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杰
总结成绩与经验明确重点与方向全面推动“十三五”农机化事业迈上新台阶*
蔡元杰
*此文是浙江省农业厅总农艺师蔡元杰在浙江省各市农机管理站长会议上的讲话,文字略有修改,题目由编者所加。
这次会议(浙江省各市农机管理站长会议——编者注)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十二五”农机化工作,分析当前形势,谋划“十三五”农机化发展思路,安排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
1.1“十二五”农机化发展主要成效
“十二五”已经画上圆满的句号。过去的5年,浙江全省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围绕高效生态农业强省、特色精品农业大省建设,勠力同心,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全力推动农机化事业发展,全省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社会化服务水平、安全水平和管理水平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提升,再现了农机化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升级。5年来,全省新增农机装备64.8万台(套),新建钢架大棚、玻璃温室3 650.9万m2,是历史上增速最快的时期。农机装备产品不断丰富,装备性能全面提升,装备结构显著优化,朝着覆盖领域全产业、产业全过程,生产作业一体化、复式化,机械性能自动化、智能化等“三大方向”加速迈进。
(2)农机作业水平全面提高。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8.6百分点,达73.5%,居南方水稻产区前列。粮食烘干机保有量增长3.5倍,稻麦机烘率达45%,居全国首位。茶叶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大众茶类修剪、采摘机械化率近90%,名优茶机制率达95%。冷藏保鲜库容翻了一番,达250万m3。农机应用覆盖面从粮油产业向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全面延伸。
(3)农机科技创新不断深化。农机产学研推协同创新机制逐步形成,创新主体不断成长,一些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创新的重要力量。农机农艺融合加快推进,适应机械化作业的良种、良法及适应新品种和新型种养模式的农机装备加快应用,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高效农机装备不断涌现并得到转化应用。农机科技形成了从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创新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机制造企业、农机推广机构共同参与创新,从农机产品创新到农机技术、农机作业标准创新的良好局面。
(4)农机服务主体有效发育。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区域性农机服务中心等服务型主体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省拥有1 469家农机合作社和近5 000个区域性农机服务中心,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机服务领域由耕种收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化作业加快拓展。农机购置主体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向农机服务主体逐步转变。
(5)农机安全形势持续向好。牌证管理、打非治违、隐患查治、平安农机建设等工作扎实开展,特别是构建起了警农合作治理、集中严打与日常监管联动治理、平安农机示范单位带动治理的工作机制,建成了覆盖32个县、342个乡镇和305个农机合作社的平安农机示范辐射网,不断夯实农机安全生产基础,实现了农机事故的有效防控。
1.2“十二五”农机化发展经验
“十二五”农机化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成绩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经验更是弥足珍贵,需要认真总结,主要是“五个始终坚持”。
(1)始终坚持面向生产、立足需求。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群众需求出发,谋划农机开发推广应用,谋划农机化工作政策举措,谋划农业经营主体应用水平提升办法,实现了农机化发展与农业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2)始终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紧盯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抓住重点推广机械、重点发展区域、重点应用主体、重点安全隐患,集中力量克难攻坚,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农机化水平提升。
(3)始终坚持改革引领、创新驱动。持续推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社会化服务机制、农机经营管理机制改革创新完善,推动农机科技进步与技术模式改进,为农机化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4)始终坚持内聚外联、合力推进。凝聚系统内部力量,争取党委政府、相关部门、科研单位、生产企业、新闻媒体等各方面支持,加大政策投入,健全发展机制,营造外部环境,形成推进农机化发展的强大合力。
(5)始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领。在充分尊重市场的主体地位、保障农民群众的自主权的基础上,注重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强化政策支持,重视项目引导,有效激发和保护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
