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2016-05-10 09:07黄倩
速读·中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要求朗读方法

黄倩

摘 要:本文就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论题。阐释了朗读的含义;说明了朗读的准备的过程及朗读的具体要求;论述了朗读的具体规则及方法。

关键词:朗读;准备;要求;方法

一、朗读的含义

朗读是一个“取他人所作,由自己所读,为别人所听”的过程。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就学习语文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要求学生从小养成正确朗读的习惯,还要求读书必须逐字逐句透彻理解,进而深入体会,反复揣摩。他说: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这样,我们可以深刻领会其材料的意义、气韵、节奏,产生一种“立体学习”的感觉。

二、朗读的准备过程

教师授课没有准备不行的,教学效果就不好。朗读也不例外,要使朗读成功,不下一番功夫是不行的。那么,朗读前应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1)反复阅读,深入理解。反复阅读作品,这是朗读好作品的基础。熟悉作品,掌握作品,掌握作品的精神实质,朗读的技巧就比较容易发挥,而深入理解作品是朗读好的关键。没有这个过程,就不能体会作品中精辟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因此,对作品理解越深,朗读的效果就越好。实践证明,朗读任何作品,只有朗读者理解作品,并被作品感动了,听众才能受到感动。

深入理解作品,不但要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作者的思想,作品歌颂了什么,反对什么,还要分析情节结构是怎样高低起伏地发展,人物的性格在哪些方面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哪里是细节描写,各种表现手法怎样为人物和主题服务,状物写景有哪些特色,起了什么作用,语言运用有什么特点,词语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修辞色彩如何等等。

(2)展开想象的翅膀,置身作品的意境之中。作家凭借各种具体的感性材料,展开想象、联想,然后通过自己所描绘的生动形象、丰富的生活,把深邃的思想告诉读者,影响读者。朗读者要再现作家蕴含在作品中深湛的思想和美好的感情,要朗读得非常生动,也离不开运用想象。朗读者应置身作品之中,凭借丰富的想象,体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作品中所描写的情景、人物,甚至人物的音容笑貌,都应仿佛历历在目。这样,朗读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自然地产生共鸣,才能把听众带到作品的画幅中去。想象愈丰富,愈细致,就愈能增加真实感和亲切感,朗读越有感召力。

三、朗读的具体要求

朗读时全凭有声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作品的思想和感情能不能得到准确、生动感人地表达,还要看朗读者掌握语言和运用语音的水平如何。

首先是咬准字音。就是要按普通话语音的声母、韵母、声调来读准每一个字音。朗读时要尽量克服方言的影响。其次是念准词句。每篇文章都是用词和词组连成句子来表达思想的。朗读时要把词、词组、句的关系读得清楚明白,不能随意断词破句,违背原意。最后是善于运用语音。朗读,不但要让别人准确理解作品,还要让别人深刻地感受作品。运用语音技巧的好坏直接影响朗读的效果。

四、朗读的具体规则及方法

(1)读音准确。用普通适,声、韵、调均准确。

(2)轻重分明。即指对轻音、重音的确定和发音时的准确把握。重音也叫重读,说话人根据表达语间和感情的需要,故意把某句话、某个词组、某个词或某个字说得重一些。表现为发音时扩大音域和延续时间,同时增加强度,即表现为“音量”的加强和“音长”的延长。

同样一句话,如果把不同的词或短语确定为重音,由于重音不同,整个句子的意思也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①我请你吃饭。(请你的不是别人);②我请你吃饭。(怎么样,给面子吧);③我请你吃饭。(不请别人);④我请你吃饭。(不是请你喝茶)。

表达上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1)加强音量法。即把重音读得重一些,响亮一些。

(2)拖长音节法。即把重音音节拖长,给以强调。

(3)一字顿歇法。即把要强调的字词前后都做必要顿歇,使语言更清晰有力,真挚。

(4)平直调是指说话时句子从头至尾语调平直,没有显著的高低变化,它的特点是整句话语语气平缓,表示庄重、严肃、厌恶、冷淡和一般的叙述说明的意思。如:①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周总理,你在哪里》;②(我懒懒地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字底下一个来回么?”《孔乙己》;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握也不再问,仍然慢慢地算他的账)《孔乙己》;④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花园,相传叫做百草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⑤快慢相宜。朗诵的速度是由作品思想内容、人物性格、人物年龄、人物感情、语句的性质等因素决定的。速度恰当,就能表达作品的不同情境,产生良好的效果。

3.注重速度

朗读的速度大体可分为快速、慢速和中速三种,具体如下:

(1)快速。叙述比较紧张或急剧变化发展的场面,表现紧张、焦急、热切、惊惧、欢畅的心情,刻画人物的机警、活泼、年轻,以及表达作者抨击、斥责、质问、雄辩的感情。

(2)慢速。叙述比较平静、庄重和追忆、沉思的场面,表现苦恼、绝望、悲愤、沉重、缅怀、悼念的心情,用于作品中的发人深省的警句、庄严号召以及老年人的语言描写等。

(3)中速。一般的记叙、说明、议论的句子,以及感情没有突出变化的地方。例如,都德《最后一课》在写小弗朗士感到课堂气氛不平常后,“我正想着这些的时候,忽然听见老师叫我的名字……我听见韩麦尔先生对我说:“我也不责备你……”。这段话的开头,“我正想着这些的时候”是一般的说明,可用中速读。“忽然听见老师叫我的名字”这句话朗读速度应稍微加快,以表现他骤然紧张的心情。

总之,朗读的高低、停顿、快慢、重音、语调以及特殊手法的运用,都不是孤立地、单一地出现的,而是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求达到和谐统一,逼真动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傅克斌,语文教学应明确朗读的重要性《语文学刊》,2009年9月

[2]张梅主编《演讲与口才》河北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

猜你喜欢
要求朗读方法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简议小区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使用的要求及其措施
试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黔东南日报》:地方报纸重大主题报道的选题与采写技巧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