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燕,李宗香
(湖北师范学院 文理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瑜伽运动对职业女性健康体适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潘燕,李宗香
(湖北师范学院 文理学院,湖北 黄石435002)
摘要:当今职业女性是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然而, 以湖北师范学院女教师作为职业女性代表进行健康体适能的测量和实证调查发现,这个重要的社会群体在身体健康方面存在着体脂率偏高、亚健康状况严重、各项体适能较差等诸多严重的问题。本课题运用调查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瑜伽运动对湖北师范学院67位女教师体适能的影响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为期20周的瑜伽运动使得女教师体脂率下降,BMI、脂肪重显著降低;肺活量、台阶试验的改善效果显著,肌适能及柔韧适能较实验前有了明显提高。结论:瑜伽运动对增强职业女性的体适能有良好的影响,具有降压、调节心血管系统、提高肌肉力量及肌肉伸展性的功能。
关键词:瑜伽运动;职业女性;健康体适能
0引言
当今社会, 女性在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女性也承受着很大的社会压力,尤其是职业女性承受着比以往更大的社会压力。例如家庭、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调查结果显示, 巨大的压力引发职业女性患病机率明显增加。健康体适能能够很好地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主要包括心肺耐力、肌力、肌肉耐力、柔韧性、身体成分等,其测试技术相对成熟且可操作性比较强。用健康体适能的各项相关指标来权衡职业女性的健康状况具有理论的有效性和实践的可行性。
瑜伽最早起源于印度,它既是东方最古老的强身术之一,又是现代女性最推崇的健身方式之一。目前国内有关瑜伽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现状、中西方对比、对精神心理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很少有研究是基于体适能视角上来谈瑜伽,尤其是慢节奏、舒缓型的瑜伽运动对承受着巨大压力的职业女性健康体适能的影响还未见报道。本研究以湖北师范学院女教师作为职业女性的代表,探究瑜伽运动对女教师健康水平的影响,从而为更好地发展瑜伽运动以及职业女性健康体适能的提高提供科学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瑜伽运动对职业女性健康适能的影响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湖北师范学院30~45岁自愿参加本研究的女教师67人,研究对象满足以下条件:无各种器质性疾病,从未参加过瑜伽运动,锻炼期间生活方式保持不变,能按要求完成锻炼任务和实验测试。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实验对象基本情况(M±S)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阅读有关身体测量与评价、体适能、体育科研方法、统计学等方面书籍,利用电子资源,检索具有权威性的有关健康体适能、职业女性等方面的中国学术文献,掌握了当前国内外瑜伽运动和健康体适能的现状与动态。
1.2.2实验法
1.2.2.1实验方案设计
进行为期20周的瑜伽教学,每周3次瑜伽课,上课的时间为 90min.要求女教师不仅完成每周的瑜伽课程之外,还培养教师瑜伽生活化的观念,使女教师每日都进行瑜伽锻炼,并为女教师提供瑜伽场地。
1.2.2.2测试指标
身体成分: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身体脂肪含量;
心肺适能:安静血压和心率、肺活量和台阶试验;
肌适能:握力(肌力)、仰卧起坐(肌耐力)、纵跳(爆发力);
柔韧适能: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选择反应时.
1.2.2.3实验仪器与设备
中体同方体质测试系统(5000型);身体成分分析仪(BCA-2A标准型);日本欧姆龙血压计(HBP-9020型)。
1.2.3数理统计法对所测试的数据用Excel2003录入,运用SPSS19.0对具体数据进行数理统计, 实验前后对各项指标的测试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处理,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实验结果
2.1身体成分测试结果
表2 实验前后身体成分变化情况表
注:实验对象自身前后比较,*为P<0.05, **为P<0.01.以下相同。
实验前后自身比较,20周的瑜伽锻炼使她们在身体成分各指标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锻炼前后,女教师的两次体重测试结果有较大的变化(P<0.01).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第20周后,她们的BMI 也发生了变化,由开始的 24.76±3.57 下降到了 23.97±3.2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另一方面,运动前与运动后,她们的身体脂肪重量也大大的改变了,两次测试相比体脂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心肺耐力适能测试结果
由表3得知,经过20周的瑜伽锻炼,受试者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无明显变化;而肺活量由
表3 实验前后心肺耐力适能指标变化情况表
2707.95±398.3ml增加到2859.52±452.41ml,台阶试验由62.53±6.61提高到66.74±6.67,两者都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其心肺耐力适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2.3肌适能测试结果
表4 实验前后肌适能变化情况表
测试结果还显示:20周的瑜伽锻炼使女教师的握力有所改变,由实验前的29.17±4.83kg增加到了31.17±5.37kg,并且实验组的67位教师除了力量有所增加外,她们的肌耐力也有所增长,一分钟仰卧起坐由开始 9 个左右增加到了12 个左右,实验前后出现明显变化(P<0.05),纵跳通常反映下肢爆发力,实验结果显示,女教师的下肢力量明显增加(P<0.01).
