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实现小学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2016-05-07 01:18李伟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教学生活化品德情境

李伟

摘 要:知识来源于生活,小学品德生活化有利于实现教学的内容回归儿童的生活,让教学情境创设再现儿童生活,从而提高儿童的道德修养,实现知行合一。

关键词:品德;教学生活化;内容;情境;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160-01

小学思想品德是一门培养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奠基课程,与小学生未来的品德修养和素质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在我国各小学中,思想品德课程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发展,各学科教育教学模式、方法、手段等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学需要,这表现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上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应该寓于小学生的生活之中,而不是在生活之外,由此笔者便联想到了小学品德生活化教学模式,并付诸实际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新课标下小学品德课概述

传统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强调对学生思想、知识及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对比传统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目标进一步提升为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如今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关注的重点不在于教学生学会多少理论知识,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以使学生更适应时代变化,更符合社会需求。

二、如何实现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

1、教学情景再现。小学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他们的道德认识水平低,对一些抽象的道德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肤浅和表面化。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只能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告诉他们多少道理,使他们记住规则。在品德教育中,教师最重要的是结合教学内容为小学儿童努力创设富有童心、童趣的生活情境,将儿童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他们生活的直接经验结合起来,让心灵上有触动,情绪上有感染,情感上有体验,使小学儿童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促进知、情、意、行的统一协调发展。

(1)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体现师生双方民主平等、愉悦和谐的人文情境。小学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和满足感,就在这种融洽的师生情感关系中生成。在这种完全开放的新型的师生人文环境中,教师亲切地与学生交流、探讨、沟通,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提高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践行的能力。

(2)教学情景的创设应让教学置于儿童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还原儿童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儿童走进社会、家庭和大自然,使他们在现实的情景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世界的认识。

(3)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将教学内容的呈现与情境融为一体,达到“内容情境化,情境内容化”的效果。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创设具有明显操作性的自主学习的活动情境,在充分的思维碰撞中,在愉快的合作沟通中,在切身的体验探究中,使儿童以外显的活动促内在的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

(4)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再现儿童生活,其方法具有多样性,内容具有丰富性。教师要根据小学儿童实际、教材的不同内容和具体情况及条件,把握好创设情境的时机,给儿童提供多种表现自我发展的平台,使儿童在情景交融之中愉快地掌握知识,明白道理,指导自己的行为。

2、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激活课程资源。新课程改革要求实现“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汽`因此我:们要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在生活的矛盾和斗争中去选择那些积极:向上的“好生活”捉进学生健康发展,教学中应让学生参与、体验,:把生活中的知识、做人的道理等寓于生活这个大舞台焙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托但不是全部教师要摒弃“教教材”的!教学观树立开发教材的意识学会“用教材”,能够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做好准备小学品德课教材的主要功能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供教师教学而是教师用来引发学生活动的工具是开展教学活动可运用的资源优化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增加或补充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激活课程资源这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多样化教学设计拓展学生体验途径

(1)精心设问赴学生在探究中体验问题是学生思维的源泉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问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在自主探究体验中获得的知识更能促使学生内化为行为。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性格不同使得他们的想法也不一样在解答问题的时候也会出现不同的想法胧们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与行为并进行有效的引导赴学生形成正确的又见点。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学生道德品行的养成与体现同样应该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实现。因此,在小学品德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适应的教学情境开展教学活动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小学生教育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实践应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将生活引入课堂教学中赴学生触摸生活的真实始学生一个快乐学习的环境。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生品德课的教育中,要学会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进行培养和引导,通过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生活化转变,带领学生能够通过思想品德课程来促进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加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实际性的感知和应用,通过对于教学内容的创新性研究和生活化转变,来提高学生将品德意识在生活上的实际应用,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生活态度,加强学生自身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更进一步的促进了学生良好的生活品德的形成和建立。

参考文献:

[1] 张美英.贴近学生生活打造品德高效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250一251.

[2] 成金娣.试论小学品德课的生活化发展方向J.新课程导学:九年级下旬,2013(1l):18.

[3] 姜志东.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辫析J.考试周干,},2013(75):180一181.

猜你喜欢
教学生活化品德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