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进 何云生
摘 要:在美术教学中,注重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创造想象的发散思维;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拓展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注重社会实践积累,构建以人为本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美术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美术教学;突破;拓展;积累;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0-0099-01
美术课堂教学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热爱的一门重要课程。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和表现欲望,调动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每一位美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创造想象的发散思维
美国著名学者帕森斯(Mlchael J.Parsons)在《美学与艺术教育》中指出:“作为艺术的一门——美术,不仅能表达感情,使人的创造性冲动得以最大施展,而且能提高孩子的洞察力、理解力、表现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许多老师和家长理所当然地认为技艺是艺术中的关键因素,技巧越高,作品就越好,却忽视了孩子的理念,这种理念往往充满了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和无穷的想象力。例如,许多教师在上中国画等一些传统的含技法较多的课时,常常会遵循这些课的套路,一步步示范、讲解,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作业。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似乎认为不必、也不应该突破传统——又不是上欣赏课,没有必要给学生想象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课,也许不可能把它上成“五彩缤纷”的想象课,但是,是否可以改变一下教学思路,取得一些更好的教学效果呢?在教授“笔情墨意抒情意——写意花鸟”这一课时,对于大部分的知识和技法,基本遵照传统,但在学生用毛笔涂色时,可以引导学生:“同学们是否可以用其他工具代替毛笔来画画呢?”有的同学马上就想到用餐巾纸、抹布等卷成笔,蘸上颜色来表现,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还有一位同学把橡皮削尖,做成软笔来画线条,画出的线条既流畅,又特别有力。这样的发现,在带给学生特别感受的同时,绘画的兴趣也提高了,画了许多不同于毛笔画效果的好作品。再如,上“装点生活”这一课时,学生在掌握常用的基本装饰方法后,让他们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手法来装饰。有的同学用废布头、树叶、花瓣、毛线等废旧材料来装饰,设计出了许多新颖、别具一格的作品。由此可见,当传统的某些因素阻碍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之时,可以停下脚步,看看可不可以换一种思路,尝试新的思维方式,有可能收获到意想不到的东西。
二、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拓展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
在美术课上,一些教师往往会花10分钟~15分钟在讲解上,然后催学生快点画,草草讲评后就结束。其实,前面的15分钟可以缩短宝贵的5分钟给学生去进行作业。这5分钟不是机械地减少,而是在课堂的开头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直观地欣赏、领悟、理解,不用教师再苦口婆心地讲解。一定的教学情境创设,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游戏、挂图、音乐等。如在教学“熟悉的物品”时,课前拍些生活实用品和学习用品,用多媒体放出来,学生一边兴致勃勃地欣赏,一边热烈地议论,不自觉地就沉浸在学习情境之中。教师只要简单地讲解一下所需要的表现方法,学生就能画出许多好作品。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保证了作业的质量。在上“以刀代笔”这节课时,可以先给每位同学发一张优秀刻纸版画的作品,让学生自己观察,并尝试先自己刻,然后老师再讲重难点,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刻纸版画的要领。由以上例子不难看出:生动、直观的教学模式,才是上好美术课的最直接、最符合学生实际的好方法。
三、注重社会实践积累,构建以人为本的评价方式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教师认为:上美术课技法的东西不能多讲,会抑制学生个性,应该多让他们去想,以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但实际情况是:许多学生不会想,不敢想,要不就是乱想一通,根本没有章法,到最后仍然是照着书本临摹完事。教师虽然是引导者,不应该过多地干预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并不是说无所作为,而是要引导他们怎么样自主学习,还得要让学生有物可想,这个物指的是素材。教师平时应当引导学生多收集一些生活中的素材,多注重社会实践的积累,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加深形象思维,也可以在课堂中教学中“有物可想”,让学生想象的翅膀飞起来。教学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但大部分集中在对作业的评价上。在美术作业的评价中,教师应当遵循学生发展的规律,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对敢于“标新立异”进行创新的学生应该进行鼓励,而不是以干净、规矩为标准。艺术领域没有错和对的标准,人和人有各自的喜好和擅长优点,当然也有不同的缺点,这是人类的普遍现象,所以,应该允许学生中有绘画天赋不平衡的现象存在。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创造热情,使美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阵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工作在一线的美术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去学习新的教学观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总结升华。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因为教育而变得更为成功、更为出色,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明焕.中学美术个性化教学模式设计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04).
[2]王彪.论美术兴趣小组在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