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的“伪问题”现象举证与应对措施研究

2016-05-07 12:35石锴明
文理导航 2016年10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

石锴明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教学也渐渐进行了改革,采用了多种有效措施,更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但是在历史教学中的“伪问题”现象还是存在的。本文就高中历史教学中“伪问题”现象举证,进行应对的方法,作深入论述。

【关键词】高中历史;伪问题;举证与应对

问题教学是一种特别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也会经常采用问题教学方法,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经验,对历史教材了解不够深入,没有结合班级学生已有的水平、个性特征等,无法有效掌握整个课堂,导致设置的问题情境出现“伪问题”现象。急需要全面客观地分析“伪问题”现象,采取可行的措施,合理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一、高中历史教学的“伪问题”现象举证

在新课标背景下,设置问题情境已成为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就课堂教学而言,提问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合理设计问题却是提问的首要前提。但在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教师提出“伪问题”,导致课堂教学低下,其体现在不同方面。

1.设置的问题不具备疑问意义,难度系数过低。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历史章节内容,合理设计问题,导致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不利于优化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也不利于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为例,通常情况下,教师会先让学生快速浏览章节内容,并提出相关的问题,展开课堂教学,比如,所构成的秦朝中央专制,具有怎样的特点?对于该问题来说,学生在浏览章节内容后,马上便能从书中找到答案,根本不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在和周围同学讨论之后才能得出答案,过于简单的问题是无法有效启发学生思考的,教师也不能准确了解班级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2.连珠带炮的提问,出现自问自答尴尬场面。

在课堂教学中,部分历史教师对新课标提出的教育理念并没有正确的认识,误以为要多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情境,“满堂问”现象普遍化。同时,教师一味地按照自己制定的教学计划,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断提出各种问题,学生在没弄清上个问题,又提出新的问题,导致学生真正理解新的知识点,掌握的新知识也极少,甚至对历史学科产生厌学情绪。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充分考虑高中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自身发展特点,提出的问题已超过班级学生已有水平,出现“自问自答”现象。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为例,教师借助多媒体辅助工具,给学生展示了很多清朝官员的服饰图片,还进一步介绍了官员服饰上的图案,并提出这样的问题:透过这些服装图片,说明我国官服具有怎样的特点,而该问题已经超过学生已有水平,只能由教师回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央集权制下森严等级制度。

二、解决对策

1.灵活运用新颖独特的提问方式,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课堂提问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关键所在,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更好地理解、掌握新的知识点。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优化提问方式,不要总是采用“怎样、为什么”等提问方式。这样即使设置了问题情境,也会使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无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注重角度新颖、视角独特。以“儒家思想”为例,在学习该章节内容后,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各方面情况,提出符合他们已有水平,有感兴趣的问题,比如,在学习儒家思想后,谈谈自己对它的认识。这属于开放性问题,但又和教材内容紧密相连,也能迅速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探讨。在回答该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和周围同学讨论,结合自身对儒家文化已有的了解,并通过其它途径查阅相关的资料,不断完善自己的答案,并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课堂氛围一下活跃起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和教学目標相呼应,调控好问题难易程度。

在设置问题情境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目标,参照班级学生已有水平,控制好问题的难易度,使新、旧知识有机融合,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还能促使他们把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体系。如果只是想让学生了解、掌握一些基础性知识点,可以合理设置一些比较封闭性的问题,这样答案也比较少,不容易混淆学生构建的知识网络体系。以“辛亥革命”为例,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想让班级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比如,辛亥革命的意义,教师可以辛亥革命和历史上其它革命具有的意义相融合,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更好地区分、掌握不同革命的意义,不要混为一谈。在此基础上,教师想要在无形中不断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积极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的情感价值观,就需要给学生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开放性问题,利用师生互动,共同探讨,自由回答,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一定要全方位解读教材内容,不要过分强调问题的数量,合理设置问题情境,不断优化提问方法,问题难易要适中,尽可能减少“伪问题”现象的出现,比如,“满堂问”、“自问自答”,不断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多鼓励学生积极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以此,不断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具备较好的教学效果,符合素质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等逐渐提高,为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许国翠.高中历史课堂中有效问题设计的探索[J].新课程(中学),2010(10)

[2]朱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如何提升教学立意[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3(11)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
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高中历史地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选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想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方法初探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高中历史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