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西尔符号哲学的教育意蕴

2016-05-10 08:59田密
新课程·下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人性符号文化

田密

摘 要: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在《人论》一书中,指出“人是符号的动物”,巧妙地把“符号”作为人与动物的区分点。教育归根到底是人的活动,教育的基本问题是人的问题,对人的不同认识和理解,必然会对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教育产生不同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符号;文化;教育;人性

恩斯特·卡西尔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著有《符号形式的哲学》《人论》等重要著作。在这些著作中,他指出人是符号的动物,人类文化哲学是符号形式的哲学。“符号”是其符号哲学的核心概念,通过符号,让我们更好地找到人和动物的区别所在,也给我们重新认识和理解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一、人—符号—文化: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回答“教育是什么”的问题。在传统的研究中,教育被看作生产力或上层建筑,然而教育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活动,教育的组织者和参加者都是人,那么对教育本质的探讨应该从人的本质出发。

卡西尔在其符号哲学体系中将“人”“符号”“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人通过符号理解文化、创造文化,进而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寻求自身的自由和解放;通过符号,我们表达思想、情感、观念等,诸如诗歌、舞蹈、音乐等符号形式。我们人类生活在一个由语言、宗教、艺术、神话等组成的文化世界之中,我们的世界是一个符号的世界,我们人是一个符号人。斯普朗格也曾说:“教育也是一种文化活动,这种文化活动指向不断发展着的主体的个体生命生成,它的最终目的,是把所有文化的真正富有价值的内涵分娩于主体之中。”

人既然是文化的产物,人性即是文化性,因此教育就是一种使人“文化化”的过程,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传递符号、生成文化的活动。总而言之,教育本质的逻辑起点是人的问题,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传递、生成文化的活动,并通过这种符号活动,实现人自身“文化化”的过程。

二、教育目的新探:培养“符号人”

人类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人们对于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在观念上有一定的预期结果或理想形象,这种预期的结果或者理想的形象就是教育目的,而教育目的又是直接指向人身心发展的,人的身心发展离不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和制约,这就要求教育对人才培养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卡西尔把人定义为“符号的人”“文化的人”,我们人类生活在一个由政治、文化、经济等构成的符号(文化)的世界里。对个体发展而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成为一个“符号”的人,即是使人的思维语言、情感、理解力、写作表达等能力得到发展,从而适应社会生活,得以良好地生存和发展。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进步也同样需要教育培养出“符号人”,受教育者通过教育活动,发展社会交往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乃至生存的能力,从而创造文化,促进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符号人”。

三、文化的诉求:新的课程观

卡西尔在《人论》一书中写道:“科学在现象中所寻求的远不止相似性,而是秩序……在各种自然事件—天体的运行、日月的升落、四季的变换之中,存在着一种规律性,存在着某种一致性,这是人类最伟大经验之一。”即指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身的规律性。那么,关于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内容的组织也应该有一定的秩序,遵循一定的规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帮助学生认识、掌握自然世界以及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从而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实现对整个符号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学校课程内容的选择不仅要考虑知识内在的规律,还要考虑学生自身学习的规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育的对象,学校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都应该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充分结合他们的兴趣爱好,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其积极地去学习、思考、创造。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文化的世界,是一个符号的世界,也是一个丰富多彩、不断发展变化、日新月异的世界,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变化,我们选取的知识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人是社会中的一员,始终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那么教育对人的培养,应该使其能适应社会生活,即“要使学生获得对社会各种文化、符号的理解,形成关于社会的正确价值观念;具备一定的社会认知、社会判断和有效参与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

[2]翟楠.知识与知识观及其演变的教育意蕴[J].教育学报,2008(1).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人性符号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学符号,比多少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符号的由来
谁远谁近?
变符号
功能与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