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碧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一种双向的、互动的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阅读中是介于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人和引导者,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合适的听、说,学会对话,形成阅读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255-01
“让学生主动自读,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这是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标中强调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要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自读,以培养他们阅读能力呢?
一、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法
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思路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在一节课的不同阶段设计多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并做出适当调整。小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由于受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制约,很容易使学生对训练失去兴趣;从而失去动机。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加强情感投入,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融洽的师生感情作基础。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信任、关怀和鼓励。这样,不仅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而且教师的言行也将会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学生兴趣,从而产生学习欲望。
选好阅读材料,引发学习兴趣。在阅读训练中,教师一方面要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另一方面要注意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兴趣点,并善于把学生虽有所感动却有不甚明白的课外问题恰当地引入课堂。这样不仅能保证阅读教学组织地系统、严密、和深入,心驰神往地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尝到学习的乐趣。
利用学习成果,发展学习兴趣。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当学生在学习上有所收获或进步时,心情兴奋,轻松和愉快,同时能对学习产生自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且要不断强化使他们的成功欲望越来越强烈,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慧水平。
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习兴趣。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参与掌握知识的感情,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训练中,我们将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提升求知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如教学《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教师为学生展示一幅幅精美的图画。课文从大树落叶、蟋蟀叫声、大雁飞行三个方面写了秋的声音,可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种声音,进行阅读欣赏。激发学生走进课文的欲望,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已达到教学目的。
三、自主选择阅读伙伴,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要做好这个过程,学生应先读课文,发现问题,再提出问题,最后经过反复读取解决问题。学生可以自由组合,探讨解决问题。如教学《荷叶圆圆》一课时,可根据课文内容分为青蛙组、蜻蜓组、露珠组和小鱼组,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兴趣,选择参加各组的讨论表演。这样既战胜了学生的聪明才智,也达到了合作学习的目的。
四、引导想象,丰富学生表达的内容
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而这美常常是无法用语言表示的,正所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朗读可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而这意境美是需要借助想象实现的。众所周知,想象是树立形象感的核心,是激发情感的关键。学生朗读时,不仅要以语感出发,而且还要始终伴随对具体形象的感知、联想、想象。由想象开启的生活图景,比语言文字打开的天地更广阔,更具有形象感,因此也就能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德国戏剧家席勒指出:“想象越生动活泼,也就更多引起心灵的活动,激起的情感也就更强烈。”学生在这种强烈情感的熏陶下,说自己想说的话,亮出了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五、创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配合,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独立的、主动的探索心态。学生的心情舒畅了,求知欲才能旺盛,思维才会活跃、流畅。这样,学生的个体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体才有“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求做到态度亲切。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亲切当做是一种奖赏和鼓励,从中感到温暖和甜蜜,这就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当学生有精彩的表现时,教师要给予表扬和激励;当学生回答有错时,教师更应该给予鼓励,因为他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思考,敢想、敢说、敢于质疑,无所顾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达到获得知识、体验情感、促进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