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的社区中建构理想家园

2016-05-09 15:20刘华青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7期
关键词:托妮莫里森社区

摘 要:托妮·莫里森《家》中,弗兰克和妹妹茜因得不到家庭温暖而厌家,长大后离家寻找理想家园,受尽艰辛和创伤后最终回家;在黑人群体,特别是黑人妇女的关爱中逐渐从创伤中走出,找到自我并构建起温暖有爱的“家”。小说表明,有爱的地方,才能成为真正的“家”;面对创伤,社区的温暖才能帮助黑人走出精神困境,找到精神家园。

关键词:托妮·莫里森;《家》;理想家园;爱;社区

作者简介:刘华青,女,河南民权县人,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专业:英语,研究方向: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7--02

引言:

《家》中,主人公弗兰克和妹妹茜自小感受不到家的温暖,想要逃离。长大后,弗兰克参军离乡;茜也被骗和丈夫到城市生活。但两人不但没找到理想的家园,反而使自己陷入更加糟糕的境地。战争让弗兰克精神出现问题,不能融入社会,只能在城市独自游荡;茜被丈夫抛弃,后被白人医生欺骗,险些失去性命。抱着奄奄一息的妹妹,弗兰克不得不回到儿时的家园,在其眼中“世界上最糟糕的地方”(P83)。正是在这里,两人身心逐渐痊愈,找到了家的感觉。小说名为“家”,虽只有一个字却意蕴深远。“家”是莫里森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意象。莫里森说,“家'……让我在房屋与家的隐喻之间做出基本的区分,帮助我澄清关于种族构建的思路”(赵宏维,2012)。可以说,莫里森的“家”和种族建构紧密相连。因此,对兄妹二人理想家园追寻的分析,有助于理解莫里森对黑人家园建构的思路,即在黑人普遍遭受创伤的社会,黑人应该如何建构自己的家园?黑人如何才能找到家?

一.逃离社区后的无家可归

小的时候,弗兰克和茜看到的是自己小家庭内的冷漠,并没有心思去体会社区的温暖,因此认为洛特斯无聊,想逃离家乡去寻找新的家园。但是,逃离社区后的他们并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家。

弗兰克参军去了朝鲜战场。战争中他不仅失去了仅有的两个朋友,还变得精神不正常,只好在城市中飘来飘去,“不是完全无家可归,但也差不多”(68)。后来遇到莉莉时,弗兰克觉得“好像自己回到了家”(68),没几天就像夫妻一样生活在一起。他们拥有自己的房间及基本的生活所需,女友莉莉有一份收入还不错的工作,一直在为买房子而奋斗。这似乎让他在城市中拥有了一席之地,不再像以前居无定所。但是同居的生活并没有让弗兰克体会到自己以为的“家”的感觉。这座城市里没有人关心他,就连女友莉莉关心的也只是赚更多的钱买房子。他在城市里所看到的世界只是黑白两色的,根本体会不到生活的多彩。没有人在意他内心的创伤,这个冰冷的城市并不能帮他从阴影中走出,也不能给他家的温暖。

茜从小就不喜欢洛特斯,嫌弃那里“没有人行道也没有自来水管”(44),没有机会读书。她自小没有主见,逆来顺受,没有自我。向往更好环境的她选择了一个看起来很体面的城里来的小伙子结婚,并追随他到了陌生的城市,不料没几天就被抛弃,只好自己找工作来维持生活。后来到一个白人医生那里做助手,不料医生拿她来做实验,险些丧命。在洛特斯,她一直在受别人指使,完全没有自我,以为在大城市里就能找到“家”。但是,在城市里,她遭受了更加严重的创伤,并没有找到理想中的家园。她将自己的受骗归结于没有小时候贫困的生活和没有受到良好教育,没有见识。但是再次回到家乡时,她的看法因社区女性的帮助而改变。

