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共鸣促进情感教育

2016-05-05 09:17陈冬梅
速读·中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语文教育全面发展初中教学

陈冬梅

摘 要:新时代教育下,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也意识到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但是传统的语文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这不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情感教育讲究潜移默化,极具人文性的语文课堂无疑就是情感教育的最佳阵地。所以把情感教育渗透于语文课堂中,既教学生理又让学生明白情是初中教师语文教学的绝佳选择。

关键词:语文教育;初中教学;情感教育;全面发展

情感是人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一种判定客观事物是否与主观需要相符合的内心体验,反映着人的需要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著名教育大家夏沔尊曾放言:教育不能缺了情感。这足以体现情感教育所占的举足轻重的位置。而语文学科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情感态度,语文教学文本也多是作者的独特人生情感体验,所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育中占据着得天独厚的教学条件。那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感受到这些文学作品的深厚内蕴,感受到作者想要传递的情感体验,让真善美走入学生心灵呢?这是每个中学语文老师都在思索的问题。而经过笔者多年的研究与探索,认为要想把情感教育渗透于语文的课堂中,就要让学生不但懂文章的框架末梢,还得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教学中直击文章灵魂,让学生懂得作者想要传递的情感,从而内化成自己的做人理念和情感目标。

一、引发学生对主人公的共鸣

初中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中间时期,其认识过程还与情感息息相关,具有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思维水平还停留于感性阶段。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特定情景中,引发对主人公的共鸣,解读文章的艺术形象,继而产生认同或否定的审美评价或审美态度。这样一来,学生的心理能产生相似感受,情感能产生共鸣,性情就自然能得到陶冶,继而享受真理的美好。

例如《清兵卫与葫芦》这文章出自日本著名作家志贺直哉之手,作者用现实主义的写法,勾勒出长久被压制,最后还被迫放弃自己的个性和坚持,放弃自己所珍爱之物的人物形象。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带来自己的珍爱宝贵之物;然后让学生朗诵文章,当学生读到文中表示清兵卫学生对葫芦痴迷的句子时就摸一摸自己的珍爱之物,把它贴在心口;而当学生读到文中表示清兵卫学生的葫芦被强行没收时,教师立刻让学生想象当自己心爱之物强行被人夺走糟蹋时的心情,再回过头来回味文章。

只有学生感受到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心和被没收葫芦时的无奈,才能引发学生对主人公的共鸣,念主人公之所念,痛主人公所痛,得知个性被压制的痛苦,才能珍惜如今个性可以随意张扬的时代环境,对生活充满感恩。

二、引发学生对作者的共鸣

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认为作者只是完成了书的一半,书的另外一半要靠读者完成。这种完成实际上就是指存在于作者与读者间的交互作用。文学作品内饱含的是作者的情感,而学生也带着自身的心理体验去阅读文本,当作者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体验发生碰撞时,学生才能从心底里承认作品,引发对作者的共鸣,收获真挚情感的感受内化。所以引发学生对作者的共鸣是情感渗透教育的必经之路。

例如,当教学苏轼《水调歌头》时,教师应该先着重介绍苏轼的人生历程和写作背景,不应一开始就去强调诗词的学习。苏轼一生多次受到排斥打击,仕途屡遭贬逐,当年四十一岁的他政治上很不得志,贬官密州,时值中秋佳节,想念弟弟子由,内心颇感忧郁,情绪低沉,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词。只有读懂苏轼这个人,学生才能在词中体会到苏轼被贬的压抑,顾影自怜的忧郁,豁达乐观的处事态度,从而引起学生对苏轼的共鸣并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这样引发学生对作者的共鸣而从中渗透情感教育的作品例子还有很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想多思多悟,体现作者的情感,与作者发生共鸣,做主动的文学探究者才能陶冶情操,提高品行。

三、引发学生与教师间的共鸣

“三分诗靠七分读”是古代就传下来的说法,意思就是情感教育可以寄托于朗读训练上,这主要是因为声音本身是一种形象和情感,可以传递情感。试想一下:教师根据文章的不同风格转换声调,声量以及朗读的风格,朗读时非照本宣科,而是重新释放作者创作时的激情,这样难道还不会引起学生的共鸣,还不会令学生设身处地,继而让作品和作者牵着走,体会当中隐含的情感教育价值观?所以在中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借助朗诵引发学生与教师间的共鸣,促进学生这一主体的自发情感学习。

比如《苏珊·安东尼》的第4段是安东尼反驳嘲笑者,据理力争的一番话,教师可以在朗读时声音渐渐加大,音速渐渐加快,语气由激动过渡自豪再过渡到坚定,读出一番凛然正气;《小巷深处》最后三段文字,每次上到这,我不但深情地范读,并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渐轻渐缓的“长长的、长长的人影…..”中沉沉地投入了自己的情感,深切体会作者为自己的虚荣无知而深深懊悔的心情,在“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的热切呼唤声中感受作者对养母无限的感激和爱戴之情……记不起多少次了,在缓缓的、深情的朗读声中,我的眼泪悄悄地滑落嘴边,我哽咽着,学生眼中也泪光闪闪。

当教师通过朗读引发起学生与教师间的共鸣,让学生了解到教师想在课堂教学中所渗透的情感教育时,教师还可以顺势将学生引入到深层次理解学习课文氛围当中,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能力。

总而言之,将情感教育渗透到中学语文课堂上,凭借作品的熏陶和作者的人格魅力来塑造学生的高尚灵魂,净化学生的俗世情感。这样一来,学生既可以学到知识,也能够得到独特高尚的情感体验,确立一套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加深对人生的感受和体验,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达到德智美体全面发展的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明峰.科学人本主义“课程教学”视角中的文学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12(1):23;

[2]高敏.让设计教育走进语文课堂[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11(2):5;

猜你喜欢
语文教育全面发展初中教学
浅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浅谈初中班级高效管理策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