2.4柔韧适能测试结果
表5 实验前后柔韧适能变化情况表
坐位体前屈是一项反映人体柔韧性的指标。统计结果显示(表 5):实验组的67位女教师的柔韧性通过20周的瑜伽锻炼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坐位体前屈的水平有所提高,由实验前的5.48±4.34cm增加到了8.12±4.39cm,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闭眼单脚站立是反映人体平衡能力的指标。由表5可以看出:女教师闭眼单脚站立的时间长度实验前和实验后比较,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P<0.01).
从统计结果上我们还可以看出,女教师的选择反应时呈下降趋势,她们的选择反应时由实验前的601.03±112.23ms,经过20周锻炼后,降低到了590.40±101.78ms,具有显著差异(P<0.05).
3分析与讨论
健康体适能主要由那些与人体健康水平密切相关的体适能要素组成, 通常主要包括心血管适能、身体组成、肌肉适能和柔韧适能等,其中心肺耐力适能与身体成分对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3.1瑜伽锻炼对女教师身体成分的影响
身体各组成成分的数量及其分布,不但影响体质的强弱,许多指标的异常还会对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脂肪就是其中之一。BMI 即身体质量指数,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简单有效且中立而可靠的指标。体脂百分比相对于 BMI 则更加准确直观地反映出受试者机体脂肪占体重的百分比[2]。
从表2可以看出,20周的瑜伽锻炼使得女教师BMI、体脂重、体脂百分比值均低于实验前水平,形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因素是:首先,瑜伽运动中的胸腹呼吸使脑部对摄食中枢有着良好的调节作用,通过抑制中枢神经而减少人体进食量;其次,瑜伽运动中的体位法练习要求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参与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对腹部进行不断的按摩刺激,使内脏进行自我调节,加大胃肠的蠕动,进而提高脂肪的消耗;再次,瑜伽运动属于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从运动生物化学角度考虑,长时间有氧运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糖和脂肪的分解,从而促进体内脂肪含量的减少。最后,整个瑜伽运动中伴有音乐的刺激,能引起交感神经兴奋, 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儿茶盼胺分泌增多,加快机体分解代谢。由此可以证明,长期的瑜伽运动可有效提高瘦体重特别是肌肉的重量,降低锻炼者的体脂百分比,且有利于保持和塑造完美的身体形态[3~5]。
3.2瑜伽锻炼对女教师心肺耐力适能的影响
心肺耐力适能也称有氧适能,即心、肺及循环系统能够有效地为肌肉运送足够的氧气及能量物质, 它是现代人最重要的适能,也是评估体适能优劣最重要的指标。提高心肺耐力可以有效地促进人体的心血管和肺的健康[6]。
本研究结果表明20周的瑜伽锻炼使受试者的心率呈下降的趋势,血压也有所降低,且收缩压降低的幅度较大。相反,女教师练习瑜伽运动后,肺活量有了显著性的提高。由此说明,瑜伽锻炼可有效地改善呼吸系统功能,继而提高机体的供养效率。胸腔的扩张与收缩能力决定着肺活量的大小。在练习瑜伽时,大多数动作要求参与者抬头挺胸、肩膀打开,因此涉及到胸部伸展的动作,使胸腔容积大大增加,从而动员更多的肺泡参与呼吸运动,为机体供给更多的氧气。实验结果(如表3)还显示经过20周的瑜伽锻炼,女教师的台阶指数由一般水平上升到了较高水平,心脏和血管机能水平的差异也决定了受试者在剧烈运动后机体恢复到运动前水平的速度,这也正是利用台阶实验测试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的理论依据之一。
3.3瑜伽锻炼对女教师肌适能的影响
