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俊峰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颁布和实施,新高考制度的确立,人们日益认识到如何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尤其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中考高考测量目标、内容、形式及其技术的变化和定位,更是对广大教师如何命题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着这种形式,传统的考试测量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改革后课程考试测量的需要。如何跟紧时代步伐,做好命题改革工作,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历史;考试测量;改革
一、新课程与高中历史学科内容的改革
时下,新课程的改革正在紧张的进行着,高中历史不再像旧教材那样按照通史或者编年史的方式以时间先后顺序,或是按照同一个朝代,把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内容都融合在一个章节里。而是按照经济史、政治史、文化史的分类,分別编成不同的必修教材。这样使得高中课本更具有历史专业性,有助于学生更加系统的掌握某一专题的历史知识。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内容以专题方式呈现
课程内容不再以通史或编年史的方式呈现,而是通过对内容进行精选之后,以一些专题方式加以呈现,它打破了传统的时间顺序与空间范围,避免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的内容重复。
1.课程内容少而精
新课程内容打破了原来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突破了古代史的王朝体系,挑选对高中学生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与历史人物构成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历史专题,避免了以往知识体系结构的复杂性,减少了学生学习内容,减轻了学习负担。
2.课程内容的设计有较大的回旋空间
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对知识没有作过细与太过具体的规定,这一点做法给教师教学留有较大的回旋余地。教师可以进行补充,学生也可以进行自主选修。
3.新课程的内容更贴切学生生活实际,增加了与社会进步密切联系的内容
课程内容对政治史与经济史的内容在比例上作了一定的削减。特别是删除了一些艰深的制度、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增加文化史、科技史、法律史与社会生活史的比例。增加了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内容。这些内容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具有时代气息。
4.面向世界,更具有包容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人们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历史的好奇心也越来越重。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添加了世界古代史的内容,而且编入了不少世界史的内容。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从宏观发展的角度感受领悟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更好地认识祖国文化,把握对历史的宏观、整体认识。
二、新课改下高中历史学科考试测量命题如何改革
(一)考试测量命题改革的要求
1.为了编制合乎需要的题目,教师命题前,应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教材作深入的分析,并根据考试性质和目的,确定题目的取材范围、题目的形式与数量。一个考试测验的好坏与命题时材料是否适当密切相关。
2.历史考试命题应该多创设新的情境,运用多种表达方法,不要直接抄录课本的原文,以免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
(二)考试测量命题改革的具体方法
1.优化提炼知识点,形成知识网
新课标打破了传统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教学内容不是按照传统的知识体系编排的,而是采用模板的方式,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必修课和六个选修课。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政治、紧急、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对于很多的问题,只有历史的、多角度的看待,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考试测量的命题不可能局限于模板和专题来命制,从考试测量的实际出发,需要对新课标的模板和专题加以整合处理,构建学科体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
2.改变命题方式
在新课标下,由于基本知识的确立比较困难,所以在考试测量中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加以缓解。列如,在命题时可以适当增加材料题的比重,在选择题和论述题中也提供材料。如: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将兵法 ④市易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命题时多创设新的情境
历史考试命题时多创设新的情境,不要直接抄录课本的原文,以免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运用平时培养的能力来思考解决问题。
4.改变评分标准
改变以往踩点给分的方法,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反应出来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分层次给分。
三、考试测量命题改革刻不容缓
考试测量是对学生学习的检验,同时也考察教师的教学质量,又是学生升入大学的重要步骤,在教学体系中尤其重要。如何适应形势变化,做好考试测量工作,跟紧时代步伐,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当前,只有部分省份进入了新课标的实验,似乎改革不那么急迫,但是,考试测量应该体现教学改革的方向,必须和教学改革同时进行,而且考试测量的改革应该立即展开,否则将与未来新课标下的高考严重脱节。
四、结语
伴随着新课改的颁布和实施,高中历史学科的内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传统的考试测量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改革后课程考试测量的需要。因此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通过优化提炼知识点,形成知识网、改变命题方式、改变评分标准等方式,适应形势变化,做好考试测量工作,跟紧时代步伐。
【参考文献】
[1]于信凤.《考试学引论》[J].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聂幼犁.《中学历史教育论》[J].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3]聂幼犁主编.《历史课程与教学论》[J].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聂幼犁等.《中学历史学科学业评价》[J].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