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梦华庄慧洁(.温州体育运动学校 游泳队 浙江温州 35000;.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体育部 广东珠海 59085)
温州市竞技游泳后备人才管理体制现状研究①
林梦华1庄慧洁2
(1.温州体育运动学校 游泳队 浙江温州 325000;2.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体育部 广东珠海 519085)
摘 要:该文以温州市竞技游泳后备人才管理体制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得出以下结论:(1)温州市已形成一套以各级体校为主体、传统学校为辅助、俱乐部为补充,“举国体制”与“俱乐部”相结合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2)温州市体育运动学校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人才培养制度先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训练制度。(3)温州市体育运动学校游泳队主要采用体校“二集中”管理模式,有效保证运动员的文化课程与学习时间,缓解了“学训矛盾”。(4)近四届省运会金牌情况反映温州市竞技游泳水平处于上升发展态势。(5)温州市游泳场地器材保障良好,基本满足训练需要。
关键词:温州市 竞技游泳 后备人才 管理体制
近年来,以孙杨、叶诗文、宁泽涛、傅园慧等为代表的新生代游泳运动员,在一系列国际重大游泳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标志着我国竞技游泳项目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进入世界先进水平。浙江省游泳水平一贯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其中以杭州市最具代表性,杭州市陈经纶体校先后培养了多名奥运冠军,在历届奥运会游泳比赛中,共获得五枚金牌。温州市体育运动学校作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与杭州市陈经纶体育学校存在一定差距。该文通过分析温州市竞技游泳管理现状,针对现阶段不足提出建议,试图为提高温州市竞技游泳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查阅中国知网期刊相关文献;访问国家体育总局网站、浙江省体育局网站,查阅和收集的相关资料和数据;走访温州市体育运动学校相关领导和游泳队教练,了解当前温州市竞技游泳管理现状。通过对资料整理分析,分类处理,为该文提供理论支撑。
2.1 体制及人才培养模式
众所周知,传统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是由三级训练网构成。分别是以各市县内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培训点为基础的三级人才选拔阶段,即业余训练阶段;以市体校和各类体育运动学校为主体的二级人才选拔阶段,即业余训练提高阶段;以各省直辖市体工队为中心的一级专业训练阶段,即专项提高阶段。
图2 近四届浙江省运会温州市金牌获得情况
如图1所示,浙江省采用典型的三级人才培养模式,温州处于二级培养阶段。温州地区下设属市、县训练点,分别有乐清市实验小学、乐清虹桥第二小学、瑞安中心游泳馆、瑞安水上俱乐部、苍南体校和平阳安体校,共6个。温州市区内设有温州市体育中心、瓯海点、龙湾点、城南小学和周元小学,共5个训练点。各市县训练点承担着该地区内后备人才选拔和基础训练,并向上一级单位——温州市体育运动学校输送优秀苗子。温州市体育运动学校作为该地区的竞技游泳龙头单位,承担着选拔和培养温州地区内优秀游泳后备人才,通过系统训练和竞赛选拔,向上一级单位——浙江省体育职业技术运动学校输送后备人才。
近年来,为了探索符合竞技游泳发展需要的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温州市着力于推行“体教结合”政策,初步形成了“举国体制”与“俱乐部制”相结合的后备人才培养格局。在全市范围设立训练点,以学校教育为依托,保证文化课学习的同时,运动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就近训练。各训练点之间既存在自下向上的输送关系,又包含着相互竞争的关系。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提高人才质量,形成相互竞争的良性循环。
2.2 政府支持
选择2011级护理本科学生125人,其中男10人、女115人,年龄22~24岁。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实验组(63人)和对照组(62人),两组性别、年龄、所学基础课程成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教学,实验组采用Mini-CEX考核框架模式进行教学。
政府支持、主管单位重视是发展竞技体育的前提保障。早在1996年,浙江省就出台了《浙江省游泳训练管理条例》,标志着浙江省游泳后备人才初步形成选材、育才、竞赛和管理一条龙管理的格局。2003年,浙江省教育厅、体育局,联合发布《关于在学校大力开展游泳活动的通知》,要求在全省各学校大力发展游泳运动,合理安排初中毕业生体育专业考试分值和项目设置,逐步加大游泳项目的比重,从2012年开始,有条件的学校将游泳项目列入初中毕业生体育专业考试的备选项目,以推动游泳项目发展。在这一号召的领导下,游泳逐渐成为最受民众喜爱的、社会普及率最高的体育项目之一,这为竞技游泳人才选拔创造了更宽广的社会基础。