肌肉适能是指机体依靠肌肉收缩克服和对抗阻力来维持身体运动的能力。通常包括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肌肉功率三个方面。肌肉适能作为健康体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平的高低和变化对于维持正常人体运动能力和增进人体健康水平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主要对中年女教师的握力以及肌耐力(1min仰卧起坐)、下肢肌肉力量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经过20周的瑜伽锻炼,女教师的握力、仰卧起坐、纵跳成绩明显提高,原因可能是:首先从瑜伽的运动特点来看,瑜伽的体位强调静止中的控制,利用自身体重,遵循小量多次的训练原则,令肌肉充满弹性,减少肌肉的僵硬感。其次,瑜伽运动还是一项可使身体维持较长时间的全身性运动,在瑜伽的整个运动过程中全身的肌肉都得到了锻炼。再次,瑜伽运动中力量性练习可使肌肉产生一系列代谢适应性变化,如线粒体氧化酶的活性增强,肌肉纤维变多、变粗,使肌肉力量逐渐增强。
3.4瑜伽锻炼对女教师柔韧适能的影响
瑜伽运动是一项由屈、伸、旋转等动作构成的复杂运动,受试者在运动时完成某个动作时,动作幅度的大小决定着柔韧素质的好坏[7]。而良好的柔韧素质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好处,可以提高机体动作的协调美感,有效地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也不易感到疲乏与劳累。
实验结果(如表5)所示的,实验组女教师坐位体前屈实验前 5.48±4.34 cm,实验后 8.12±4.39 cm,随着锻炼周期的延长,柔韧性逐渐得到提高。主要因素与脂肪降低、韧带的伸展性提高等。首先,通过身体成分测试出瑜伽运动能降低体脂重量,而体脂含量的降低又减少了对关节的限制,有利于关节的柔韧性的提高。再者,瑜伽动作以静力拉伸为主,此类运动能更好地发展身体的静力柔韧性,并且锻炼者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得体温升高,肌肉粘滞性随之减小,身体柔韧性得以提高,而柔韧性提高的同时也促使肌肉之间相互协调,从而人体的平衡能力和反应能力得到了逐步发展,所以瑜伽运动对提高柔韧素质和反应及平衡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职业女性长期进行健身瑜伽锻炼既可以改善体形、增强肌力、提高心肺适能和柔韧性, 又可以降低体脂百分比,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是非常适合职业女性的一项健身运动。
4.2建议
为知识分子建立体适能测试中心,定期为女性进行相关指标的测试,并进行系统的跟踪检测;加强对职业女性生活方式的干预,提倡合理的健康生活,尽量防止超重或肥胖的产生。
参考文献:
[1]林映燧.中、美、日体适能概念与测评方法的分析比较[J].科技创新导报,2008,8(9):185~185.
[2]沙海霞.羽毛球运动对大学生身体形态及健康体适能的影响[D].吉林大学体育学院,2010,(5):9~22.
[3]李萌.西安地区瑜伽运动开展实证研究-以盈利性机构为例[D].西安体育学院,2013,(5):1~32.
[4]Bryan,Stephanie.The Effects of Yoga on Psychosocial Variables and Exercise Adherence:A Randomized,Controlled Pilot Study[J].Alternative Therapies in Health and Medicine,2012,18(5):50~59.
[5]单清华,刘莹,王振涛,等.瑜伽文化足迹及现代健身价值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9,(9):60~61.
[6]张先锋,张宁,许崇高,等.国外体适能研究综述[J].湖北体育科技,2012,(1):17~19.
[7]郭兰论.瑜伽健身[J].体育文化导刊,2010,(9):20~23.
doi:10.3969/j.issn.1009-2714.2016.01.008
中图分类号:G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714(2016)01- 0041- 04
作者简介:潘 燕(1978—),女,硕士研究生,讲师,从事体能训练与健康促进研究.
基金项目: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2014年度科研项目(Ky201405)及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2015年度院管课题(WSH2015Q002)
收稿日期:2015—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