二.在爱的社区中建构理想家园

2.1.充满爱的社区

莫里森曾说:“事实上我的写作一直是关于爱或爱的缺失……写人们彼此间如何联系,失去爱或者抓住爱……写关于爱和如何生存,在这个我们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受害者的世界里怎样完整地生存下来”(Taylor-Guthre,1994)。这部小说也不例外。社区中的黑人或多或少都是种族主义的受害者,但面对苦难,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态度并形成了独特的人际关系。这是一个充满着爱的社区,在这个集体之家的人们懂得如何爱自己和彼此。弗兰克和茜一开始并没有发现黑人社区的可贵之处,在受到创伤后归乡的过程中才逐渐发现社区的温暖,可以说他们对社区重新认识并逐渐融入的过程就是他们的痊愈过程。小说中,莫里森着重刻画了社区中黑人,特别是黑人妇女的自爱和互爱。

社区中的黑人特别是黑人妇女充满生活智慧,懂得爱自己,爱生活和自己的文化。洛特斯的女人是以群体的形象出现的。她们很独立,从不允许别人来定义自己的价值:“你是自由的。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人,任何东西有义务拯救你……别让丽诺尔或者任何一个不值一提的男人决定你是谁”(130)。尽管经历过很多磨难,依然积极乐观的生活,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懒惰对她们来说岂止不能容忍……不管在地里、屋里还是自己的院子里,你都必须忙碌起来……她们说都不想在造物主面前解释自己如何浪费了一生”(127)。和弗兰克城里遇到的女友莉莉不同,她们没有被白人价值观同化,热爱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她们组成缝纫俱乐部,“不喜欢那些更喜欢时髦而柔软的毯子的人,专心制作她们的母亲在那段被富人称作大萧条,却被她们视为生活的岁月里教会她们的东西”(126),用旧衣服拼织成被子,这种场合下拼缝出来的被子代表对破碎生活回忆的整理,是对自己的个体、种族身份的认同(王守仁,吴新云,2013)。她们通过缝被子对自己的文化进行认同,同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充满艺术性创作的过程中拼凑美好生活。

团结互助是黑人的传统。小说中,弗兰克归乡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牧师洛克夫妇收留了弗兰克并给他准备了回家的盘缠;比利请弗兰克回家过夜并带他去买衣服;莎拉冒着被解雇的危险帮助弗兰克解救妹妹茜。正是由于这些黑人的协助,弗兰克才能带妹妹平安到家。黑人群体的团结互爱最主要体现在莫里森对洛特斯黑人女性姐妹情谊的刻画上。“黑人女性为了生存发展,发展了一种互助互爱的姐妹情谊”(Kolchin, 1993:18)。“对基督和彼此的奉献把她们聚集在一起,让她们远远超越了现实的际遇”(132)。她们像家人一样应对生活的苦难,让社区变得温暖,让彼此的苦难不再那么难以承受。弗兰克一家人从丽诺尔家搬出来时生活十分贫困,邻居们给予了他们很多帮助:“谁有多余的辣椒或者甘蓝,就会坚持艾达拿走。还有秋葵……以及别的不该被浪费的食物”(44)。甚至还有女人让丈夫去帮他们修理台阶。那里民风淳朴,对陌生人也很大方,会凑钱帮助陌生人离开。对一向瞧不起她们的丽诺尔,她们也很包容,丽诺尔生病后不计前嫌照顾她。她们的姐妹情谊更直接的体现在对茜的照顾上。知道茜生病后,她们主动去照顾她。“每个来照顾她的人在外表、衣着、说话方式、对饮食和药物的偏爱都不一样,但她们的共同点十分明显”(127),那就是她们“什么都拿出来与大家分享”(127)。她们轮流照顾茜,每个人都拿出自己的药方为茜治病;在茜身体好转后,她们一起帮助茜走出精神的困境,给茜灌输她们坚强独立的价值观,并给茜树立榜样,教茜缝被子等生活及谋求出路的本领。正是在她们的帮助下,茜完全康复,并且完全脱胎换骨,学会了自我拯救。