2.3 学校管理
区别于常见的“三集中”业余体校管理模式,目前温州市体育运动学校主要以“二集中”管理模式为主。相关调查显示,77.1%为“二集中”制运动员,22.9%为“走训”或是“长训班”运动员。
在人才管理方面,温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出台了《中等体育运动学校管理办法》,明确学习、训练等管理制度,以加强体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温州市体育运动学校游泳队相继完善了游泳队训练制度、竞赛制度等,为提高运动员的培养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温州的竞技游泳发展离不开浙江省体育局和温州市体育局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温州几代游泳人的不懈努力。据了解,温州市体育局特别返聘温州“泳坛祖师爷”陈剑岳老先生定期为温州市游泳教练培训。
2.4 近四届省运会比赛成绩
作为年龄组比赛最高级别赛事,省运会能直接反映该省最高竞技水平。近四届浙江省省运会温州市游泳队在游泳项目上金牌数量统计情况(如图2所示),第十二届省运会,温州市获得35枚金牌创造的历届最好成绩。十三届、十四届省运会上,温州市竞技游泳成绩连连下滑,分别获得金牌28枚和24枚。第十五届省运会,温州市游泳队状态有所好转,获得35枚金牌,平了该市历届省运会最好成绩。由此可见,温州市竞技游泳发展较为曲折,经历过发展低潮,目前温州市竞技游泳正趋于上升的发展趋势。
2.5 场地器材情况
充足的场地和器材条件,是培养后备人才重要的保障基础,能反映该项目受重视的程度。游泳作为温州市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场馆和陆上设施基本满足日常训练要求。调查发现,温州市体育运动学校有室内50m游泳馆池一个,25m池两个,15m戏水池一个和近300平米的陆上训练房。此外,为了保证各训练组日常训练,目前采用分时段训练,由此体校需调整文化课时间,以配合训练时间。为了提高运动员的适应能力,每天训练泳池和道次是循环轮换的,细致之处,在同类学校中屈指可数。
3.1 结论
(1)浙江省采用三级人才培养模式,温州市已形成一套以各级体校为主体、传统学校为辅助、俱乐部为补充,“举国体制”与“俱乐部”相结合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2)温州市体育运动学校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人才培养制度先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训练制度,为运动员培养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温州市体育运动学校游泳队主要采用体校“二集中”管理模式,有效保证运动员的文化课程与学习时间,缓解了“学训矛盾”。
(4)近四届省运会金牌情况反映温州市竞技游泳水平处于上升发展态势。
(5)温州市游泳场地器材保障良好,基本满足训练需要。
3.2 建议
(1)发展游泳运动,坚持竞技游泳与大众游泳同步发展,增加群众学习游泳的积极性。幼儿园、中小学、各俱乐部等联合开展游泳活动,提高青少年游泳运动员选材的范围和区域,为选材提供雄厚的人才保障。
(2)良好的制度保障是青少年游泳后备人才培养的前提。建议当地政府完善制度,提高对游泳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加强人才选拔与育才制度、运动员与教练员奖励制度、人才输送制度、体教结合培养人才模式制度的制度建设。
(3)体教结合是解决学训矛盾的关键,温州市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可以通过体教结合模式有效解决学训矛盾问题,建议将培养体育人才作为教育系统内部评价学校工作的指标,表彰对培养体育人才有突出贡献的学校,调动教育系统对培养体育人才的积极性。
(4)改善训练场地器材保障,包括水质、水温、训练时间和运动员营养等方面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健.杭州与温州游泳运动训练水平比较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21(2):69-72.
[2]黄松峰.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人材“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3]黄波.广东省竞技游泳发展的SWOT分析[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0,7(29):3.
[4]林长青.福建省竞技游泳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
[5]黄力.杭州陈经纶体校频出游泳优秀运动员[J].中国体育科技, 2005,41(2):15-17.
作者简介:①林梦华(1967,4—),女,汉,浙江温州,学历:本科职称:高级教练,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庄慧洁(1987,1—),女,汉,浙江温州,学历:硕士职称:中级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5.124
中图分类号:G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2(b)-01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