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实验贯穿课堂

2016-05-10 08:59朱红斌
新课程·下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锌片稀硫酸铜片

朱红斌

【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内容是现行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2专题2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的第一节。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力求实现“课程的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电化学知识涉及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和生活有关。因此,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整个中学阶段重要的化学基础理论之一。学好电化学理论,将为学生解决生产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好化学电源和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探究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明确原电池的化学原理;判断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实双主(学生为主、实验为主)一本(教本)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初步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方法,学会运用实验法、对比法、分析法等研究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体验参与获得知识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培养学生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实践的科学方法;训练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与人沟通、争辩、交流的勇气。

4.科学方法:学生通过确定问题、设计方案、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总结与评价的研究性活动,体验“问题—实验—观察—抽象”的科学研究方法。

【教学程序】

(一)创设学习情境

格林太太是一位漂亮、开朗、乐观的人。当她大笑的时候,人们可以发现她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中镶有两颗假牙:其中一颗是黄金的——这是她富有的标志;另一颗是不锈钢的——这是一次车祸后留下的痕迹。

自从车祸以后,格林太太经常头痛、心情烦躁、夜间失眠……医生搅尽脑汁,格林太太的病情仍未好转……

一位年轻的化学家来看望格林太太,并为格林太太揭开了病因。

【设疑】化学家发现了什么?你能为格林太太开一个药方吗?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学的中心是实际生活”,教师在实际生活中去选定某些典型的事实,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转化成强烈的求知欲。)

(二)【原电池原理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并派代表发言,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应引导学生观察锌棒和铜棒上有无气泡产生。

探究1:把铜片插入稀硫酸中,观察有什么现象?

结论:无现象——不能置换酸中的氢,因为铜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氢的后面。

探究2:把锌片插入稀硫酸中,观察有什么现象?

结论:锌片附近有气泡产生——能置换酸中的氢,锌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氢的前面。

探究3:把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同时插入到稀硫酸中,有何现象?

结论:铜片周围有气泡生成。

探究4:把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中间接上电流计,同时插入到稀硫酸中,有何现象?

结论:铜片周围有气泡生成,电流计指针偏转。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做实验,既让他们体会到实验的乐趣,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对信息分析处理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发明这么简单,从而得到乐趣,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思考讨论】1.铜片上的气体是什么?

2.氢元素原来以什么形式存在?

3.从电子得失角度分析,2H+-→H2?

4.电子从何而来?(用实物投影仪展示)

(这些问题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同时训练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与人沟通、争辩、交流的勇气,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播放课件】用Flash动画(铜—锌—稀硫酸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的微观过程)

【问题分析】因为锌比铜活泼,容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Zn-2e=Zn2+),电子沿导线流向铜片,电子流向铜片后,溶液中的氢离子在铜极附近得到电子产生氢气(2H++2e=H2↑),发生还原反应,因而铜片上有气泡产生。从反应可看出,锌片质量减少;铜片质量不变,[H+]减少。

锌片 Zn-2e=Zn2+ 氧化反应

铜片 2H++2e=H2↑ 还原反应

(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特别是内外电路中电子的传递不宜直观感知,易造成认知障碍,利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深刻地来认识原电池的原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建立正确的微观化学反应。)

【小结】像这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为原电池的负极(即Zn一极),该极的反应为负极反应(Zn-2e=Zn2+);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为原电池的正极(Cu一极),该极的反应为正极反应(2H++2e=H2↑);正负极反应总和为电极总反应(Zn+2H+=Zn2++H2↑)。

原电池工作原理:相对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较活泼金属(负极)通过外电路流向相对不活泼的金属(正极)。

(四)【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的实验探究】

(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老师巡视时应肯定学生的正确操作,指出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实验步骤:1.将两铜片用导线连接,插入到稀硫酸中有何现象?可得到什么结论?2.将两锌片用导线连接,中间接上电流计,插入到稀硫酸中有何现象?可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原电池构成的条件是: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较活泼的金属和能导电的非金属)做电极,较活泼的金属为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实验步骤:3.把稀硫酸换成酒精又有什么现象?

结论:两极之间充入电解液。

实验步骤:如果Zn与Cu分别装在两个烧杯中又有什么现象?

结论:形成闭合回路。

实验步骤:将Cu与C同时插入到稀硫酸中有何现象?可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原电池的反应必须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而这里让学生通过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的探究实验,从实验观察现象中得出结论,推导出形成的条件,通过对比的方式和讨论的形式,从而实现突破重难点的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尝试、探索的精神。)

【练习巩固】1.下列哪些装置能构成原电池(课件展示)

(本题是为了巩固原电池的条件而设,同时培养学生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实践的科学方法。)

2.请学生为格林太太开药方:由于金与铁(钢的主要成分)是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唾液中含有电解质,故构成了原电池,产生了微小的电流,使格林太太头痛,因此必须换掉一颗假牙。

(本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答案可多个,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研究性课题】

【作业】

1.课本P461。

2.请学生回去做一个水果原电池,用品:西红柿、铁线一段、铜线一段、导线、耳机。

3.研究干电池的组成,判断干电池的正负极材料、电流方向、电子流向,并写出电池正负极的电极反应、电极总反应;通过研究试分析回收旧电池对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有哪些重要作用。请设计如何充分利用旧电池使其变废为宝。

(结合实际情况,根据教材相关内容提炼研究性课题,其意义有:一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二是深化高考内涵,三是渗透研究性学习方法。这样既贴近实际,又紧贴教学与高考,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开放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处于帮助、引导的位置。进行探究性实验时能够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小组的合作与交流最终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学会合作、共享成果的意识。使学生在本节课中认真听讲,兴趣浓厚,气氛活跃,发言积极,乐于探究,学会竞争,善于合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编辑 尹 军

猜你喜欢
锌片稀硫酸铜片
水工建筑物止水紫铜片施工渗漏防治
去除稀硫酸中游离氯方法的对比
“果蔬电池”求真趣
对铜锌原电池实验中锌片表面产生气泡的原因探究
氯碱工业稀硫酸回用于联二脲的生产
香瓜变电池
硫酸亚铁水合物在稀硫酸中溶解度的测定及其晶体存在形式
浅谈浓硫酸和稀硫酸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