2.2.社区中家园的建构

黑人女性协力帮助茜,不仅治愈了她的身体,还帮她走出精神创伤。“这些女人对待疾病的方式就好像它是公然的冒犯,不被鞭子抽一顿不会老实”(124),看到这些女人严厉的关爱,茜也变得坚强起来,为了治病不再在意别人的眼光。女人们教育从小一直任凭别人摆布的茜去做一个自由的人,“那个自由的人就在你内心某处,找到她,让她在这个世界上做点儿有意义的事”(130)。看到周围的这些女性“没有一个是柔弱而愚蠢的”,茜逐渐意识到她的被骗也不是因为教育的缺乏,因为周围帮助自己的这些女人并没受过教育。哥哥的爱并没有使自己变得强大,是因为自己接受了别人的标签,一直依赖哥哥来拯救自己的人生。茜开始寻求精神独立,想自己人生的价值,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是自己爱的。当听到自己不能生育后,茜哭了。当哥哥试图不让她哭泣时,她说,“我不会因为真相让人痛苦就假装它不存在”(136),她向哥哥申诉自己有表达感情自由的同时,也变得敢于面对生活,“她再也不需要他用手蒙上她的眼睛,或者用臂膀安抚她咯咯作响的骨头”(132)。精神上独立后的茜开始寻求经济独立。黑人女性通过缝被子和做刺绣教会茜生活。同时,刺绣也是她们的经济来源,茜开始靠刺绣带来的收入帮哥哥分担生活的压力,置办家用。

在社区中的弗兰克也逐渐痊愈。在城市里,精神受到重创的他看到的世界是黑白两色的,“一切色彩都消失了,世界变成了一块黑白电影屏幕”(21),毫无生机和生活的乐趣。返乡途中黑人的帮助,让他对生活的态度发生转变。他不再用酒精麻醉自己,不再频繁的做恶梦,开始欣赏路边的风景。回到家乡时,他第一次感觉到家乡的明亮,看到了家乡的五颜六色,感受到生活的气息,开始觉得洛特斯“安全和亲切”(122)。人们的生活态度感染了他,让他重新有了生活下去的意愿;黑人女性对妹妹茜无微不至的照料,让他有了活下去的信心,于是他开始去田里劳动,收拾父母留下来的房子。茜完全康复后,看着茜像变了一个人,“并没有被打垮。她得知了真相,还能接受它”(137)。茜为弗兰克树立了榜样,让他学会面对,有勇气面对生活,精神上开始痊愈。

在社区中,兄妹二人对家乡和自我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他们在社区中找到了“家”的温暖,重新收拾布置了父母留下来的房子,置办家用,在社区中安家。他们一起重走儿时常走的道路,并重新安葬了儿时被草率埋葬的黑人,过去和黑人尸骨一起被埋葬。他们不再害怕回忆创伤的经历,不再恐惧,开始新的生活。社区的温暖和关爱,让兄妹二人告别柔弱的旧我,迎来了新生,找到了精神的家园。

总结:

黑人的“家”,不仅局限于自己的小家庭,而是整个社区乃至国家;不仅指物理意义上的,更指精神的家园。在黑人普遍遭受歧视的国家,社区的保护对于黑人的成长十分重要。失去社区的保护深受创伤的兄妹回乡后,在社区的关爱中体会到家的温暖,让心灵找到了安身之处;同时,社区教会了他们坚强,精神上得到成长,建构了精神的家园。莫里森对黑人社区的刻画,为黑人乃至整个人类的生存指明了出路。每个人的生存都离不开社区的保护,充满爱的社区和人际关系,才能让人找到家的感觉,找到心灵的安家之地。

参考文献:

[1]Kolchin, P. American Slavery 1619-1877[M]. New York: Hill and Wang, 1993

[2]Taylor-Guthre, Danile, ed. Conversations with Toni Morrison[C]. Jackson: 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i, 1994.

[3]托尼·莫里森. 家[M].南海出版公司.海口:2014.

[4]王守仁,吴新云.国家﹒社区﹒房子——莫里森小说《家》对美国黑人生存空间的想象[J].当代外国文学,2013(1).

[5]赵宏维.回归的出逃-评莫里森的新作《家》[J].外国文学动态,2012(06).

猜你喜欢
托妮莫里森社区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诺贝尔奖得主、作家托妮·莫里森逝世,享年88岁
论莫里森《孩子的愤怒》的艺术张力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托尼·莫里森笔下的女性形象解读
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暴力主题与疯女人形象
试论托尼·莫里森《家》的文化书写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
虾米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