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与《了不起的盖茨比》主人公形象比较研究

2016-05-09 12:32王晓丹
青年文学家 2015年6期
关键词:牺牲品骆驼祥子个人主义

摘 要:一个出自中国作家老舍,一个出自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一个是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城的人力车夫,一个是20世纪20年代暴富的美国白人,一个时代,两个国家,主人公之间却有其跨越种族民族的、萌生于人的本质的形象特征的相似与相异,他们都是时代背景下的牺牲品,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关键词:人力车夫;暴富;关系;牺牲品;个人主义

作者简介:王晓丹(1990-),女,现攻读天津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英语)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6-0-03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作品以祥子的洋车夫生活为主线,描述了祥子关于“买一辆车”梦想的三起三落,以及他陷于爱情与金钱纠葛的生活之中,直至最后沦为“社会病胎里产儿”,一个“小男人”的故事。而同样《了不起的盖茨比》也是菲茨杰拉德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故事基于盖茨比追寻其“美国梦”展开,诱于理想化的女性伴侣,以金钱为筹码,却败于残酷的社会现实,最终其美国梦随着他的死亡而宣告破灭的故事。与祥子相比,我更愿意称呼盖茨比为“大丈夫”。祥子与盖茨比存在超越现象表层的深层次的联系。本文主要从物质化的角度基于心理学的知识对他们的“孤独”与“梦”进行解析,从个人主义和迁移的角度基于社会背景探索其形象特征。

一、物质化的孤独

这里的孤独是指精神世界的孤独。孤独的物质化是其最终产生孤独的情感因素所不能回避的条件基础。物质化的孤独则归根到底与物质在其心中所处的位置有关。当物质的重要性强于精神或者物质的需要取代了精神的需要时,个人道德的心理防线将会被打破,衡量事情的标准将会进一步更新,以适合自己物质化的心理需要,导致个人的精神世界空虚,出现物质化的孤独。

对于盖茨比和祥子来说他们之前的生活都对他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盖茨比的父母是庄稼人,盖茨比本身的傲气让他羞于承认自己的身世背景。早早离开父母,去履行他“上帝之子”的使命。后来他爱上了一个在自己脑海中理想化的女人,并把自己最后没办法执子之手归结于物质条件。祥子幼年失去父母到京城打工,买车,车被抢,被骗钱,又买车,又卖车。生活的坎坎坷坷铸就了之后的他们。盖茨比执着于扭曲了的“美国梦”,把物质上的丰裕看成自己黛西结为伉俪的必要因素,极力的追求那种“亲密感”,而忽视了他们不可逾越的阶级之间的差别。他追逐着自己不属于的阶层,用物质上的满足来填补心灵的空虚。他的心理一直是孤独的,他用奢侈的宴会,喧闹的人群来证明自己受欢迎的程度,以此来吸引黛西。名人在他的庭院出入,他的谜一样的故事被大家口口相传,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包括“他的”黛西。其实从本质来看,他们都是看客而已。黛西和汤姆最后的合谋,曾经的“好友”对出席他葬礼的百般托辞,都华丽丽的告知了他的孤独。

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讲,祥子是把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看成自己的全部需要,没有归属的需要,没有爱的需要,因为他自以为不敢奢求。他屈从于虎妞是因为物质。祥子之前是因为自身的肉欲而进入了虎妞的圈套,但不得不说结婚之后蛮横的虎妞还是给了他很大的物质支持。虎妞难产的时候,他一听几十块便选择了等着“该死”的人死去,却宁可用最后的一些钱埋葬她,他最后选择他不接受小福子也是因为所谓的“爱与不爱,穷人得在金钱上决定,‘情种只生在大富人家”①。他背叛了自己的心,最终也丢了自己的心。他没有体会那种“亲密感”,没有经历包括劳动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内的“繁殖感”,他“绝望”,他成了“孤魂野鬼”。

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社会一直是我们所唾弃的。大多数的人之所以抵挡不住诱惑,认为“金钱至上”,是因为他们过度神话了物质的作用,大到可以包揽爱情,大到可以超越阶级,大到可以塑造人生。扭曲了的物质概念注定使他们经受更多的精神上的挣扎,让他们体会物质化的孤独。盖茨比的葬礼的荒凉,祥子后来走兽的生活,都是精神的荒芜给他们带来的惨痛的代价。

二、物质化的“梦”

盖茨比和祥子一样的拥有梦想,一个想要“拥有一辆车”,一个希望建造自己的“人间天堂”。这些都是其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即称之为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及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物质与意识关系的基本内涵。

梦想物质化了,也就是意识物质化了,那么意识的反作用将独立于意识屈从于物质。那么最后的决定权将大大的决定于这个意识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基于其意识的物质化,主观能动性已经无需考虑,归结点将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情况及世界观、价值观是否于人的物质化的意识相符。这也就是两位主人公最终失败的原因。因为其物质化的“梦”,使其没有基于社会意识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背离了当时的社会存在,最终导致了失败。

