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平
摘 要:我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拥有众多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者区别在于前者是有形的,保护的原则主要是原封不动或者修旧,而后者是无形的,因此在保护上就相对难度较大,必须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文章主要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原则;保护方法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9--01
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存在于社会中的一些文化因子,但在历史的不断发展中,部分已经到了快要被人民遗忘的地位,而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文化是我们的象征,因此必须加强对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使得其可以一直流传下去。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
(一)本真性保护原则
本真性原则第一次被引入遗产保护领域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并在之后逐渐被完善,它认为在保护文化遗产的时候要保护原生的、本来的、真实的历史原物,保护它所遗传的全部历史文化信息,这要求在实际保护工作中要坚决反对混淆真伪的现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假活动,把原本文化进行随意篡改,失去文化原有的内涵和意义。
(二)整体性保护原则
一种文化的形成并不是零散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的代表性,因此在保护的时候要注重其整体性。非物质文化具有多种多样的艺术形态和文化内涵,并且根据不同的环境也呈现不同的状态,这些不同方面综合在一起就是一种文化的整体表现形态,因此,在保护的时候要倡导多方位、多层次的进行保护,确保文化的整体性可以最大程度得到保护,以最全面的形态传递下去。
(三)科学性保护原则
落实科学发展的保护观,必须正确处理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民间传统的活态文化,是一种不断发展的文化,因此在不同时代呈现出的状态也是不同的,在保护的过程中要做到科学性原则,这样做就是为了确保非物质文化作为发展着的文化的特点可以被保存下来,而不至于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一成不变。
(四)濒危遗产优先保护原则
我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而随着历史的长河不断推进,很多文化已经濒临灭绝,但是根据我国目前的社会现实,如果要对众多的文化一一进行保护,显然存在很大的难度,因此针对现实情况,在保护的时候尽可能优先濒危遗产,避免文化的遗失。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
(一)全面推进普查工作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众多种类,在进行保护工作的时候可能出现遗漏忽略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可以首先进行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在这之前应该做的是对文化进行分门别类的划分,根据其性质特点以及地域环境的不同进行分类。接下来根据不同种类安排不同工作人员小组进行,在此之前还要对于普查工作进行流程计划,确保其可以顺利进行。
(二)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四级名录体系
为了切实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避免保护工作走过场的形式主义,部分官员借保护工作的名义将文化商业化的现象产生,在保护工作的时候建立四级名录体系,就是国家、省、市、县级四级名录,形成从上到下的一个保护体系,国家的政策措施可以有效传达到下级部门,并且可以有效实施,从而真正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目的。
(三)认定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是一种发展着的文化形式,其载体是人,因此为了真正做到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工作,就要加强其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这就要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支持遗产的传承人以合理合法的形式组织的传习活动,经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另外要做到的就是尽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发展成为团体的形式,这样一来可以增大文化的传承性和影响力,使得文化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四)建设生态保护区、实现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其周围的生态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产生和传承都是生态环境的另一种表现方式,因此在保护的过程中为了尽可能本真性的进行传承,就要采取建设生态保护区、实现生态文化的方法,要做到点其实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环境较其他物质可控制较差,并且大的自然环境本身就很难控制,但是将环境空间缩小,在一个局部的环境中这种难度就会降低很多,在小范围的环境中,根据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使得其可以继续发展较长时间,并尽可能产生更大的影响,这样一来,就可以做到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使得其可以立体发展。
结束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世界各国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和保护的能力随着国家步入繁荣昌盛的现代社会获得了日益提高。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并且随着政府和人民对于其的重视程度和认识水平的提高,保护工作成效也非常明显,部分濒危文化在保护下也已经重回人们的视线之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熟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结合中国国情,发扬民族文化精神,建设新时期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观念和新方法,同时加大保护力度,使得更多的文化得到保护,并可以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碧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传科学保护原则与途径[J].科技视界,2014(02)
[2]潘刚.民俗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原则与方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02)
[3]汪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列举法国、日本、俄罗斯遗产保护方法[J].文艺生活旬刊,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