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丽红 刘政
“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这一原则告诉我们一个好的班主任要在“导”字上下深功夫。“导”什么?怎么“导”?所谓“五导”是指舆论引导、学习辅导、行为诱导、心理疏导和思想开导。
一、舆论引导,树立正气
在集体中,健康的舆论能扶正压邪,鼓舞人心,成为形成和巩固班集体的强大力量。健康的舆论反映着班集体的利益及道德水平,有利于形成良好风气,使集体保持一种精神饱满、积极向上、人人争当先进的积极态势。因此班主任必须针对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恰当而又灵活地采取有效途径培养正确、健康的舆论,抵消和压倒不健康舆论的消极作用,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充分发挥环境资源的教育功能,如精心布置教室,有意识地装贴有关名言警句,开辟学习、评比专栏,做到艺术性与教育性融为一体,既美化环境又熏陶学生。把黑板报办成引导教育学生健康成长的舆论宣传阵地,既锻炼学生又教育学生。其次,及时组建优良的班委会和团支部,让那些品学兼优、集体荣誉感强、做事认真负责的学生当班(团)干,为学生起模范带头作用,有机地协调师生关系,并切实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二、学习辅导,增强学生的信心
学生在校主要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一个班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也受学习成绩的影响。初中学生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求知欲强,但由于学习基储家庭环境、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的成绩会相对落后或不平衡,从而会产生一种失败者的心态,这时如果他们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鼓励,便会无所适从或自抛自弃,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给他们指出人人都能成为成功者,都有成功的希望之外,还必须加强辅导,具体帮助,这就要求班主任及时全面地了解分析学生的成绩变化,既做学生学习的“导师”,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爱护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又做学生学习的“调度师”,协调各科作业情况,合理安排时间,并及时带着学生的意见要求与科任老师共商改进办法等。扫除了学习障碍,改进了学习方法,增强了学生的信心,教学质量才会全面提高。
三、行为诱导,融洽师生关系
为了学生能朝着好的方面发展,将来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学校总有许多规章制度要学生遵守。在当今社会现象、家庭状况与学校教育有一定矛盾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这也不行,那也不能,光靠苦口婆心地说教显然太无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应该给学生介绍、树立一些好的榜样。班主任生活在学生中间,是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最好的榜样。因此当好班主任的有效办法就是身体力行,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行为中去,即要求学生做到自己首先做到。如开会时与学生坐在一起听会,做操时站在队伍后面一起做,而不是在前台闲逛闲聊,也不是躲在远处偷偷监视;劳动时亲自动手,而不是只做“甩手掌柜”;为了使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自己就该对人有礼貌、谈吐文雅、外表端庄、衣着整洁。有些事学生可能道理也懂,但就是不知怎么做或不能控制自己,如果老师以身作则,学生就会模仿,并下定决心去做好,同时还能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融洽师生关系,增强老师的威信,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四、心理疏导,消除心理障碍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身心正处于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在心理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状态,再加上家庭的过分溺爱,社会的不良影响,往往使他们好逸恶劳,自我意识过重,承受能力极小,心理素质较差等。面对着学校烦杂的规范要求,沉重的书包,饱和的时间安排,有些学生往往会走向极端,一种是过份服从依赖,唯恐做得不够,整天只是机械式地埋头苦学;另一种是认为自己无法成才,成功无望,而对老师的教育反抗仇视,为所欲为,大有“唯恐天下不乱”之势,学习上只是敷衍,这些都是学生不良心理品质的表现。班主任应及时顺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发展规律,采取个别谈心,开展集体活动等各种方式进行引导和调适,并适当教给他们一些心理保健知识,不断提高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对外来刺激的忍受能力、对心理活动的平衡协调能力。
五、思想开导,卸去思想包袱
初中学生精力充沛,好动好奇,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但他们缺乏社会生活经济,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难免会对一些事情有不科学的理解或沾染上一些不良习气,有的甚至做些错事,从而陷入矛盾、痛苦、迷惘的境地,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对此,班主任不能只坚持原则,严格要求,而应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及时开导他们的思想,既不过分计较,也不过分急躁,而是帮助学生找出致错的根本原因,循循善诱地引导其改正,不让过去的失误、失败成为学生的枷锁,束缚他们前进,以免造成恶性循环。
坚持“五导”既是当好班主任的工作艺术性,又是当好班主任的勤奋努力的方向,能否坚持“五导”关键在于班主任的爱岗意识和敬业精神。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坚持“五导”。只要我们坚持了“五导”就能建立良好的班风,树立老师的威信,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充分的发展,真正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