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眸如镜般深邃

2016-05-09 10:28邢雪
小品文选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特雷斯作画眼神

邢雪

画面里,那些女孩安静地看着观众,明澈的瞳孔中没有哀伤,也没有欢乐;沉静的神情搭配着内敛的肢体造型,整个画廊都因为她们的存在而变得精致幽静。站在这里,仿佛能听到她们心中吟唱的空灵歌声,因为她们的眼眸,人们驻足于此。那眼神,仿佛能洞穿一切,看透路人心中的无限怅怀。

入夏,一个身着芭蕾舞裙的女孩形象悄然出现在里昂市的街头巷尾。她侧身背对观众,露出半个侧脸,眼眉低垂,亭亭如玉。随着她的出现,法国画家路易·特雷斯拉的油画展在此展开。

“我可以花整整一天的时间来画女孩的眼神,如果眼神是空洞的,那么这幅画就没有意义了。”穿着白T恤、牛仔裤的特雷斯拉坐在树荫下,与笔者攀谈起来。

“我喜欢用这种介于照片与绘画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人物,我希望人们在画廊里看我的作品时,不只是欣赏一幅画,而是在看一个人。”特雷斯拉用这样的方式实现与观众的交流,他专注于用细腻的笔触刻画年轻女子深邃的眼神和细微的表情。在他的画里,找不到粗犷有力的表达、张力十足的神情与动作,但依旧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那种震慑力来自于他的内心:“画画对于我来说,是建造一个自我世界的方式,这些画中的人物构成了我世界的一部分。”

比起居住在巴黎以畫画谋求财富和名气的艺术家,特雷斯拉实在是太低调了,他与雕塑家妻子隐居在法国中南部山中一个叫做欧布纳的小城里,每天潜心作画10多个小时。但简单的生活让他更有灵感,更能专心创作。他不爱社交,生来喜爱绘画。自12岁起,特雷斯拉就开始接触人物画,虽然从未接受过正统的美术教育,但对于美,他有着自己独特而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他深深沉迷于绘画的过程本身。

对于爱写作的人来说,写本身就是最大的奖赏;对于特雷斯拉来说,画的过程就是对他最大的奖赏。在位于欧布纳青山绿水问的画室里,他可以尽情挥洒自己对于绘画的热情,“我作画时只会感受到快乐”。

除了精神层面的愉悦,绘画为特雷斯拉带来的经济回报与他的付出却不成正比。在他40余年的绘画生涯里,有30年都过得相当艰难。那些岁月,画画只能给他带来微薄的收入。画壁画、教绘画课程、做摄影师,特雷斯拉做过各种兼职来挣钱贴补家用:“你看,我做的兼职也始终与绘画相关,我从没想过放弃作画。”他轻松地笑着说。

而他笔下的女孩,从不展露笑容。有法国艺术评论认为,特雷斯拉笔下的女孩忧伤而脆弱,带着一种受伤之后的悲伤色彩。“不,我并不忧伤。”特雷斯拉解释说:“我只是习惯了隐藏自己的情感,我也希望这些画中人能用一种不带感情色彩的中性目光,直面世界。”

为了达到这样的表达效果,特雷斯拉尝试过用各种方式刻画人物。他曾经一度模仿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的创作风格,但那样的作品始终让他觉得与画中人有距离感。于是,近10年来,他仔细比对不同的画笔、颜料、画布的材料及作画时所呈现的细微差别,融入自己的绘画技巧,力求绘画更加精致与细腻。他甚至花好几年的时间,研究如何画出清澈深邃的目光。在他的画笔下,一个个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他越来越懂得如何表现人物的神韵,尤其是对眼神的精雕细琢,从而为笔下的人物赋予新的生命力。

渐渐地,观众看到的不仅仅是画面了,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特雷斯拉更希望这些人物是一面面美丽的镜子,让观众在她们的眼中看到自己。

“这就是我与人交流的方式。”特雷斯拉说:“只需一幅画,不需要语言,人和人的交流就完成了,这种感觉很奇妙。”在他看来,这些画讲述的不是一个具体的故事,而是在表达一种可以感染所有人的情感。他用绘画在自己、模特和观众中间,建立起了特殊的情感沟通纽带。每每有观众在他的作品前动容或喃喃自语,更为他增加了创作动力。

“我希望自己80岁的时候,还可以每天不间断地画画。”保持创作的热情和渴望是特雷斯拉艺术生涯长久的根源。

今年,他的绘画之路有了一个小转折,他通过社交网站找到了两个中国模特,开始迎接创作的新挑战。特雷斯拉从前的数百幅人物画模特几乎都是欧洲人,中国面孔对他来说充满了新鲜感:“亚洲人的皮肤质感与欧洲人不一样,我需要用更丰富的颜色来呈现东方人的皮肤色彩和透明度,我也希望将来能去中国看一看。”

在特雷斯拉的新作中,黑发黑瞳的中国女孩与黄发彩瞳的欧洲女孩,目光一样深邃沉静,东西方的融合自然完美。“我会一直画下去。”这正是特雷斯拉前行的方向。

选自《人民日报》

猜你喜欢
特雷斯作画眼神
Song in a cup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生命的顽强
指纹来作画
巧巧手
空洞的眼神
我敢
借你一双慧眼
作画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