这些都是过去多年工作实践中业已证明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是农机化发展的宝贵财富,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强调,必须紧紧扭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干事创业既要善于亮成绩,更要精于查短板。查短板就是要发现问题、寻找不足、分析原因、思考对策,这是坚持问题导向的重要体现,是增强工作针对性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是提升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方法。只有既不断总结经验又查找短板,才能持续推动事业健康发展。短板是比较的产物。农机化工作的短板,要从我省农机化发展现状与发达国家和省份的差距中查找,要从现行农机化发展水平与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差距中查找,要从党委政府和农民群众对农机化事业发展要求的差距中查找,要从农机化工作内部相互比较的差距中查找,从而把短板找准、找全面、找清楚。客观而言,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农机化事业持续向前发展和壮大,实现了由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的历史性跨越,但审视现状,短板仍然不少。这些短板,既是制约农机化向更高层次和阶段迈进的症结所在,也是推动农机化事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空间所在。归纳梳理这些短板,主要是“五个跟不上”:
(1)农机技术进步跟不上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要求。农机产品开发与农业生产不匹配、不适应的问题依然突出,蔬菜瓜果、畜牧水产等机械化发展明显滞后,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农产品加工等机械开发应用严重不足,粮食作物栽植、旱粮生产、油菜收获依然是制约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主要瓶颈。农机化发展层次有待提高,智能精准、复式作业型农机装备应用面还比较窄,特别是植保机械较为落后,仍然以手动喷雾器和机动喷雾机为主,不仅效率低而且安全性也差。农机科技研发和装备制造水平不高,先进适用农机装备供给不足,农机新产品检验鉴定滞后,一些生产急需的产品难以推广应用,农业生产“无机可用”“有机难用”的问题比较突出。
(2)农机社会化服务跟不上农民生产生活改善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群众对改进农业生产劳动手段和方式有了新企盼,迫切希望通过优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实现轻松劳动、体面种田、生产增效。从目前看来,虽然近年来农机社会化服务实现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服务覆盖面不广、服务链条不全、服务能力不强、服务效率不高等问题,与广大农民群众的多样化、专业化需求尚有一定差距。此外,农机维修行业发展滞后,农机维修服务特别是大型、高新农机具维修能力比较弱,农时季节因维修不及时、农机“趴窝”无法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了农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经营。
(3)农机人才队伍跟不上高新农机装备提升要求。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机从业人员老龄化严重,文化程度不高,难以熟练掌握农机新知识、新技术,制约了高新农机装备的推广应用,影响了农机使用的效率和效益。特别是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保养等专业技术人才比较缺乏,难以满足高新农机装备发展需求,“有机无人用、用不好”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当前农机作业还相对较脏较累,尚不足以吸引留住青壮年、高素质劳动力。
(4)农业生产条件跟不上机械化作业要求。一方面,虽然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持续加速,农业逐步步入规模经营轨道,但我省山地、丘陵多,土地分散化、碎片化问题突出,集中连片种植区还比较少,机械化作业的高效性难以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农机农艺融合还远远不够,一些作物品种、农作制度、栽植养殖方式不适应机械化作业的要求,种养标准化程度偏低,直接影响了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装备的普及应用。再一方面,与农机化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田机耕道路建设滞后,“有机无路走、农机下田难”的矛盾日益凸显。
(5)政策措施力度跟不上农机化事业发展要求。这些年,中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力度不小,对扩大先进农机装备的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民群众从中得到了很多实惠,但依然存在比较大的局限性,不少我省有实际需求的高新农机产品,如设施大棚、农用无人机、农业物联网设备等尚未纳入补贴范围。我省农机化促进工程项目实施力度有限,高耗能农机报废补偿范围比较窄,农机科研开发、新产品引进示范、维修服务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比较缺乏。农机库房用地在一些地方难以有效落实,农机用地难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
这些短板问题,既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既有阶段性的新问题,也有长期以来就一直存在的痼疾。而无论是内部问题还是外部问题,是新疾还是旧患,都掣肘着农机化的进一步发展。推动农机化事业再上一层楼,我们必须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直面问题、克难攻坚,想方设法拉长短板乃至补齐短板。
农机是劳动工具也是生产设施,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载体也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手段。发展农机化,对于农业增产、增效、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伴随农业转型升级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机化发展需求日趋旺盛,物质基础逐步扎实,农机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三五”农机化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春天。我们必须借机、借力、借势,培育发展条件,厚植发展优势,全面推动“十三五”农机化事业迈上新台阶。重点需要把握三个方面:
3.1把握发展的目标任务
