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分析

2016-05-10 08:59董永杰
新课程·下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新课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董永杰

摘 要:我国的教育改革经过多年的开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我国当前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已成为学生未来发展所必须要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加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效率,显现出了极大的必要性,将围绕着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展开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已不再仅仅停留于应付考试与基本的知识传授层面,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更加强调兴趣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摒弃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对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特点

1.综合性与发展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的课程,教学内容涉及众多学科的相关知识与内容,并且能够在社会众多领域中得到应用。与此同时,在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更新与发展速度飞快,硬件设备与软件技术方面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信息技术及相关知识更新的周期极大缩短,这也决定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必然要随之不断进行更新与调整,具有明显的发展性特征。

2.实践性与合作性

信息技术本身是一门对实践性与应用性要求较高的课程,其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与实际运用的能力,尤其是一些软件的教学,学生如不能亲自进行操作练习,单凭教师讲解与示范是难以有效地理解与掌握的,因此,学生个体的实践操作练习是十分重要的。与此同时,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常需要学生通过运用信息资源与相应工具软件进行问题的发现、分析与有效解决,在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分类、对比、分析以及利用相关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小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通过良好的协作配合,共同完成教师所交代的学习任务。

二、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避免的误区

1.过度强调自学,缺乏有效的引导与激励

目前在一些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过度强调自学的误区,教师将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从课堂教学一开始便布置下自学任务,让学生自己通过教材阅读进行学习,教师仅仅在进行简单提问后,便又让学生自己进行上机操作练习,整个过程缺乏有效的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调动,在教材内容阅读过程中缺乏兴趣,一些学生急于上机操作,往往不能认真仔细地阅读教材,并通过主动思考去消化和吸收教材中的知识点内容,自学效果自然不理想。同时,课堂教学缺乏互动性,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也不能通过有效的激励,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这也使得一些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产生沮丧情绪,学习兴趣也随之下降。

2.小组合作学习缺乏规划,可操作性不强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手段,但一些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缺乏规划,小组分配十分随意,常会导致小组成员在水平与各方面能力上的配置缺乏合理性,无法保障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加之教师在进行分组后对于学生讨论与合作的组织与协调不足,使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可操作性不强,难以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

3.忽略成果的汇报展示,难以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部分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忽略学生创作成果的汇报展示环节,即使在教学设计中设计了汇报展示环节,也往往会因为赶时间而简单带过。汇报展示环节是学生展示创作成果,进行作品评价,实现自我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的缺失必将导致学生自我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也将抑制学生审美观、价值观的成长,难以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学习与创作不能完全投入,不仅对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十分不利,也将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

三、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建议

1.合理安排自主学习,加强实践操作

在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应把握好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方式,要通过有效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之后适时为学生布置自学任务,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或提示关键点的方式,为学生指明自学的目标,避免学生自学过程的盲目性,并让学生在自学中体会探索与收获的乐趣。教师还应把握好自学的度,合理控制自学时间,避免自主学习的过度运用。实践性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把握好学生实践操作的环节,要保障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实践操作练习,在实践中消化相关的理论知识,并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与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在学生完成课堂任务或作品创作时,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并激发学生主动实践的热情与信心。

2.从兴趣培养着手,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着力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来。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并且其与现代科技的前沿息息相关。如教师善于挖掘,能够从中找到许多学生感兴趣的信息与内容,由此切入进行课堂教学,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向学生展示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前沿科技成果,或展示一些优秀且具有感染力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或选取一些相关的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游戏中锻炼学生的计算机操作与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3.合理规划,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

教师要提高运用合作学习手段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充分合理的规划,平衡小组的结构分配,使所有小组成员都能够在合作中得到提升,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通过共同的协作完成教师所设置的任务,在满足学生成就感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乐于合作、善于合作。此外,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还应该积极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通过组织一系列小活动或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集思广益,也可以发挥个性大胆创作,并通过教师计算机将作品展示在所有学生面前,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所创作的作品进行评比,并收入共享资源库中,以此来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进行作品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4.加强德育渗透,提升学生信息道德水平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隐患,网络中一些不良信息极有可能在学生进行网络应用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利影响,甚至造成学生走上网络犯罪的道路,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基于此,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德育的渗透,使学生明确信息技术及网络应用的正确规范,提升学生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诱惑与干扰的能力,并以身垂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质与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规范自身的网络行为,也为学生未来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牛思远.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课堂教学能力[J].新课程:中学,2014(2).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新课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