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效课堂之所以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热频词,是因为它顺应了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期盼。教育主渠道在课堂,倘若每节课都追求高效率,都做到教育目标“堂堂清”,那么“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期盼就能实现。这或许正是高效课堂的价值所在。文章认为,学校与教师在推动和构建高效课堂中各应做好十件事,并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
关键词高效课堂 学校 教师 十件事
高效课堂是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最佳的师生状态,在最少的时间里实现最好的育人质量。它之所以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热频词,是因为它顺应了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期盼。目前,学校和教师建设高效课堂各应做好十件事。
一、学校建设高效课堂应做好十件事
1.搞好一个顶层设计
没有顶层设计的高效课堂,往往是盲目而零碎的,常常是在不知去向中盛开却在歧路徘徊中凋谢。顶层设计应对“高效课堂追求目标是什么?”“配套制度是什么?”“保障条件是什么?”“实施步骤是什么?”“重点工作是什么?”“考评激励是什么?”等问题进行回答,而且这些回答都是符合校情与教育规律的,也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样的顶层设计,才堪为学校高效课堂的蓝图与愿景,也才会成为学校高效课堂的路线图与进度表。
2.营造一个文化氛围
没有文化自觉的高效课堂,往往是被动而呆板的,常常是为裹挟而起却因缺少自觉而止。学校高效课堂文化建设应围绕“三个统一”的核心理念:一是继承与创新统一。课改深处的高效课堂,是继承发展而不是推倒重来,是学校、教师已有的好东西与高效课堂新要求、新做法的统一。二是高效率与高质量统一。高效课堂追求高效率,不是违背教育规律而揠苗助长,更不是为了教学效率而忽视教学质量,而是力争以最短时间、最好方法,取得最优质量,是高效率与高质量的统一。同时,高效课堂重视知能目标堂堂清,更重视人性的时时激扬,也是教书与育人的统一。三是学生自主与教师引导统一。高效课堂的确要解决教师讲得太多的问题,但学生有效自主学习一定是建立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之上的,高效课堂是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的统一。
3.优化一个教学条件
没有条件保障的高效课堂,往往是艰难而迟缓的,常常是有心动却难行动。要加大教學投入,努力实现三个保证与三个争取。三个保证是:保证班班有多媒体,利于情境创设、目标问题(或导学案)呈现、学习展示及实施当堂测评等;保证班班有图书角,配齐必备阅读资料,利于学生自主拓展学习;保证基本实验设施及仪器药品齐全,利于学生动手探究学习。三个争取是:争取小班化教学,利于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争取班班有实物投影仪,利于学生交流学习;争取网络班班通,并为每个学习小组配备移动电脑,利于学生“微课程”学习。
4.建立一个激励机制
没有激励机制的高效课堂,往往是冷漠而脆弱的,常常是被动而始却因缺少内驱动而终。要建立奖励制度,形成健康的激励机制。高效课堂奖励制度要始终弘扬一个主旋律,即对减负增效、提高育人质量者予以奖励。鼓励教师真实施素质教育,真以学生为中心,真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真的是通过提高每一节课堂效益提高教育质量。
5.明确一个教学形式
没有教学形式的高效课堂,往往是无载体而难实行,常常是喊在嘴上多而落在教学少。学校要求教师“一刀切”地推行同一种高效课堂模式显然是不妥的,但学校明确教师高效课堂基本形式却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有利于引导教师正确认识高效课堂,更有利于促进教师科学实施高效课堂。学校对高效课堂基本形式要求应紧紧围绕六个字:疑(将教学目标变为有趣问题,展示给学生,明确学习、思考方向)、学(问题指导下,学生开展自主或合作学习活动)、展(学生个人或学习小组,对问题解决成效展示分享,并就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疑问)、导(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启发、引导,直至疑问解决的过程)、结(对目标问题解决方法、过程、结果及启发等进行整理归纳,形成结构化知识、逻辑化思维方法及积极情感态度等重要结论的过程)、评(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测评,并针对测评中暴露的问题,开展纠错补缺活动,学习评价应贯穿教学始终)。
