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博 许大为
(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基于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森林资源分析
姚博许大为
(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要:分析了伊春市现有的森林资源,介绍了伊春森林资源的发展历程,探讨了现阶段伊春森林资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森林资源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伊春森林资源。
关键词:森林城市,森林资源,生态环境,绿地面积
现如今,国家正在极力禁止森林过度开采,保护现有森林资源,提出森林与城市相融合,提高森林覆盖面积,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小兴安岭伊春作为国家重要的木材输出地,同时也是现存国家森林保护最好的城市之一,在森林资源,地质风貌,气候条件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经过数十年的过度开采,森林资源的过度利用,伊春林区森林资源亟待保护。作为资源型城市,如何既能加快伊春林区经济发展,又能恢复伊春林区森林资源变得尤为重要。
同时,改善森林资源,合理利用伊春林区森林资源进行旅游开发,为伊春地区的森林城市建设提供条件。
1.1国家森林城市的意义及发展
1)国家森林城市的意义。国家森林城市,是指城市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城市生态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各项建设指标达到要求并经国家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授牌的城市[1]。2)国家森林城市的发展历程。随着国家对森林资源的日益重视,同时伴随着森林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城市生态环境亟待改善,森林城市的概念也越加重要。国家提出了“国家森林城市”,为了保护森林资源的可再生发展,为森林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条件,并且奖励在森林资源保护取得显著成绩的城市,同时举办“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为森林城市申办和交流提供环境。国家森林城市的称号也激励着拥有优秀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伊春林区为之努力。
1.2伊春市现有资源分析
伊春是国家重要的木材输出地,同时也是夏季旅游避暑胜地,在森林资源,地质风貌,气候条件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生物景观。小兴安岭现今的活立木蓄积面积超过2 000亿m3,森林大部分以阔叶林和混交林为主,森林覆盖面积更是达到了81.9%。伊春有着“红松故乡、林都伊春”的美誉,原始森林中百年红松、云杉、冷杉、兴安落叶松等珍贵资源数不胜数,水曲柳、黄菠萝、核桃秋、杨树、椴树、白桦、榆树等树种资源更是十分丰富,伊春的地理条件以及优秀的森林资源更是养育着种类繁多的动植物[2]。
地文景观。经历了上千万年的地壳运动和变化,小兴安岭形成了众多光怪陆离的奇石。这类奇石位于广袤的原始森林之中,与原始森林相得益彰。其中以汤旺河林海奇石为代表,到2013年,汤旺河石林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景区。
气候景观。现如今,城市污染日趋严重,而伊春地区由于它的森林覆盖面积大,城市工业较少,生态环境保存完好,已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成为人们夏季旅游度假、追寻自然的首要选择对象。伊春地区全年气候偏低,即使在最炎热的夏季,在群山环抱当中也会让你感到一丝凉爽,空气清新宜人,并且含有丰富的负氧离子。伊春城市建于森林之间,有着“天然氧吧”的美誉,据测定,伊春地区平均每立方厘米的负氧离子含量可达到15 700多个。
2.1伊春森林资源发展变化
1998年洪水灾害后的反思,面对长时间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引起的环境大面积受损严重的情况,中央提出从保护现有森林资源,禁止森林资源过度利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天然森林资源重点保护防护工程。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禁止天然林木的砍伐,减少木材的产量,从而解决森林资源再生和环境恢复等问题。
其中,伊春是天保工程的重要勘察对象,而近几年,伊春地区在国家天保工程支持下,正在逐步恢复森林资源,同时,环境建设也被提上日程,加强了城市绿化及城市环境保护。
2.2生态建设后伊春森林资源变化
2011年是伊春林区全面停止森林主伐的第一年,伊春地区抓住“天然生态林保护保育工程”的机遇,促进伊春森林资源,林业经济与社会同步协调的可持续性发展策略。
到2012年,伊春地区已经初步建立起由森林资源保护到森林湿地保护,从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到水源系统保护的体系。森林林木蓄积面积2.6亿m3以上,森林覆盖面积达到了83.9%,其中伊春市区绿化覆盖面积增长为86.6%,对比2007年增长2%,平均每年森林净增长量超过800万m3,伊春地区森林资源恢复取得了初步的成绩(见表1)。与此同时,生态城市建设也取得了初步的进展(见表2)。其中,综合能源消耗下降3.67%,降低化学氧耗量( COD) 802 t,以及其他化合物400余吨。为伊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和有利的保证。
表1 伊春森林资源变化表
表2 伊春绿地面积变化表
表1,表2表明,伊春的森林资源环境与城市绿地环境随着时间的变化正在逐步的改善,森林面积逐年递增,森林覆盖面积逐年扩大,使得森林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这为伊春地区森林资源的利用提供了保证和基础;同时,伊春加大市区内绿地覆盖,提高园林绿地面积、公共绿地面积、公园面积,以人为中心,改善环境为目的,切实可行的改善了市区的环境。
