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恨交加的感性矛盾及“长宜子孙”的理性思考

2016-05-09 17:27王艳红
青年文学家 2015年32期

摘  要:《爱尔克的灯光》是巴金的一篇回忆性散文。爱恨交加的复杂情感及对“长宜子孙”的理性思考成为文中的两大支点。本文分析了巴金对旧家的不能忘却又憎恶的矛盾感情,并结合原文对“长宜子孙”四个字进行了深刻地剖析,进一步批判和揭露了封建主义思想的落后性和腐朽性。

关键词:感性矛盾;“长宜子孙”;反封建

作者简介:王艳红,宁夏医科大学文科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2-0-01

《爱尔克的灯光》是巴金1941年的一篇散文。文中很真切地反映了巴金的思想和创作的倾向。他的散文多是叙事性的作品,文笔细密,感情深沉,语言流畅,生动地写出一个生活片段或怀念某个亲人故友,表明自己的爱和憎的态度。《爱尔克的灯光》为人们正确理解巴金的创作,提供了一把很好的钥匙。

《爱尔克的灯光》用了很细密的文笔,入情入理地表达了对旧家的又不能忘却又憎恶的矛盾感情。作品是用今昔对比的方式写的,开始部分记叙他在离家十八年,重回旧地的矛盾心情,穿插欧洲古代传说故事,表达了他对不幸的姐姐的怀念,同时也对保留着旧制度的家乡表示了极大的失望。中间部分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对旧家族制度进行了再批判,表示了完全弃绝的态度。最后,他决无反顾地离开了这个旧家乡,从“狭小的家”走出来,飞进了“广大的世界”,他的精神获得了解放。自五四文化革命以来,反对封建家族制度,就成为反封建的一个中心问题。《爱尔克的灯光》一文,在憎恶旧家族制度的基础之上,显然还对于十八年“依然如故”的历史现状的强烈憎恶。巴金说,看到了旧的“家”,“十九年,似乎一切全变了,又似乎都没有改变。”“我痛苦地搓自己的手,不敢给一个回答。”如果说,《激流三部曲》通过对旧家族制度的暴露,表现了作者对旧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憎恶,那么,《爱尔克的灯光》是通过对“依然如故”的旧家族制度的暴露,表现了作者对于新的封建军阀统治的强烈憎恨。同时,《爱尔克的灯光》又很真切地反映了巴金对家乡有一种不能忘却的心情。作品采用欧洲古老的传说来作标题,很形象地反映了他的矛盾复杂的感情。家乡有骨肉相连的亲人,有爱尔克似的姐姐在盼望远游的兄弟归来。这就是家乡很值得留恋和回忆的原因。十八年后,他“走了很多的路”回来了,姐姐早已“寂寞地死去了”,这是“我们那个地方旧式女子的命运”,这样的“家”或“家乡”又怎么会令人心醉地向往呢?作者厌恶地说,“这不是我应该来的地方。爱尔克的灯光不会把我引到这里来的。”理智上他憎恶这旧家庭,感情上又把他实实在在地引到了“生我养我而且让我刻印了无数儿时回忆的地方”。他在这里“度过了五十个夜晚”,“花费了自己不少的眼泪和欢笑,也消耗了别人不少的眼泪和欢笑。我匆匆地来,也将匆匆地去。用留恋的眼光看我出生的房屋,这究竟是最后的一次了。我的心似乎想在那里寻觅什么。但是我所要的东西绝不会在那里找到。”这些叙述,都很清楚地反映了作者对于旧家的又不能忘却又憎恶感情。因此,作品所表现的这种复杂的心情,是真切的,是矛盾而不荒谬的,是许多人都能领会到的一种矛盾心情。

作品的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进一步批判和揭露了封建主义思想的落后性和腐朽性。“长宜子孙”的幻想对后人在长期封建统治的社会里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上至王孙贵族下至乡下的富裕人家,都有把一份“家业”传之万代的幻想。上一代人的这种幻想破灭了,下一代人又接着做这幻想的梦。这种幻想正是落后的停滞的封建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作者说,他的祖父凭空“造就了一份家业”,并在大家族的门口照壁上刻上了“长宜子孙”的家训,临死,他还“叮嘱后人保留着他修建的房屋和他辛苦搜集起来的书画,” “还周到地为儿孙安排了舒适的生活”。他的用意就是“长宜子孙”,但在事实上是“有害子孙”的。巴金很明确地指出:“财富并不是‘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倘使不同时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财富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只消耗在个人的利益上面”。此外,按照封建标准建立起来的这样的“甜蜜的家”,是不宜于子孙顺应社会潮流的发展而健康成长的,它使“许多可爱的年轻生命被摧残了”,使“许多有为的年轻心灵被囚禁了”,使子孙后代“在这个小圈子里面憔悴地捱着日子”。我们能从作者的这些议论里,体会出更广泛深刻的含义,“长宜子孙”的封建大家族,实在是残害子孙自由发展的“狭的笼”。小而言之,中国社会里,没有一个“长宜子孙”的封建大家族;大而言之,中国历史上也从来没有一个“长宜万民”的封建王朝。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在不断变化的历史潮流里,妄想建立起一种“万古不变”的基业,这是长期以来大大小小的封建统治者的一种幻想。这幻想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落后性、保守性和腐朽性。巴金对“长宜子孙”的封建家训的批判,触及了封建统治的根本性问题,它使作品增强了反封建的锋芒。

作品中作者的矛盾复杂的感情很激烈很深沉,反封建的态度很坚决很彻底,作者对停滞的十八年的历史所表示的憎恶,对新旧封建统治者所表示的厌弃,稍稍细心的读者,都能体会出来的。

参考文献:

[1]黄建国.《爱尔灯的灯光》——一把开启巴金精神之门的钥匙[J].名作欣赏,2005(7).

[2]李中阳.《爱尔克的灯光》主题今探[J].中国文学研究,1997 年第1 期(总第44 期).

[3]周效凰.“长宜子孙”之两点感悟——再读巴金的《爱尔克的灯光》[J].作家杂志,2008 N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