6.确定一个评价标准
没有评价标准的高效课堂,往往是无导向而低质的,常常是在惟妙惟肖中开场却在失魂落魄中谢幕。高效课堂评价标准要回答好五个问题:一是为何学?解决学习兴趣问题。要关注每个学生,激发每个学生,让好兴趣贯穿教学;二是学什么?解决学习目标问题。目标确定要结合课标、教材与学情,且要兼顾全体与个体;三是怎么学?解决方法问题。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让学法推动教学;四是学多久?解决学习效率问题。要注意各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讲究有效性,让效率促进教学;五是学得怎么样?解决质量监控问题。每节课都要有质量意识,做到当堂教学,当堂测评,保证学习质量。
7.做好一个示范引领
没有示范引领的高效课堂,往往是随意而狭隘的,常常是在自以为是中开局,却在大相径庭中结束。做好高效课堂示范引领,需要三个发挥:一要发挥校外名师引领作用,让教师观摩校外名师的高效课堂,提高教师视界,丰富教学愿景,引领教师不断追求更为科学的高效课堂,避免出现井底之蛙现象;二要发挥校内名师的示范作用,鼓励校内名师上好公开课,让教师学习本土的高效课堂,启发教师思考,拓宽教学渠道,引导教师努力建构更为适切的高效课堂,避免出现东施效颦现象;三要发挥领导班子的带头作用,校长与班子成员要率先上好高效课堂研讨课,发挥学校领导带头作用,带动教师积极建构更为扎实的高效课堂,避免出现虚与委蛇现象。
8.强化一个过程管理
没有过程管理的高效课堂,往往是散漫而无序的,常常是在轰轰烈烈中开始却因无管理助推而止步。一方面要在高效课堂背景下完善教学常规,形成高效课堂教学常规要求,让教师认同并逐步成为自觉;另一方面要强化过程管理,把高效课堂管理与引导结合起来,让管理成为高效课堂的催化剂,使高效课堂工作始终有热度、有效度。
9.扎实一个校本研修
没有校本研修的高效课堂,往往是有心而无力的,常常是在下定决心中开始却在手足無措中停止。高效课堂一定是建立在教师良好专业素质之上的,而教师良好专业素质又一定是建立在良好的校本研修之上的。首先,校本研修内容要有针对性,要把课标学习、教材把握、教法探索、学生研究等始终作为校本研修的重点,这是基础。其次,校本研修方式应具有灵活性,要采取个人自学、集体学习、走出去请进来、展示交流等多种形式,让教师乐于参与。再次,校本研修效果讲求实效性,校本研修的实效在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显现在课堂教学中,检验的唯一标准是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
10.打造一个教学团队
没有教学团队的高效课堂,往往是孤独而无助的,常常是在单打独斗中开始却在孤立无援中结束。我们需要出类拔萃的骨干教师引领高效课堂,但我们最终目的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百花满园”。要发挥骨干教师引领示范作用,要鼓励更多教师参与到高效课堂建设中来,要建成高效课堂共同体,把教师队伍打造成高效课堂建设团队,实现高效课堂效益最大化。
二、教师建设高效课堂十件事
1.正确树立高效课堂观念
教学观念是建构高效课堂的先导。树立正确的高效课堂观念,需要实现六个转变:一是由“一阵风”向一以贯之转变。高效课堂要防止出现“一阵风”的敷衍行为,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一以贯之地建设高效课堂。二是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高效课堂要改变只关注教学预设不关注学生反应的现象,应真正让教学建立在学生基础之上。三是由强迫学习向意义学习转变[2]。高效课堂要解决教师强迫学生学习的问题,真正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意义,从内心发出浓厚的兴趣。四是由套用模式向特色发展转变。高效课堂要解决脱离实际、生搬硬套的问题,要把别人成功的好模式与自己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并逐步形成个人教学特色。五是由重讲向重听转变。高效课堂要改变过于注重热闹的讲述、展示与表演,却忽视静静的倾听、内化与思考的现象,把静静地倾听与深深地理解作为“学”的前提[3]。
