。在我校,老师们通过给家长们写一封信的形式,聊一聊孩子们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阅读进度和建议,并给出具体可行的阅读指导。
我们告诉父母:做最好的自己,才能成为孩子最真实、接地气的榜样。我们借《朗读手册》中的一句话向父母传达孩子的心声: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我们对家庭读写的常见误区进行剖析:“好阅读关注读了多少,坏阅读关注记住了多少”,“好阅读读字,坏阅读读图”……通过这些方向性的指引,使得家长对孩子的阅读进行正确干预,而不是单单凭直觉。
老师的书信,已渐渐成为家长们定期的期待,在翔实有效的指导中,哪怕原先不以为然的父母也逐渐认识到家庭读写的重要性。同时,不期然的,写信交流的方式也渐渐走入了家长和孩子们的生活。
2.学期书单——串联家庭读写的体系。
教育家伊拉斯谟说:“孩子最初阅读和吸收哪一类书籍是十分重要的。不正经的谈话毁坏心灵,不正经的书籍毁坏心灵的程度并不比它差。”所以,选对书目很关键。
每学期伊始,我们都会开展“晒晒我家的读书单”活动,要求家长结合学校推荐书目,结合孩子的个性品质及特定成长发展期的特点,列出家庭读写书单。书单上必须有家庭里每个人的阅读书目,必须包含诗歌、绘本、经典名著、国内外获奖的儿童小说以及教育专著,还要列出阅读计划,让孩子和家长之间比赛,看谁先能读完书单上的书目。事实表明,和随性散漫地读书相比,有计划地阅读能够在同样的时间里读完更多的书,达成读书量的积累和读书质的提升。
3.父亲模式——开启无缺失的读写图景。
在目前的教育现实中,父亲常常是家庭教育中缺失的那个角色。父亲工作更繁忙,父亲对孩子的成长更淡然,父亲的自我定位更疏离……然而,孩子的健康成长最不可缺失的正是父亲的陪伴。心理实验表明:一个成功的父亲胜过一百位校长。父亲的知识面广,幽默风趣,接触外面的世界往往更多一些,能够从更宽阔的角度、视野和孩子进行互动。这种互动,妈妈无法代替。因此,我们提倡每一个家庭开启父亲读写模式,鼓励父亲更多地参与亲子阅读。这种结构性的变化,使父亲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同读、同写,激起彼此心灵上的共鸣。
当父亲和孩子生活在不同的词语里,就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共读,就是共同生活;共读,就是创造共同的语言和密码。父亲和孩子之间有自己的密码,这将在孩子的童年生活中点上一盏最明亮的心灯。
4.读写分享——驱动家庭读写的纵向延续。
“故事爸妈进课堂”活动是我校针对低年级孩子识字量较少,还处于爱听故事大于自己读故事的这一年龄段特点而开设的。每天早上,利用晨读之前的一段时间,每班安排一名家长走进班级给孩子们读绘本。每天的亲子绘本时间,孩子们都非常期待。参与的家长也都非常用心,精心制作PPT,讲得绘声绘色。通过分享,把父母的爱在学校延续,让孩子们在故事中开始一天的学习。
定期举行的阅读经验分享活动,我们约请在家庭阅读方面成绩突出的家长进行亲子阅读讲座,一起明晰《阅读习惯的培养——家庭环境》,相约《走在阅读的路上》,让《大人小孩,一起成长》……这样的活动总是很受家长的欢迎,共同的追求和努力,让他们彼此互相欣赏、取长补短。
各班还以班级为单位建立了“家庭读写共同体”,并为此开设专门的“亲子读写平台”。如果说每周三的“家长接待日”、每月的“家庭读写交流沙龙”等是一种形式上的家校互动,那么“亲子读写平台”的创设就使得家庭读写有了安放的空间。家长和孩子们在这里写下自己的读书体悟:最近自己读了哪本书,亲子共读了哪本书,有哪些值得推荐的,以及阅读之后最直接真实的感受……同伴的阅读体验是最打动人的,大家争先恐后地去读别人口中“精彩无与伦比”的那本书,而共同的阅读又让大家有了更多共同的语言。
每到周末,一些志同道合的家长们更是相约“成长俱乐部”,举行各项活动,或读书,或旅行,或参观,或游戏,爸爸妈妈们群策群力、取长补短,在实践中不断磨合、完善,为孩子的童年生活增添了一抹更鲜亮的色彩。
三、蓦然回首,家庭读写在喧闹背后悄悄生长
要想孩子爱读书,父母首先要爱读书。有人说,这是一个全民不读书的时代,人们忙着看手机、看电脑,就是没有时间看书。我们希望培养有思想的下一代,从培养父母的阅读习惯开始是一条捷径。因此,家庭读写,着眼点不仅仅是帮助孩子拓宽视野,增长智慧,与其并重的是,提升父母的阅读眼界,真正让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家庭读写,是父母和孩子一起读,读父母该读的书,读孩子想读的书,读亲子共读的书。无论父母是什么样的文化起点,都不妨碍父母在和孩子一起读写的过程中,享受悦读,提升自我。
家庭读写于这样的大背景下,悄悄萌芽,生长,已然在路上……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们的阅读由家庭出发,在学校“撞见”阅读的彼此,用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去影响他人,又向家庭回归,向远方延伸。每一个人,孩子,父母,老师……都能在这条路上遇见最好的自己。
墨子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故染不可不慎也。”家庭的“熏陶晕染”将奠定一个人一生的底色。我们期许所有的家庭在亲子读写的路上,怀这样一种情怀——莫忘初心,过这样一种生活——大道至简,品这样一种人生——无用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