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路径选择阐微

2016-05-09 13:52李鹏鸽
青年文学家 2015年6期
关键词:传承创新

本文是项目基金课题阶段性成果,项目基金名称: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42400410361。

摘 要:作为具有中原特质的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我国主体功能区划中唯一明确了文化使命和功能的经济区域,借助其厚重积淀历史脉络的优势,河南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传承与创新层面大有作为,探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的路径选择,提升河南发展潜力并实现由传统农业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是当下亟待解决的课题,具有重大现实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路径;阐微

作者简介:李鹏鸽(1979-),女,河南洛宁人,哲学硕士,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基础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6--02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国家赋予中原文化发展的战略任务,是国家赋予河南的重大文化使命。“华夏历史文明”具有独特性,其传承和创新发展是当下亟待解决的课题,对于提振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

一、河南传承创新华夏历史文明的独特优势

中原地区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中地位独特,华夏历史文明主体思想的形成与早期发展植根于中原大地,以河南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要源头,中原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缩影。深深植根于有着独特内涵又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其文化的持久力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因此,传承与创新华夏历史文明,是当下中国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一)中华始祖文化,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

以“三皇五帝”为代表的中国始祖文化是中华根源文化。“三皇五帝”的活动核心区在黄河流域。河南是中国始祖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伏羲、女娲、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等文化遗存均有分布。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文化、母文化和主流文化。河南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所在。我们民族的姓氏三分之一起源于河南,河南是华人姓氏的摇篮。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我们常以“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引以为豪,千百年来“龙”已经成为中国和中华的图腾,追溯6000千年前的“濮阳龙”,则进一步验证了中原是华夏历史文明之根。“濮阳龙”和“姓氏文化”把中华民族紧密相连,而河南则成为全球华人的根亲文化圣地、灵魂皈依之地。

(二)河南历史文化厚重而庞大,奠定了华夏历史文化的根基

河南历史文化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居于显赫的核心地位,裴李岗文化等代表着河南的史前文明,黄帝建都新郑统一中华则奠定了中华初基,缔造了中华民族,播百谷、造文字、定算数、创医学,成为中国发展的历史开端。其后,随着历史发展,中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从先秦时期到宋元时代,各种文化思潮齐聚中原。孔子见老子于中原,成就了儒家和道家的特殊地位,东汉洛阳白马寺的营建,彰显了佛家成为中华文明的渊源,北魏洛阳成为首次民族大融合的范例。中国有“八大古都”,其中四大古都均在中原腹地,“古都建筑遗址”展现了中国历史不同阶段国家发展的缩影,成为华夏文明中内容最丰富、意义最重大的“历史缩影”。郑州代表文明之源:新郑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出生、创业、立国、建都之地,新郑由此被誉为“中华第一古都”。新郑拥有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5000年的黄帝文化和2700年的郑韩文化。安阳的殷墟甲骨文被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档案库”,是中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成熟的文字,直接催生了汉字书法艺术。洛阳是千年帝都,从夏朝开始共有13个王朝在洛阳定都,是河洛文化发源地,是千百年来中国政治经济中心。开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一副清明上河图再现了北宋时代城市的繁荣,宋代理学发展成为官方哲学。四大古都基本构成华夏文明支点。[1]中国社科院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一书中,古代河南籍一流诗人和文学家占全国50%以上。[2]

(三)中原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丰富

中原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丰富,河南是文化遗产大省,地下文物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全国第二。洛阳的龙门石窟、安阳的殷墟、登封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三大世界遗产,彰显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新郑郑韩故城、郑州大河村遗址等19处遗址以及安阳殷墟等5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中原地区文化遗产丰富多姿。加强保护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务之急的第一要务,这些物质文化遗产看得见摸得着,比较容易转换成旅游资源,开发遗产背后的历史与文化,才能使这些物质文化遗产焕发生命力,变成有生命的遗产,吸引人们去参观学习。要做好洛阳、郑州两个大遗址片区的保护工作,推进东汉帝乡的修整等。修复、还原、开发河南的历史文化遗址,使它们重新闪烁历史中的文化光芒,照亮河南的厚重历史发展,再现河南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溢彩,为河南的发展开辟文化发展之旅。

