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凯龙 牛娜娜(太原科技大学晋城校区 山西晋城 048000)
我国毽球运动发展探究
郭凯龙 牛娜娜
(太原科技大学晋城校区 山西晋城 048000)
摘 要:毽球运动是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今毽球运动在国内和国际方面的发展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关于毽球运动的研究也随之增多,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毽球运动研究进行分析,了解目前我国毽球运动研究已有很大地进步,理论研究随着毽球运动本身的发展水平也有了很大地提高,但是高质量的研究所占比例还是比较少,大多技术研究还是停留在原理表层,研究并没有跟上毽球运动本身的发展,还需要研究者去深入的关注。
毽球运动有很长的历史发展背景,由于它便于普及,同时有一定的激烈性,因此,毽球得到了很好地发展,逐渐从一个大众比较喜欢的项目最终走向了世界竞技的舞台。目前,毽球已经走向国际视野,世界级比赛也逐渐增多,这样,为各个国家提供了一个平台互相交流与学习。目前,能代表世界水平有越南队和中国队,同时,毽球在其他国家也得到很好的发展,各个国家之间毽球的技术水平逐渐一致,但是每个国家又有不同的特点,这样形成了毽球运动百花齐放的事态。
毽球是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毽球运动以中国古老的“踢毽子”游戏为基础,在自身的发展中融合了现代竞技体育元素,从而衍生出来的一项运动,汇集了羽毛球的场地、排球的规则特征、足球的脚法特征、踢毽子的基本技巧等多种元素,以其熟练、准确、细腻的技巧性技术特点,快速多变、激烈反复的对抗性战术特点广受欢迎,且得以迅速发展。
毽球最早被称作为“网键”,起源于广州,解放后才正式更名为“毽球”,在我国已有几十年的发展,1928年12月,上海市在举办“中华国货展览会”时,第一次举行了毽球比赛,推动了该项目的发展,此后全国陆续举办毽球比赛;1933年3月,南京市举行了第一次全国性的毽球比赛,涌现出了大批的毽球高手;同年10月,毽球出现在全国体育运动会上,第一次在综合性比赛中亮相;1956年,我国举办了第一次的正式毽球比赛,并制定了简单的规则,标志着毽球的竞赛体系开始;1984年《毽球竞赛规则》出版,这是我国毽球运动规范的重要转折,也是我国毽球运动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同时,毽球被正式列入国家体委的体育比赛项目;1985年4月原国家体委在苏州举行了全国第一届毽球锦标赛;1987年9月,在北京成立了“中国毽球协会”。
近10年来,随着我国毽球运动不断地发展,相关的毽球科研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以“毽球”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共检索298多篇文章,毽球研究的科研范围比较广泛(如图1),主要有毽球的功能与健身、课程与教学、比赛与规现状和发展还有毽球比赛中技战术的研究等。
通过对文献进行分析可知课程与教学相关论文占得比重还是比较大的,这说明科研工作者多来自与学校的教师,随着毽球运动的发展,毽球运动引入课堂已显而易见了,所占比例是25.1%;同时关于毽球比赛方面的研究也是比较多的,这与国内外大型比赛不断地增多有莫大的关系,占15.5%;同时毽球技战术的研究也是研究者比较关注的焦点,占18.1%;发展仍然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对现状和发展进行分析,可以探究未来的发展趋势,关于毽球现状与发展的文章占20.7%;毽球的健身与功能占12.3%;其他占8.3%。近10年关于毽球运动的研究不断地上升,研究方向也不断地扩大,但是我们发现,科研水平还远远落后与毽球竞技水平的发展,科研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还是比较少的,这说明论文的研究质量与深度还需要提升。
图1 毽球科研论文研究方向
毽球技术是指运动员在比赛规则允许的条件下,采用的各种合理的击球动作和配合动作的总称。郭鸿(2002)在“毽球运动技术研究”中指出,毽球技术难度与形成的三个阶段是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和动力定型;首先要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其次是加快形成牢固的动力定型;最后加快毽球技术的巩固与运用自如。叶建光(1998)在“浅析毽球运动的基本特征”中对毽球技术进行了总结,包括准备姿势和移动、踢传球、进攻和防守4个部分。郭贤成(2012)将毽球技术分为有球技术和无球技术两类,无球技术主要体现在配合与得分上,主要包括准备和移动技术,有球技术主要体现在比赛的各个环节,包括发球、起球、攻球、拦网等技术。具体表现为准备姿势包括高、低准备姿势;移动技术包括跨步、并步、交叉步移动、滑步、后撤步移动、转身上步移动和组合步等;发球技术包括高位正脚背发球、高位脚内侧发球、脚外侧发球、高位脚底发球、低位正脚背发球、低位脚内侧发球和低位脚外侧发球;起球技术包括正脚背起球、脚内侧起球、脚外侧起球;攻球技术包括外摆倒勾球、踏攻球和里合内勾攻球;拦网技术包括下压拦网、后仰拦网;复合技术包括触起球复合、起攻球复合和拦起球等。