2.不断增强教师教学魅力
教学魅力是建构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高效课堂首先应该是有魅力的课堂,这个魅力说到底是由教师人格魅力决定的。教师要不断增强人格魅力,做好“四有”之人:做有规则的人,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做有规律的人,遵循昼行夜伏自然规律,坚持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身心健康;做有爱心的人,不会爱自己哪会爱亲人,不会爱亲人哪会爱学生;做有正能量的人,有美好的理想、健康的师德和人格,让学生愿意跟随效仿,积极影响学生向上。
3.严格落实课程标准要求
课标是建构高效课堂的核心标准。严格落实课标要求,须达到四个明确:一要基于课标,明确本节课学生最低应该获取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二要基于课标,明确本节课学生获取知识与能力、最适切的途径与方法;三要基于课标,明确本节课可以创设何种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以积极情感态度主动参与学习,同时明确本节课可以进行何种心灵启发,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得到熏染与启迪,从而形成一定的积极情感与价值观;四要基于课标,明确本节课三维教学目标的逻辑关系,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呈现出来。最好将三维目标问题化,并按照逻辑顺序与教学实际需要,逐一呈现或提出。
4.准确把握学科教学逻辑
学科逻辑是建构高效课堂的重要基础。准确把握学科教学逻辑,须做到四个清楚:一是基于课标,清楚学科教学的主要逻辑。学科教学逻辑主要包括学科课程性质、学科的功能定位、学科课程内容的特点、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等[4];二是基于教材,清楚本节课教学在本学科、本学段的地位与作用;三是基于教材,清楚本节课教学知识的逻辑关系。要围绕教学目标,合理取舍,丰富和充实教材,以形成本节课学科逻辑关系,建立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四是基于教材,清楚本节课主要教学问题。要做到教学内容问题化,问题关系递进化,问题呈现趣味化。
5.倾心了解学生心理需求
学生心理需求是建构高效课堂的唯一基点。倾心了解学生心理需求,须扎实两个结合:一是整体了解与个体了解相结合。教育的理想状态是因材施教,但在班级授课制下,因材施教的理想状态往往是因学生整体需求施教与个体需求施教的统一。因此,了解学生心理需求必须将整体与个体相结合。二是学习了解与情感了解相结合。新的学习是在已有学习基础上进行的,而所有的学习都是在情感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了解学生心理需求还必须将学习与情感相结合。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让新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学习基础之上,课堂教学就会水到渠成。了解学生对什么关注、对什么感兴趣,让新的教学建立在学生情感需求之上,课堂教学就会有的放矢。
6.潜心设计课堂导学案
导学案是建构高效课堂的主要载体。教师潜心设计导学案,须抓住三个关键:一是学习目标的制定。课堂学习目标是学生一节课学习的归宿与愿景。学习目标的制定须研读课标、研读教材、研究资源、研究学生,按照学生知能基础与心理基础,将课标“三维”要求学生化(学生看得懂、够得着、做得到)。二是学习流程设计。学习流程一般包括制定目标、明确任务,制定计划、独立学习,同伴互助、合作学习,交流分享、质疑讨论,无解难点、请师解惑,整理所学所得、形成结构知识,进行学习测评、及时抓差补缺七环节。三是课堂测评设计。课堂测评是高效课堂的试金石,应贯穿课堂教学各环节。课堂测评应灵活多样,采取口试、笔试、动手操作测试等相结合。导学案编制要发扬团队精神,集中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大学科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力争校内完成,学科教师共享。小学科以联校为单位,跨校完成,学科教师共享。
