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古圣贤思想传承带进语文教学

2016-05-06 18:49何燕莺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6年19期
关键词:司马光思想文化

何燕莺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当这些闪耀着哲人思想光芒的句子呈现在学生面前时,我们的学生可曾有过心灵的触动?可曾为这些绚烂多姿的文化景致欣喜不已?又可曾有过探究中华民族精神之“神”、民族之光的冲动?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去,就必须向2500年前回首,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98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得者云集巴黎举行会议,在会上发表了一项重要宣言,这是宣言的第一句。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及由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和学说与现实的结合是如此紧密。两千多年来,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圣贤的先进思想时,有没有注意到这些思想的传承和发展运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高中语文新课标在附录中建议学生阅读先秦散文、唐宋散文、《诗经》、楚辞等,使学生能够跨越千年的时间屏障与古圣贤对话,能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以传承和发展人类文化的精神火种。

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恐怕是凤毛麟角吧。在那些优美的古文面前,我们注重的仅仅是其中的实词、虚词;在那些闪光的古圣贤思想面前,我们注重的只是孤立的认识和了解。在这种语文教学现状下,我们的学生漠视古代哲人和古代思想,更谈不上对这些思想的继承和运用!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该为宣传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提供舞台,应该让学生看到人类生命的流转以及人类思想的传承,以开阔学生的文化胸襟,提升学生的生命智慧!为此,我们必须把古圣贤思想的传承带进语文教学!这样,古代的优秀思想就可以在学生脑里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不仅可以影响到学生作人,还可以让学生在作文时有话可说。

例如在学习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时,我们很多学生只是孤立地了解了欧阳修的生平思想,知道他在政治上始终恪守仁政爱民的原则,一生坚持不懈地与邪恶小人作斗争;知道他维护正义、明辨是非、自信努力、追求上进。我们语文老师能不能加以引导,让他们知道这种思想的传承呢?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到战国时的屈原,坚决与黑暗现实抗争,表示了“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决心;司马迁坚持正理,为李陵辩护而触怒汉武帝,惨遭宫刑的不屈;诗仙李白用手中的笔批判黑暗政治,喊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强音。而此后的文天祥在面对强敌时保留了伸张正义、至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清代的黄宗羲参加对阉党的斗争,痛斥君王给天下带来的无穷祸害;我们的革命烈士更是用自己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坚持正义的长城。

有了这样的思想线条,而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不是更会深入到传统文化的深处,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我们的学生是不是更能发扬这种精神,擦亮双眼,给正义和真理留一条阳光大道?而当学生在写“心灵的选择”“坚韧”之类话题作文时是不是就会游刃有余?

讲到司马光时,我们很多学生对他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司马光砸缸的冷静与机智?我们能不能引导学生去挖掘司马光的精神实质?司马光是一个注重诚信与节俭的人,他的思想在中国的文化长河里熠熠发光!中国的先哲孔子每天都要反省,与朋友相交是不是诚实;曾国藩把讲诚信作为立德之大事。明太祖朱元璋提倡节俭:“自古王者之兴未有不由于勤俭,其败亡未有不由于奢侈”。曾国藩为官十年,京城寓所中也只有两样东西:衣服,书籍。毛泽东让孩子捡起掉在地上的饭粒,鲁迅一条裤子穿了好几十年。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这种诚信与节俭显得尤为可贵,如果学生没能从司马光身上学到这些,我觉得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遗憾。

再如学到贾谊的《过秦论》时,学生对这位英年早逝的人自没有多大兴趣。殊不知贾谊将客观世界的变化同人的修养之间进行对比分析,给后代留下了一条自我约束和自我修养的道德标准。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曹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及毛泽东的“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均是贾谊这种精神的体现。

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受到这种道德标准的约束,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不是就成功了一半?

语文教育负有传承民族文化,为学生的一生打好“精神底子”的重任。把古圣贤思想的传承带进语文教学,让学生沉浸于五千年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文化传统中,去涵咏,去体味,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以达成“立人”的目标,让他们在追赶时代的大潮时,能扬起传统思想的风帆,掬捧一朵朵思想的浪花。

猜你喜欢
司马光思想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永不说假话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司马光说谎受责
司马光“警枕”夜读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阿吾(一首)
司马光砸缸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