研究者还对多个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杨林(2011)总结出了关于提高毽球发球准确性的三种方法:首先,目标靶心练习法,发球队员距离靶心5~6m,用不同的发球方法练习发球,提高发球的准确性;其次,九宫格练习法,将对方区域划分为1~9区,确定目标区域后,将球发到目标区域;最后,弧线球练习法,将球网上的标志杆用彩色的绳子连在一起,并置于距离球网上沿1 m左右的位置,将这条彩色的绳子分成三等份,发球员将球发出,飞行路线从3个区域穿过,在练习中,彩色的绳子距离球网上沿的高度可以自由设置,直到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倒勾球在毽球比赛中是非常重要也是最主要的得分手段,也是最有效得分的进攻方式之一,因此,倒勾球练习的难度也是极大的。毛亚杰(2004)详细分析了倒勾球技术训练的原则、步骤、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对于倒勾球的练习,他指出依次需要加强的是球性练习、在网上进行练习、拦网过程中练习、防反练习;练习的方法可以单人练习、双人联系和三人练习;需要注意的问题是首先熟悉倒勾球的基本技术,其次就是与专项身体训练联系紧密,最后还要结合实战进行重复练习。在比赛中如何运用倒勾球也是研究比较重视的一个课题,李洋(2014)分别分析倒勾球在进攻、三人配合和比赛中的实战运用,在进攻中,倒勾球对于一名优秀的主攻手,必须具备柔韧性、身体素质和球性三个方面;同时还指出倒勾球在比赛中存在的问题,消耗体力快是最大的问题,因此,在训练中应该加强身体素质练习,团队协作也是很关键的。
郭贤成(2010)分析了正脚背传球技术,指出正脚背传球技术的细节主要是判断选位、上步支撑、摆动、击球和随前动作;同年,其还分析毽球运动中的拦网技术,主要包括准备姿势、移动、起跳、空中动作和落地5个部分;拦网技术是衡量运动队伍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于战术体系的影响不可忽视、心理训练是拦网技术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提高拦网技术就必须加强其基本功训练,要培养拦网意识、加强拦网步伐训练和起跳训练;拦网技术从单项运用到团体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针对比赛中的踏球技术的运用,王竹林(2007)指出踏球技术作为毽球比赛的一项进攻技术,具有攻击力强、球速较快的特点,踏球的时机不易过早或过晚、踏球的力度要猛、踏球应注意改变角度、摆动腿越高越好、摆动腿摆动应快。郭林翠(2008)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踏球作为一种进攻手段,与倒勾球都是主要的得分技术,而且适合于各种毽球比赛中,比较容易掌握,进攻时,进攻者的侧面,正面对准对方,根据比赛的推进,可以压踏前场又可以推踏后场等,和倒勾球相比就是进攻视野比较开阔,目的性强、球速比较快并且变化多。
毽球虽然不如传统体育项目如足球、篮球等发展的快,但是近些年毽球运动的发展还是比较迅速,无论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已经开始重视毽球这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通过分析文献发现,尽管关于毽球运动已不断地增多,理论研究随着毽球运动本身的发展水平也有了很大地提高,但是高质量的研究比较少,大多停留在原理表层,研究并没有跟上毽球运动本身的发展,还需要研究者去深入的关注。
参考文献
[1]郭贤成.毽球运动战术体系理论构建与应用研究[D].山西大学,2012.
[2]郭鸿.毽球运动技术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2,21(3): 92-94.
[3]叶建光.浅析毽球运动的基本特征[J].体育师友,1998(5):34-35.
[4]杨林.提高毽球发球准确性练习三法[J].中国学校体育,2011, 5(1):86.
[5]毛亚杰.毽球倒勾球技术与训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 38(1):136-139.
[6]郭贤成.浅析毽球运动中正脚背传球技术[J].搏击·体育论坛, 2010,2(5):5-6.
[7]郭贤成.试析毽球运动拦网技术[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 26(4):50-52.
[8]王竹林.如何掌握好毽球运动中的踏球技术[J].体育教学, 2007,1(1):60.
[9]郭林翠,张建华.浅析毽球运动中踏球在比赛中的运用[J].山西体育科技,2008,28(1):81-82.
[10]郭凯龙.第七届毽球世锦赛男子团体决赛技术对比分析[D].山西大学,2015.
[1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12]何波,张贞.毽球制胜因素探析[J].肇庆学院学报,2006,27(2): 74-77.
[13]何波.对越南毽球男队制胜的优势因素分析[J].肇庆学院学报, 2011,32(5):92-96.
[14]张伟霞,王明远.世界女子毽球运动主要制胜因素探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31(5):61-65.
[15]李荣娟.越南开展毽球运动经验对广西毽球运动发展的启示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3.
[16]李荣娟.中越毽球运动技战术对比分析[J].体育科技,2012,33 (3):121-123.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3.146
中图分类号:G84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1(c)-01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