7.用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建构高效课堂的内在动力。用心激发学习兴趣,须坚持五个注重:一是注重教学感召,让学生觉得学习有吸引力。教师激情四射、博闻强识、深入浅出、富有教学艺术,必然对学生产生深深的吸引。二是注重情境创设,让学生觉得学习有意思。顺着学生好玩、好奇、好动的天性,将有益的玩乐、趣闻及活动融入情境创设,抓住学生追星、网游、新潮的特点,将正面的名人明星及积极的网络元素与流行文化融入情境创设,这样的教学必然五彩缤纷。三是注重联系生活,让学生觉得学习有意义。始终把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联系在一起,这样的教学必然富有价值,让学生觉得学习有意义。四是注重多样学习,让学生觉得学习有乐趣。把默默的倾听、静静的阅读、深深的思考、积极的探究与大胆的讨论、自信的展示、规范的实验、有序的活动结合在一起,这样的教学必然丰富多彩。五是注重赏识,让学生觉得学习有信心。以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视角,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点滴进步与微小闪光,及时予以赏识与鼓励,这样的教学必然充满期待。
8.精心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建构高效课堂的显著特征。精心组织学生自主学习,须突出三个重点:一是任务驱动。学生不知道学什么,自主学习就会因缺乏驱动而搁浅,应让学生知道自主学习的具体任务是什么。二是资源支持。学生没有必要学习条件可利用,自主学习就会因失去支持而瘫痪,应让学生知道哪些学习资源可利用。三是方法保证。学生不知道怎么学,自主学习就会因缺少方法而停滞,应让学生知道用什么方法学习。要让学生懂得自主学习的一般层次是:自己独学-同桌对学-同伴群学-教师导學,独学是核心基础,对学、群学与导学都是围绕独学的需要展开的。要让学生知道自主学习的一般过程是: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学习活动-效果评价。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一般包括搜集资料、阅读思考、动手实践(实验)、讨论质疑、归纳整理、应用提升等。
9.择机进行教师引导教学
教师导学是建构高效课堂的根本保证。择机进行教师引导教学,须遵循三个原则:一是瞅准时机,雪中送炭。导在独学无措时,导在争论不休时,导在群学无解时。二是惜言如金,画龙点睛。教材上有的不讲,通过独学、对学、群学能解决的问题不讲。讲情境创设,讲方法引导,讲学生激励,讲全班学生都无解的问题结点。三是因势利导,顺水推舟。面对突发的与教学预设相悖的事件时,要处变不惊,及时调整教学预设,要顺势而为,既把预设与生成的矛盾化解于无形,又把预设与生成的冲突转化为新的教学契机。
10.努力形成个人教学主张
教学主张是建构高效课堂的灵魂。教师没有个人教学主张,高效课堂就可能生搬硬套,最终成为一场东施效颦的闹剧。教师努力形成个人教学主张,须把握三个层面:一是读书学习。每本教育经典都蕴含着独到的教学主张,读教育经典既是与他人教学主张对话的过程,也是为个人教学主张埋下种子的过程。二是教学实践。教学实践不仅是检验他人教学主张的过程,更是个人教学主张萌发的过程。实践要走好“三步”:指导,以他人教学主张或受他人教学主张触发的个人教学思考指导教学实践。检验,在教学实践中检验他人教学主张或个人教学思考是否有效。创新,在生动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创新、丰富个人教学主张。三是反思提炼。反思提炼不仅是对已发生的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完善的过程,更是个人教学主张形成的过程。提炼要达到“三出”:写出来,教师有了个人教学主张,一定要用笔写出来;讲出来,个人教学主张一定要讲给学生听,接受教学检验,一定要讲给同伴听,接受同行的评判;发出来,个人教学主张一定要通过报刊、著作等媒介发表出来,只有公开发表,你的教学主张才有机会得到业内承认,才能成为独特的教学主张。
参考文献
[1] 丁吉念.校本研修八项注意[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2(9).
[2] 季苹.让知识的学习变得“有意义”[J].人民教育,2014(12).
[3] 高益民.“学”的革命[J].人民教育,2014(1).
[4] 施茂枝.沟通学科逻辑与心里逻辑[J].人民教育,2014(1).
【责任编辑 王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