目标任务是追赶的方向,是努力的路径,也是前进的动力。“十三五”农机化发展重点要实现五大目标:一是农机应用领域更宽。农机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农机装备应用加快向农业的各个产业、产业的各个环节延伸,向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拓展,农机覆盖率和渗透力明显提高。二是农机使用效率更高。农机质量性能更优,动力机械配套机具更全,农机社会化服务覆盖面更广,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农机的适用性、通用性和共用性明显提高。三是农机安全形势更好。农机安全生产基础不断夯实,相关责任和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机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防控。四是农机管理能力更强。农机管理的理念改进、方法改变、手段改善,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实现依法行政、高效管理。五是农机发展环境更优。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不断创新完善,农机化扶持政策体系更加健全,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3.2把握发展的理念
理念是标杆,决定着发展的思路和出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强调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这五大发展理念为新时期农机化工作指明了方向和方法,也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十三五”期间,要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着力以新理念开创农机化工作新局面。
(1)强化创新发展。干好事业的根本是务实,发展事业的关键在创新。改革创新是动力所在,是农机化发展铸魂添翼之举。必须始终坚持和弘扬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创新引领发展,以创新寻求突破,以创新铸就亮点。政策要创新,进一步完善购机补贴政策、农机报废补偿政策,针对实际积极创设和完善政策措施,特别是农机科研开发、新产品引进示范、维修服务、信贷保险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技术要创新,主要是构建农机作业、维修、服务标准化体系,农机产品技术体系,以标准化促进技术进步。管理服务要创新,管理依据要向依法依规转变,管理手段要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变,管理对象向新型农机经营服务主体转变,管理领域向整个行业转变,提升农机管理服务效能。
(2)强化协调发展。农机化全程、全面发展是农机化事业自身的内在要求,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协调发展重点是围绕提升发展的整体性、均衡性,着力推动机械产品协调、产业应用协调、区域发展协调、行业工作协调。机械产品协调,就是要增强产品的匹配性、配套性,提高整机的效能。产业应用协调,就是要缩小蔬菜瓜果、畜牧水产、食用菌等产业与粮油、茶叶产业之间的机械化发展差距。区域发展协调,就是要缩小丘陵山区与平原地区、一般区块与重点园区、主导产业产区与水稻主产区之间的机械化发展差距。行业工作协调,就是要推动农机科研开发、教育培训、生产销售、维修服务等各行各业齐头并进,为农机化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3)强化绿色发展。农机化的绿色发展,既要提高机械本身的生态属性,也要发挥农机化技术的生态功能。一方面,要推广应用符合环保标准的动力机械装备和集多项作业功能于一体的复式作业机械,加强机具保养和使用管理,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老旧机械,促进农机节能减排。另一方面,要加快推广普及节水灌溉、高效植保、精准施肥、秸秆收集和综合利用、残膜回收、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及粪便处理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机械化技术,进一步挖掘节种节肥节药节水潜力,保护涵养农业生产资源和生态环境。
(4)强化开放发展。农机作为农业生产的物质手段,只有强化对外开放,才能提高农机的适用性。首先,要向农艺开放,加强与农艺部门的合作,既适应现行成熟的耕作制度、品种技术推广适应性强的农机产品,也适应成熟适用农机产品改进品种和技术模式。其次,要向大学院校、科研机构、制造企业等开放,强化产学研推协同创新,共同推进农机新产品研发、制造和推广,推动农机科技进步。第三,要对外开放,积极引进推广适应我省农业生产需求的国内外先进农机产品,以及先进适用的管理方法经验,进而弥补自身的不足。
(5)强化共享发展。发展农机化的根本目的是武装农业,服务于农民生产生活。农机领域树立共享发展理念,一方面要强化农机补贴政策的普惠性,让更多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享受政策的实惠。另一方面要强化农机的共用性,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切实满足农民群众的机械化作业需求,解决农民群众生产后顾之忧。再一方面要强化农机的通用性,注重研发推广动力机械配套机具、一体化复式作业机械及适合于不同农业产业某一环节生产作业的农机装备。
3.3把握工作的主线
“十三五”农机化工作的主线是稳增长、调结构、提质量。这也是农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十三五”期间,要大力提升农机化水平,重中之重是农业各产业及产业链各环节的机械装备水平的提高。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针对目标产业和领域无机可用、有机难用的现状,大力推进农机供给侧改革,提升农机数量,提升农机结构,提升农机质量,把稳增长、调结构、提质量作为主攻方向。稳增长,就是要稳定增长农机产品的数量,稳步增长农机装备的总量,稳步增长农机应用主体的数量,稳步增长农机应用的领域。调结构,就是要调整农机产品结构,有针对性地加大主导产业机械、薄弱环节机械、动力机械配套机具的推广应用力度,加快传统老旧、低质低效农业机械的更新报废,推动农机装备更加均衡匹配发展,促进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升级。提质量,就是要提高农机产品质量,增强生产应用的适应性,延伸使用周期,提升生产作业效能。
当前,各方面对农机化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农业部对中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作出重大调整,省政府办公厅已专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的意见》;信息化加快发展,“互联网+”向各个行业加速渗透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加快;等等。这些都预示着农机化发展形势和背景的新变化。各地要切实关注这些新变化、新要求,扎实采取针对性措施,争取在新的一年实现新突破,创造新亮点。
4.1启动实施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示范工程