祥子同样做着他的梦。“他老想着有辆车,可以使他自由独立,像自己的手脚的那么一辆车。”②可是就是一辆车成为了他接近一辈子的追寻,最后成了他痛苦的根源。要强的,能吃苦的祥子日日夜夜为筹集买车的钱而奔波,他吝惜他的每一分钱。他辛苦挣来的第一辆车被可恶的军阀没收,后来攒的钱被孙侦探骗走,虎妞给买的车随着她的葬礼而去。命运狠狠地打了他一个又一个巴掌,告诉他生活本不应该只有“车”,本不应该只有你自己。你应该拥有你的朋友,你的爱人,你的家庭。祥子的意识却早已物质化,祥子慢慢领悟到的却是物质的无与伦比的重要性。所以他屈从了虎妞,“反正自己跳不出圈儿去,什么样的娘们儿不可以要呢?况且她还许带过几辆车来呢,干嘛不享几天现成的清福!” ③,他成了一个真正的马车夫,和他们一样,曾经看不惯的,曾经不耻的开始慢慢习惯。最后他的梦都变成了“那么回事”他的梦破碎了,他的脑海里只剩下了自己,自私的、堕落的自己。

詹姆斯·盖兹给自己改名为杰伊·盖茨比,意思为上帝之子。他用虚幻的身份获得了虚伪的爱情,因为物质的匮乏选择了暂时的放手。他寻找机会,寻找时机。最后他开始在别人的指导下通过不正当手段挣钱。他暴富了,物质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的别墅华丽的像宫殿,他的穿着精致的像王子。在他的心里,物质是一切梦开始的地方,有了这一资本才能获得爱情,获得友情,获得一切。他也知道“她的话音里充满了金钱”④,也许这也就是他追寻这个满载着物质的梦的原因。他的梦最后随着一声枪响破碎了,也许他早就知道了这个世界是多么的物质,他喜欢的玫瑰花是多么的丑恶,他追寻的这个梦是多么的不现实。只是他怕一不小心坚持了这么多年的梦破碎了,他该何去何从。没想到,最后现实让他付出了代价。物质化的“梦”深入了他的骨髓,物质到他可以忽略人的个人意识,忽略情感归属,忽略精神世界的荒芜。

三、迁移引起的文化冲突

综观两部作品,可以发现两部作品都存在潜在的文化冲突现象。而这种文化冲突源于他们地理位置上的迁移及其由此引起的价值观念的变化。《了不起的盖茨比》描写了西部人在东部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进入了短暂繁荣时期,许多青年失望于日日宣称的“民主”“平等”的口号,失望于国家,失望于社会。开始寻求发展,寻求希望。由于西部经济的落后,许多青年来到东部开始新的生活。祥子则是从农村到城市谋生。随着清政府统治的结束,满族人的地位一落千丈。习惯了把保家卫国作为职业的他们一时间没有工作可做。大批的人开始搬迁到相对发展快的地方找工作,当时占比例最大的便是“洋车夫”,不可否认祥子的身上体现了当时满人的处境,透露着老舍先生强烈的民族意识。同时也体现着农村人陷入城市文明中所面临的挑战。

地理位置的迁移使他们经历了强烈的文化冲突,他们开始慢慢的接受当地的价值观念对自身的同化,换句话说他们也在潜意识中进行着价值观上的迁移。

在当时的中国,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城市面貌及市民意识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而作为传统农业社会代表的祥子则是守旧意识的代表。当时的城市虽处于军阀统治下的动乱却也具备了城市化的一些特征。人们的金钱观念的提升,贫富差距的拉大,利己主义泛滥都大大影响了个人意识很强的祥子。城市中所充斥的金钱和欲望大大磨灭了祥子的纯真和善良。以“资产阶级”形象出现的刘四爷,以“女权主义”形象出现的虎妞,都在不断地扭曲祥子对社会的认识。从刘四爷那里体会到了自己身份的卑微,自己的下贱,自己的贫穷。从虎妞那里见识到了金钱的统治地位,见识到了所谓的“手段”和“圈套”。市民文化给祥子造成了很大的文化冲突,并使他在这场文化冲突的战争中屈从于城市的“兽”样,重新确立了自己的价值观的认同。正如老舍在文中指出“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群里去”。⑤