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的路径选择

(一)发挥文化优势,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中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中原文化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的助推器,是塑造河南新形象、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原,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中原地区是华夏民族的发源地,中原是全球华人的“根”所在,如果没有中原文化,我们的灵魂将无所皈依。因此,河南要做好中原文化的建设和开发,全面整合中原文化资源,打造中原文化品牌,推动中原文化走向世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探寻自己民族的起源也是每个民族孜孜以求的伟业,根亲文化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促进祖国统一的重要纽带,新郑黄帝拜祖大典已经享誉海内外,并成为海内外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除了一年一度举行的大典外,我们要打造日常的祭祀活动,使之形成一定的活动机制传承下去。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河南丰富的文化资源,增强海内外华人的文化认同,使中原文化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二)发挥新媒体优势,重点打造文化品牌,提升河南文化资源的发展空间。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源、华夏文明之根。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厚重而博大精深。当今时代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中原文化大发展应抓住这一良机,将其独特而丰盈的内涵向世界传播。借助于新媒体优势将声音、影像、文字、图形等通过复合形式,进行跨时空的信息传播。如电子动态版《清明上河图》风靡上海世博会无疑成为中国馆最大的亮点。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创新文化传播形式,借助新媒体,运用鲜活生动的图片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效整合文化资源,培育一批具有中原特质的文化品牌。大力推进文化品牌推介战略,使河南更多的文化品牌走向全国和世界。比如:以《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为代表的大型实景演出文化,借助新颖的传播手段,让人穿透历史云层,领略中原文化风韵,以洛阳牡丹文化节、郑州少林武术节为代表的节会文化等,都是独特的河南文化品牌,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华豫之门》、《汉字英雄》、《武林风》等具有中原风格特色传媒文化品牌,都极具审美和文化教育价值。要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利用互联网、手机、动漫等新兴媒体作为传播中原文化的有效载体,创新更多的中原文化品牌,使每个人成为中原文化的传播者和受众者,让河南品牌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要大力支持重点媒体建设,加强中原文化的深度挖掘和精心策划,扩大中原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让中原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三)积极培养重点大学的文化资源,加强人才战略实施工程,做好文化强省的人才培养工作。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人口众多,历史上的名人典故多如繁星,人才辈出的河南为后世子孙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瑰宝,可是,目前一亿人口的河南只有一所211大学(郑州大学),没有一所985工程大学,这使得河南成为文化强省的道路漫长而曲折。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需要有大量的人才做支撑,也离不开高校、学术研究机构的领航,充足而优秀人才储备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不竭发展的动力。人才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第一要素,只有充分发挥河南各个高校在服务社会、传承文明、咨政育人、创新理论等方面的文化引领作用,才能更好地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人才战略是河南实现文化强省根本保证的,为此,政府应该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重视教育力量的输出,积极培育河南重点高校的建设,为河南培育更多的人才支撑力量。目前河南各地高校在文化传承创新发展中各具特色,结合本地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建立了众多的文化研究机构。如:郑州大学的中原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中心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河南大学的宋文化研究院和中原民俗与文化研究所,安阳师范学院的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中心,洛阳师范学院的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等等,[3]这些都显示出高校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拥有强大的科研基础平台。

(四)保护好河南的文化遗产,积极推进旅游文化产业

河南是文化遗产大省,不可再生性是文化遗产固有的特质。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研究、保存及开发工作,展示优秀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结合现代科技,推进各级、各地博物馆建设,让历史走向平常百姓生活,提高全民保护文化遗产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向公众普及文化遗产保护常识,使其认识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从提高全社会遗产保护意识,提升河南文化遗产的国际知名度。

依托河南非物质文化资源优势,在构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同时,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作为载体,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使洛阳的唐三彩,南阳的玉雕,开封的汴绣、木版年画、官瓷,禹州的钧瓷,宝丰、汝州的汝瓷,豫西民间的剪纸艺术等走向世界,成为中华文化的闪光点,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以及现代科技的宣传推动,进而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可建设旅游景区和主题园区,以促进河南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诸如河南各地市相继建设的各种主题景区、文化产业园区等就是最好的实践创造。古都洛阳于2007年伊始就着力恢复古城遗风,打造高品位的多功能景区,巩义康百万庄园、宛城范蠡文化产业园、禹州吕不韦故里文化旅游景区、社旗山陕会馆等,都已初具规模且带来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唐三彩、钧瓷、木版年画等作为旅游商品,其带来的收益不可小觑。还可通过创新中原圣贤精品旅游线路,依托圣贤的人物故事创意式开发相关旅游服务专线,进而促进河南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冰波.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路径思考[J].学习论坛,2013(10).

[2]徐光春.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N].河南日报,2009-10-30.

[3]黄文熙.论河南高校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的任务及对策[J].安徽文学,2014(8).

猜你喜欢
传承创新
融通道侗文化传承创新创客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中英茶文化的传承创新比较研究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基于智慧城市的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路径研究
论中国古诗词吟唱在音乐中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民俗文化与民间游戏在幼师课堂的传承与创新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承创新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思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发展
舞蹈艺术素质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