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益对NGO发展的推动

2016-05-05 08:42冯洁
经营者 2016年2期
关键词:慈善互联网+互联网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在互联网技术、产业、应用以及跨界融合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电子商务的飞速增长,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基于互联网信息开放、传播迅速、使用便捷的特点又为各类NGO和公益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使其在核心价值的传播效率上有了质的飞跃,激发了公众了解参与公益慈善、环境保护、推动社会进步的热情。同时,网络支付环境的日益便捷完善,也为NGO及公益项目提供了日益强大的资金支持。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和国务院指导意见[1]的颁布,政府鼓励把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进行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互联网+”公益有望进一步激发出NGO的创新活力,提升治理水平,培育出创新服务模式,推动法律环境及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更有效地弥补公共产品的供给不均衡,营造更为良好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 “互联网+” 网络公益 NGO 慈善

一、NGO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一)何为NGO

NGO是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的缩写,其意译为非政府组织,最初是指国际性的民间组织。NGO是在公共管理领域作用日益重要的新兴组织形式,是公民社会对政府失灵及市场失灵的有效补充。目前对于NGO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组织、慈善组织、第三部门、社区组织等非政府非商业的社会组织都可以算是对于NGO的一种理解。[2]

(二)我国NGO的发展现状

依据我国目前法律体系,在我国合法注册登记的NGO主要包括两类社会组织:一类是依据《基金会管理条例》(2004年)、《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998年)经民政部批准登记的社会团体法人和基金会,另一类是依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1998年)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视不同情况获得法人、合伙或者个体的行为主体资格。

据民政部统计,[3]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60.6万个,其中社会团体31.0万个,基金会4116个,民办非企业单位重新登记确认的民办非企业单位29.2万家。2014年,社会组织接收各类社会捐赠达524.9亿元,形成固定资产1560.6亿元;社会组织增加值为6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0.21%(见表1)。

但在实际执行和运作中,由于我国目前的管理条例所规定的登记审批手续较为复杂,且需要取得业务主管单位批准文件,对于众多民间NGO必需有官方机构“担保负责”才能登记的门槛过高,使得大批尚未登记注册的NGO,尤其是众多的草根组织职能转而以企业名义在工商注册。因此,出现了一批重视社会价值多于追求最大的企业盈利的社会企业,还有一些干脆不进行注册登记,名义上挂靠在某个单位之下开展活动或进行项目合作。这类组织在实际数量上远远超出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总和。[4]

由于目前的注册登记制度,大部分规模较大的非政府组织最早都是由政府部门创立的,尽管这些机构最终从组织形式上与创办者进行了脱钩,但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这类NGO的资金来源也主要由慈善捐助和政府财政购买构成。这些因素综合导致了目前的NGO对政府部门依赖程度过高,自主运作管理能力不足,信息公开程度不够,部分寄生群体和NGO的不规范行为消耗了自身的公信力及财力。

二、“互联网+”公益对NGO发展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在互联网技术、产业、应用以及跨界融合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电子商务的飞速增长,互联网已经无形地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而基于互联网信息开放、传播迅速、使用便捷、不断创新的特点,又为各类NGO和公益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使其在核心价值的传播效率上有了质的飞跃,激发了公众了解参与公益慈善、环境保护、推动社会进步的热情。同时,网络支付环境的日益便捷完善,也为各种公益NGO及公益项目提供了日益强大的资金支持,进而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公益组织和公益项目,获得了社会公众的认可和支持。

(一)正面效应

(1)平台建设。互联网的发展使得NGO有了一个持续的信息发布平台,众多NGO纷纷加大了门户网站建设及移动应用开发的投入,加强了自身核心价值理念的宣传和公益项目开展的有效引导。在网站上及时更新披露受到捐助资金的使用情况,项目进展情况,与捐助者和公众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有效缓释了质疑和顾虑。同时,一个良好的互联网平台还能起到跨地域管理的作用,有效将行业资源及优势进行横向整合,发挥协同效应。

(2)制度推进。互联网的发展放大了NGO团体对于改善自身困境诉求的呼声,也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到了NGO的生存现状,这对于推动NGO管理条例的修改完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中央提出的减政放权,职能转移,到各地方的积极响应,部分地区区域内的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等四类社会组织登记已可直接办理,法制体制建设正在逐步趋于完善。