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示范工程目的在于加快推动“机器换人”的进展,实现农机化的跨越式发展。示范工程要注重于示范,着力创建一批高标准、高水平的示范县、示范乡镇(园区)和示范基地,以此带动全省农机化水平整体提升。示范县就是要结合区域实际,选择某几个主要农业产业,全面扩大产业链各环节农机装备普及应用,并强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行业管理,使县域内农机化整体实现新提高。示范乡镇(园区)就是要以“两区”和“一区一镇”为主平台,选择某一个或几个产业,推广普及产业链各环节农机装备,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示范基地就是要以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平台,鼓励引进农机新产品开展试验示范,填补关键环节机械化空白,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各地要积极争取支持,大力实施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示范工程,加大政策项目投入力度,着力通过布局创建一批可学、可看、可推广的示范样板,实现全省农机化发展。
4.2深化农机农艺融合
客观讲,这几年农机农艺融合喊得比较响,但步子还迈得不够大、成效也不很明显。农机与农艺,从不同角度观察,都是供给侧,是个相互适应、相互转变的问题。农机部门要适应新品种应用、农作制度创新和新型种养模式,推广应用适宜的农机装备;农艺部门应当适应机械作业需要,进一步推动改进品种选育、农作制度、栽培和养殖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形成良机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的技术体系,才能真正达到融合的目的。短板效应明显,直接影响了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普及应用,直接影响了农机化发展速度和质量。要进一步打破就农机搞农机的传统思维,唱好主角,迈开步子,主动上门,加强与农艺科研部门的沟通协调和对接合作,加快建立农机和农艺科技协作攻关机制,积极开展农机农艺技术集成研究和示范推广。各地要及时组织开展一次“自我体检”,看看融合工作协调小组和相关产业专家小组有没有建起来,主要产业农机农艺技术集成研究有没有开展等,在此基础上,确立一些点,双方合作研究一些实实在在的措施,并在点上推行。总之,在农机农艺融合上必须有具体行动,有实际成果。
4.3探索推动“互联网+农机”发展
“互联网+”已经成为产业发展新常态。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紧跟“互联网+”时代潮流,积极探索“互联网+农机”发展新路径,推进智慧农机建设,着力提升农机化发展质量与竞争力,构筑农机化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一方面要推进互联网+农机装备应用,积极引导开发、引进和推广农业自动化生产加工流水线、农业物联网设备、农业机器人、无人驾驶农业机械等智能化装备,争取建设一批智慧农机装备应用示范基地,逐步推动农业生产由“机器换人”转向“机器人换人”。另一方面要推进互联网+农机管理服务应用,积极推行信息化管理技术,发展远程监控管理、远程技术指导等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服务新模式,提高农机管理服务效能。
4.4提升壮大农机社会化服务
随着农业分工分业的细化,以及农业经营主体情况的变化,客观上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需求更加紧迫和强烈。一要按照总量适宜、布局合理、高质高效的要求,继续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及作业、维修、流通企业等服务主体,大力推进集农机作业、维修、培训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创造条件培育农机租赁服务等新业态,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二要按照专业化、产业化、品牌化的要求,引导农机服务主体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延伸服务链条,打造服务品牌,提高服务效能和效益。鼓励有条件的主体推行“全产业链”服务模式,开展全程机械化作业、产加销一体化服务。三要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比如农机高技能人才培训、灾害天气粮食机收机烘作业、农机安全免费实地检验等,争取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4.5毫不松懈抓好农机安全监管
安全问题大于天,不能有丝毫松懈。近年来,农机安全事故逐步发生一些变化,上道路拖拉机事故逐年下降,而农田作业机械事故伴随机械总量的快速增长有所上升。各地要适应农机安全生产新的变化和要求,抓严抓实农机安全各项工作,严防农机安全事故发生。一要严格责任落实,省与市、市与县、县与乡镇及农机主体,都要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二要创新管理机制,在完善落实警农协作执法机制的基础上,适应农田作业机械快速增长的实际,加快探索建立道路外农机安全巡查制度,推进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农业机械登记和免费实地检验,不断完善农机安全事故防范创新体系。三要做实做细工作,及时发文部署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定期研究分析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经常性组织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检查、培训和宣传,加强农机监理和作业管理,完善事故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确保各项工作不变通、不走样、做到位,不断提高农机安全生产水平。
4.6切实抓好政策的落实
中央购机补贴政策已经明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的意见》已经出台。各地要切实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主动送政策、送服务到农户,确保农民群众真正了解政策、掌握政策并能运用好政策。要结合地方实际,加强配套政策措施研究,争取出台当地配套政策措施,积极创设和完善新机具引进补贴、政府购买服务、信贷财政补助等办法,进一步加大农机化政策扶持的广度和力度。要切实推动政策落实,加大落实的力度,让农民群众得到真正实惠,确保政策真正放大效用。农机部门在落实政策和管理服务工作中,一定要坚持廉洁、高效、规范,完善内部管理运行制度,严格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弘扬清廉务实作风,坚决防范违规操作,更好地服务于事业发展。
作者信息:总农艺师,浙江省农业厅,310020,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