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如国
物理课程标准倡导,物理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不是要学生学习,而是学生要学习;不是教师灌输知识给学生,而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知识。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教态,谨慎使用教学用语,巧用多媒体等设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质疑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勇于发言、勇于展现自己,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015年6月,在参加教育局组织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我拍摄了一节“光的折射”课堂实录后,对如何做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学习“光的折射”前,学生已经学过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等内容。因此,本节知识的学习难度已有所降低,为让学生自主探究光的折射定律铺平了道路。在探究光的折射定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光通过玻璃砖时的折射特点。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问题1:将一束光斜射入玻璃砖时,看不到光的传播路径,怎么办呢?师:在前面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我们是如何显示光的传播路径的?生:让光紧贴纸面照射。问题迎刃而解。问题2:看清楚了光的传播路径,怎么将光线画出来呢?师:什么叫作光线?生:我们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作光线。师:要确定一条光线至少要确定几个点呢?生:两个。师:为什么?生: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师:那么,要确定射入玻璃砖的光线,要找到哪两点呢?生:(观察思考)入射点和出射点。师:光在玻璃砖中是如何传播的,为什么?生:直线传播。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师:从玻璃砖射出的光线呢?生:出射点和在出射光线上的一个点。(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二、如何得出光的折射特点
在探究光通过玻璃砖时的实验后,如何得出光的折射特点呢?问题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三条线(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师:仔细观察光通过玻璃砖时的图像。结合光的反射定律,交流讨论三条线的位置关系。生:得出光的折射特点1: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问题4: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折射角如何变化?师:根据同学们的探究,增大(或减小)入射角的大小,作出入射角和反射角,你发现了什么?生: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或减小)。师:我们知道,一次实验存在偶然性,下面我们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在同一入射点处选三条入射光线,)多次实验,验证刚才的结论是否成立。学生实验:多次改变入射角,观察光从空气射入玻璃砖的现象。师:大家注意观察分析,刚才的结论是否成立?生:成立。生: 通过作图比较得出结论。光的折射特点2: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或减小)。问题5:光垂直于介质表面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如何变化?师:仔细观察光垂直入射玻璃砖时的图像,你发现了什么?生: 通过作图观察得出结论。光的折射特点3:光线垂直射入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等于零。问题6:光在空气和水(或玻璃)几种介质中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如何变化?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师:仔细观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再斜射入空气中所作的图像,你发现了什么?生:通过作图观察得出结论: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学生归纳总结光的折射规律(略)。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讨论、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做实验,让学生成为光的折射规律的“发现者”、课堂的主人翁。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猜想、分析,从中加以点拨,发散其思维。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光的折射规律,并用此规律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探究过程中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的理念。
总之,教师只有不断地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才能把最先进的方法、最现代的理念、最宝贵的知识传授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