3.1现阶段伊春森林发展存在的问题
伊春地区有着全国乃至全世界顶尖的森林资源,同时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森林资源不仅为伊春市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也为国家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支持。
但伊春地区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1)对森林资源责任分配不清晰,管理不到位。伊春的森林资源保护是保护伴随着开发,保护与开发是相辅相成的,这就需要开发者有着完善的开发计划,保证在开发的同时又不破坏自然资源。伊春市自然资源丰富,旅游业也就随之兴起,政府将相关的景区承包给企业,而企业为了谋求私利,在没有完善的开发计划就开始开发,导致伊春部分地区自然资源破环严重,而后的自然修复政府与企业又各执一词,权责不分。森林资源恢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提高监察力度,分配权责是为保护伊春地区森林资源提供重要基础。
2)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过快。伊春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打出“林都迎宾不用酒,捧出绿色就醉人”的口号,大力开发森林特色旅游业,并在森林旅游方面取得巨大成绩,就2014全年,伊春市接待游客人数超过600万,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来到伊春,体验那一抹清凉。
但巨大的利益的背后,人们忽视了森林生态旅游业的重点在于保护,而不是旅游。伊春市每年的游客数量已经大大的超过了森林所能承载的游客数量,森林生态资源在游客游览过后,会改变森林本身的循环系统,破环动植物的生存环境,而这些破坏又得不到有效的恢复,长而久之,森林环境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造成令人心痛的结果。
3.2伊春森林资源发展展望
1)森林资源保护保育范围日益扩大。伊春
加大保护森林资源的力度,全面停止森林主伐。2014年,停止森林主伐在伊春地区全面展开,使伊春森林资源的恢复得以加快。调减了100万m3的森林木材产量,对未成的林木进行重点保护,同时调减73.5%的抚育伐林木,仅保留36万m3可伐林木。伊春林区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进入了森林资源快速恢复的黄金时期,伊春林区森林资源固然底蕴深厚,物产丰富,但仍应坚持科学的方法,加大森林资源保育力度,提高养林、护林质量。伊春地区在此形势下应继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为森林资源保护与恢复做出积极贡献。
2)深化了解森林资源与森林湿地资源课题。在中国林科院专家的指导下,伊春林区开展森林资源保护与湿地潜在价值研究工作。加快森林资源与森林湿地保护的了解和课题研究。
伊春林区应积极探索森林保护运作的新途径,进一步创新林业科研理论,进行森林资源和森林湿地生态潜在利益评估,以森林为基础从森林资源保护出发,围绕建设居住、旅游、从业一体化的国际化森林生态旅游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加快城市布局调整,全力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塑造怀抱森林,绿色伊春的林都新形象。
在国家大力支持森林资源型城市的契机下,伊春林区应研究制定伊春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规划,加快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脚步,筛选确定生态功能区重点项目,调整好项目的前期工作的角度,全力争取国家以及省对伊春地区森林转型重点项目的支持。重点建设项目包括小兴安岭湿地,小兴安岭森林培育与保护工程,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工程等,以森林环境资源为基础,全面加强小兴安岭森林资源恢复和生态环境改善、城市可持续项目的建设,以加快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LY/T 2004—2012,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S].
[2]龚强.中国林都——伊春连载八(一)[Z].黑龙江史志,2014,1004-020X:18-20.
·测量·
Analysis on forest resources on the basis of building national forestry city
Yao Bo Xu Dawei
( College of Garden,Northeast University of Forestry,Harbin 150040,China)
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s current forest resources of Yichun city,introduces development history of Yichun forest resources,explores problems existing in Yichun forest resources development at present,and makes a prospect for the forest resources development prospect,which will be good for developing and using Yichun forest resources.
Key words:forest city,forest resources,ecological environment,green area
作者简介:姚博(1990-),男,在读硕士;许大为(1962-),男,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
收稿日期:2015-11-29
文章编号:1009-6825( 2016) 04-0215-03
中图分类号:S711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