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议

2016-05-09 21:17蔡红艳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交流情境

蔡红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有效性。那么,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

夸美纽斯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学生亲自动手获得数据,就不会对问题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直观方式再现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它的相关背景为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创设情境是一种教学手段,不是教学目的。创设情境应该注意:第一,要适合学生理解,能满足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第二,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融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探索,得到知识升华。第三,能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能使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能合理直观地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能引导学生严谨科学地思考数学问题,并找出合理规范的解决方法。第四,要有学生情感的融入,还要有科学价值观的培养。数学课堂不能只注重知识的讲解、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

二、在教学中开展良好的教学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教”是教师的活动,表现在组织、引导学生活动,评价学生学习。良好的教学活动应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良好的教学活动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使学生掌握合理的学习数学的方法;良好的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和学生自学的关系,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学”是学生在教师带领和指导下的学习。良好的教学活动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经历观察、猜测、推理、计算、验证等过程。良好的教学活动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数学学科特点、数学教材内容、所教学生基础和认知水平等各方面因素。良好的教学活动要时时散发浓厚的数学味道,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发展。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大部分教师都认同此观点,纷纷采取探索、交流、课前预习等自主学习的方式。这时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预习后的新课怎么上?调查发现,教师的做法大致有:第一,抛开学生的预习情况,按照教师的活动设计授课。第二,将学生预习产生的各种情况作为各种活动的预设问题,教师还按原计划授课。第三,归纳学生的问题,课上以这些问题的解决作为教学活动。采取哪种方法,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内容而定。

三、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它不是由外到内的简单灌输,而是由内到外的自我生成。学生要获得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就需要经历独立、自由的思考过程。同时,学生的生活经历、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各不相同。此时,合作交流就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学习的平台,通过相互讨论,学生能够全面、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实际上,自主探索是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合作交流是鼓励学生互相展示学习成果、互相交流学习经验、互相探讨新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对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给予必要指导。为保证自主探索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探索内容必须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探索的问题要紧扣学习目标,并且与所创情境有效链接,让学生脑海中出现熟悉的情境。问题的难度要适宜。问题太难,学生无从下手;问题太简单,学生则会没有兴趣。对于学生能独立完成的问题,必须让学生独立解决,若独立解决存在困难,教师要给予适当点拨,但不可以包办。教师必须给学生留有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合作交流时,要分工合理,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引导和评价。为了提高合作交流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前提下,组内成员分工要明确。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要组织学生都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充分讨论。当然,合作交流这个过程要有足够的时间作保障。合作交流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交流过程,提升交流结果。在讨论问题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合作交流的过程,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一种重过程、重发现、重参与的学习方式,不但能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还能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交流情境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