美国的东部和西部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地理位置上,更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上。美国的西进运动从18世纪末开始一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结束。西进运动导致农业中心西移,西部的农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半数之多。《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故事发生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的西部区别于东部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是以农业为主。这也就造就了基于不同经济发展模式的文化价值观。东部资本主义经济发达,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占据重要位置,一战后,美国进入了短暂繁荣时期,东部意味着物欲横流,奢靡的社会,意味着精神荒芜,传统价值观坍塌的社会,而西部意味着农场生活背景下的简单,淳朴,精神世界相对东部丰富的社会。西部的他们去到东部,在纵情于欢乐的世界也沾染了和阶级地位相符的个人主义的习气。汤姆和黛西便是其代表人物,他们开始确立起极端的个人主义意识,而盖茨比则是保持了其西部精神本质的,又致力于追求东部物质的介于东部和西部之间的代表人物。不可否认他们都一定程度上呈现了价值观的迁移。盖茨比价值观迁移的不彻底引起的文化冲突导致了他永远也进入不了汤姆和黛西的世界,进入不了真正的上层社会。这也就是尼克在盖茨比死后怀着沉痛的心情要远离那“鬼影幢幢”的东部世界的原因。

四、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盖茨比和祥子同样败给了个人主义,里面的内涵却值得我们仔细的考究,换句话说,个人主义有着属于特定地域,特定时代,专属的烙印。

个人主义的历史应该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思想就可以算起了,直到19世纪作为一个词首次出现在了《论美国的民主》中被人们所接受。

20世纪初,个人主义开始被引介到中国,并被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爱国人士宣扬,作为国家危难之际复国道路的思想武器。然而“由于当时中国社会缺乏个人主义话语所需要的政治和文化前提,加之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民族革命,国家存亡上升为全民族的首要问题”。⑥个人主义更加如履薄冰,集体主义才是人之所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依靠整个集体,整个社会。

个人主义为什么不能在中国发展壮大?其根本原因在于个人主义和资本主义是相伴相生的。所以它不能也不可能和社会主义制度所契合。我想这应该也是老舍想要表达的思想。老舍在《骆驼祥子》中把祥子定义为个人意识很强的人,祥子坚信只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就一定能买到自己的一辆车,娶个好媳妇,过上美好的生活,“他不大关心战争怎样的毁坏田地,也不大注意春雨的有无,他只关心自己的车”,⑦他的三起三落,没了车,没了钱,以至于最后没了心。老舍在祥子已经堕落成“鬼”时提到“他的命可以毁在自己手里,再也不会为任何人牺牲什么。个人努力的也知道怎么毁灭个人,这是个人主义的两端。”这恰恰是老舍对当时鼓吹的个人主义的讽刺,个人奋斗是行不通的,祥子的悲剧就赤裸裸的证明了这点。

祥子是因为受制于自己的个人主义,盖茨比则是因为受制于整个社会的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西方文明的核心价值观,也是资产阶级最核心的伦理道德原则。“其基本理论,正如《不列颠百科全书》所定义的是个人本位,个人中心和个人之上”。⑧盖茨比处在菲茨杰拉德所命名的“爵士乐”时代,这是一个纵情欢乐,虚假繁荣的年代,这个时代人们的精神世界是荒芜的,表现出了极端的个人主义特征。“所谓极端个人主义,不但强调和突出个人,而且完全否认社会和他人的价值,从绝对意义上理解个人的自由、平等、价值、利益、权利等,甚至不惜采用损人的方式来追求自己的价值目标”。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汤姆等都带着这一特征。只是盖茨比永远也摆脱不了和他们阶级的本质差异,也就永远不可能和他们拥有一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黛西和汤姆最终合谋将谋杀玛特尔的罪名嫁祸给盖茨比也就很容易理解了。抱着享乐主义人生观的他们,自私自利的他们,之间没有爱情的他们,为了保全自己,已经没有什么不能做的了。其实这只是当时社会的一种现象,上层社会对阶层观念的重视,对盖茨比等暴富起来的人的蔑视和践踏。

注释:

[1]老舍:《骆驼祥子》,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版,第183页

[2]老舍:《骆驼祥子》,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版,第4页

[3]同上 第92页

[4]同上 第102页

[5]同上 第215页

[6]陈奔:《美国个人主义的历史变迁》,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版,第29页

[7]老舍:《骆驼祥子》,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版,第13页

[8]夏伟东,李颖,杨宗元:《个人主义思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版,第13页

[9]同上 第14页

参考文献:

[1]老舍:《骆驼祥子》,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版.

[2]陈奔:《美国个人主义的历史变迁》,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版.

[3]夏伟东,李颖,杨宗元:《个人主义思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版.

猜你喜欢
牺牲品骆驼祥子个人主义
鲁迅的个人主义思想初探
——以《文化偏至论》为例
河北省卷《骆驼祥子》阅读
论《骆驼祥子》中祥子人生悲剧的原因
从《骆驼祥子》看祥子的多重性悲剧
试谈《骆驼祥子》中两大女性形象
Why is April 1 a day to celebrate
道德的牺牲品:19世纪中后期英国护士的两次职业培训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流变的历程
概念起源时间错了
个人主义能不能一分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