(3)资源优化。互联网及移动支付的发展使得NGO的资源供给主体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公众参与捐助的便捷程度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众筹模式的兴起也为公益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另一个有效的渠道。此外,由于制度的改善,除了大量非公募基金会外,各级地方政府购买服务也成为各类NGO的资金来源,跨国公司、大型国企、富人阶层等以提升其品牌形象为目的,通过建立与NGO的合作关系成为其资源的供给者。

(4)扩大志愿者队伍。互联网实时交互的特性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观点观念一致的人很容易通过互联网聚集在一起讨论共同感兴趣的事情。通过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和宣传,NGO能更便捷有效地将与其价值观念一致的人联系起来,组成志愿者队伍,扩大影响力。

(5)数量增加。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群体参与公众事务的积极性,虽然注册登记NGO的数量并未出现爆发式的增长,但其内部结构正在迅速丰满和优化。传统NGO通过与百度、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的融合,正进一步迸发出新的活力,各类新兴项目正在逐步填补公共产品的供给不均衡所产生的空白。草根NGO通过互联网的横向联系正趋于紧密。

(二)负面效应

(1)负面新闻报道的传播和公众的热议。互联网的发展也让NGO内部存在的管理问题、资金流向问题、人员贪腐问题更进一步地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中。“郭美美”事件、“泼墨门”、“诈捐门”事件、“血液中心薪酬”事件等,使NGO遭遇了空前的社会信任危机。

(2)互联网诈骗案件的频发导致的过度谨慎。各类诈骗集团鱼龙混杂,利用虚构公益项目、仿冒网站进行诈骗,扰乱了公众的视野,导致公众神经一直处于防范质疑状态,阻碍了网络公益的健康发展。

尽管负面事件使NGO的公信力受到了质疑,但同样也会促使NGO加快推动其运作信息透明化程度,完善自身治理水平,更开放地接受公众的监督。

三、NGO发展展望

展望未来,NGO的改革进程依然在稳步推进,法制体系的健全,NGO管理制度的改革,都将给NGO的发展带来有力的保障。与管理体制改革相呼应,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5]社会团体的“政社分开”①等组织治理层面的改革也已在陆续推进。中国新型NGO管理体制将有望在2020年基本建成。

NGO的总体规模将不断扩大,数以百万计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体系正在形成。随着法律框架和管理制度的修订改革,一大批尚未进入民政系统登记注册的NGO将获得合法性地位,预计未来在民政系统登记注册的NGO总数有望突破百万规模。

NGO的资金来源将更加多元丰富,政府补贴,财政支持,社会捐赠,富商、明星、企业财团等的支持,政府购买、劝捐,甚至未来NGO有望突破从事商业活动,进行投资等限制而获取慈善公益资金。[6]

随着社会治理多元主体的发展需求和政府对NGO服务购买的政策推动,NGO正逐渐演变为政府治理社会过程中的有效补充。NGO将能获得更多发展的空间和解决问题的对话渠道手段,政府不再一味将NGO作为对立面或不安定因素进行防范和管制,正逐渐重视和聆听NGO作为不同社会群体代表对于社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合理发声。

NGO亦需努力提升自身治理水平,明确自身愿景、使命及价值,[7]形成长期有效稳定的运作机制,有效利用互联网创新成果,激发自身活力,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加快自身发展,为推动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进步做出进一步的贡献。

注释:①2012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12〕52号)对于“政社分开”做了进一步的诠释:“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都要退出。凡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事项,一律不设前置审批。”这种说法实际上也是广义上的政社分开的通俗表达。

(作者单位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作者简介:冯洁(1981—),女,现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14级MPA研究生3班。]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 [S]. 2015.

[2] 李东林.非营利组织概念界定中的争议点研究[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3] 民政部.民政部发布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R]. 2015.

[4] 王名,等.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5]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S]. 2015.

[6] 深圳市法制办.关于征求《深圳经济特区慈善事业促进条例》意见的公告[EB/ OL]. http://fzj.sz.gov.cn/.2014.

[7] 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等.中国民间非营利组织治理手册[DB/OL]. http://www. npi.org.cn/.2013.

猜你喜欢
慈善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慈善晚会4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
慈善晚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