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汽车运用与检测实训模式

2016-05-05 08:42褚海涛
大陆桥视野·下 2016年3期
关键词:现状检测

褚海涛

【摘 要】汽车运用与检测行业是专门培养汽车行业所需技能性人才的领域,其特点是在完成学习内容的同时,培养出汽车行业所需的技术能手,也同时进一步为汽车行业输送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打下基础。因此,汽车运用与检测实训既承担着国家职业教育的职责,又肩负着培养汽车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之重任。

【关键词】汽车运用;检测;现状;实训模式;

一、引言

汽车运用与检测专业兴起年限较短,还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地方,不少实训的模式都是沿用本专业最传统的模式――“直观模式”,即使是实践操作,也是老师说得多,学生做得少,“放羊式”实训还占主流,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实训模式还有待研究。

二、汽车运用与检测实践训练的现状

现代汽车制造业蓬勃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汽车维修等服务业技能型人才供不应求。目前我县的实训基地基本上是依托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它们基本上都是采用传统三段式教学,即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种模式适合文化程度较高的学生和有极大学习热情的学生,但不适应文化程度较低的学员。

1、市场导向不明确,学员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毕业以后干什么,无具体计划。因而采用传统式和探索式实训,有“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趋势,急功近利,发展方向不明确。

2、人为地将整体汽车进行了抽象地分割,带来人力、物力、财力和场地的浪费,设备使用率降低,在实训目标、实训内容和实训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的结合,比如:《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实行包班制,可节省大量时间和场地,避免了“盲人摸象”的后果,且便于管理,整体效果好。

3、实训基本上都是模仿性的操作和简单的机械操作,无法使学员学会触类旁通的分析故障的形成和系统性技能。虽然各个实训基地进行了实训改革采用实车、直观教学法,但学生大多文化基础差,缺乏空间想象力。

三、汽车运用与检测实践训练项目的落实

汽车运用与检测专业实践学习项目不同于普通的学习,具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它要求学员在完成上岗的实践训练,能胜任专业岗位的要求,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从职业能力的要求入手分析、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都较强的实践教学体系。

1、全面推行工位式技能练习。实行分组实训,4人一组,提前对组长进行强化训练,反复的达标测试。进行三查(自查、互查、对比查),组与组之间进行竞赛,来营造一个新的实训气氛。采用测评机制,找出其不足之处,利于改进。

2、考核方式多样化。除了检测、维修、操作技能测试来训练学员的成就感,还要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

3、激发学员的好奇心,培养学员的信心。先进的仪器和器材逐步的投入来让学员看到专业前景,使他们坚信好好学习,一定大有作为。

4、分期、分批让学员进企业“顶岗”来促进个人的项目实训欲望,也为学生零距离就业提供了保障。

四、汽车运用与检测实践训练体系的构建

要逐步实现对汽车运用与检测专业实践训的免费,并先从涉农专业和农村家庭困难学员做起。中国把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发展重点而大力推行,使其实现突破性发展。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制定切合实际的实践训练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1、确定岗位群和岗位能力。汽车行业作为国家支柱产业,发展相当迅速,而汽车技术也正在日新月异的更新,EFI发动机、自动变速器、ABS、SRS以及ASR等新技术在汽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此高科技的技术含量,以及维修、检测设备的智能化,传统的“手艺修车”已经过时了,迫切的需要懂现代汽车维修技术、较高计算机水平和掌握英语知识的综合性人才。

2、实践训练体系的设计和构建。根据目前学员基础普遍都较差、学习兴趣普遍都不高等实际情况,设计“因材施教”为突出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对每一阶段的能力培养标准分解为若干单元,以单元的形式融合到课程和实习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实践操作训练体系。如汽车构造拆装与调整就包括活塞连杆组的拆装、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等20个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采用项目教学法,将维修生产中用到的一些拆卸、检修、装配、调整等基本技能与课程教学结合,避免出现老师在课堂上难教,学生在教室里难懂的情况,尽量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学中做、做中学、边做边学。

五、汽车运用与检测实践实训的保证措施

(一)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

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实践教学体系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为保证汽车检测、维修从业能力的培养得以分阶段提高,必须通过大量的、反复的实践来实现。应主要满足学员第一阶段、第二阶段能力培养,如利用电喷发动机排故障模拟试验台、自动变速器检修试验台、ABS模拟试验台、汽车空调试验台等设备进行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试验和操作训练,让学员在可控状态下完成实训,便于教学组织和管理,避免了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并可在不同的情况下进行反复训练。

(二)师资队伍的建设

汽车运用与检测专业实践实训的内容要随生产实践发展,教学时空跨度大,教学对象在求学目标、知识基础方面具有极大差异,这些特点客观上决定了从事职教的教师必须是“双师型”的。所谓“双师型”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新型教师。由于长期存在的教育管理体制缺陷,教师基本上都是缺乏专业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技能,实际动手能力欠缺,构建“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生产实习考核评价

要不断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生产性实训,通过校企合作、产教结合车间平台,按照国家职业工种标准、行业或企业标准,由学校、企业、行业、职业鉴定机构共同对学员的职业素质和生产实践能力进行全面考核评价。生产性实习车间由企业、行业专家、技术人员把控生产技术和质量,参与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

参考文献:

[1]两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马东宵.汽车维修实训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现状检测
“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检测题
“几何图形”检测题
“角”检测题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