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凤梅
摘 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语言丰富博大,展现了民族的智慧。文言文更是经久不衰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了深刻的意义。学生理解了文言文中的实词、句式、重要信息和观点态度会透过文字,看到字里行间所展现出来的思想,进行发散思维,融入到文言文文章中,感悟文章所呈现出来的美。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句式;信息;观点态度
文言文在现代语言中使用的不多,很多学生感觉理解起来不容易,所以不愿意去体味和推敲文言文的情境。其实文言文尤其本身的美和魅力,只要学生认真阅读,深刻理解就会领悟作品的内涵,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形成自己的感悟,感受到文言文善于表现的魅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喜欢了文言文就会在探究中逐步地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进行发散思维,积累自己的语言基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关注实词,理解词义
实词是文言文中的重要词汇,只有学生理解了实词,通过翻译才能够理解整篇文章的含义。为此,教师要关注实词的教学,把握好这个主流,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可是,很多实词存在着古今词义有区别,所以教师要通过引导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理解词义,掌握词语的正确含义。在理解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的用法,促进学生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词的正确含义。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双音节推断法、字形分析推断法、结构分析推断法、成语联想推断法等不同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析方法,从而面对任何词汇都能够轻松应对。分析方法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授之以渔”要比“授之以鱼”对于学生学习文言文来说更为重要、有效。
例如学生采用双音节推断法推断某个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将其扩充为双音节词,如:朝——朝廷、朝见、朝代;辞——言辞、文辞、推辞、辞让等,在根据具体的情境来进行词义的取舍。在使用结构分析推断法时,学生可以根据语法结构来分析句子,确定词性。古人在进行写作时往往追求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两者大多在意义上呈现出相同、相近或者相反的情况。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里的“跬”和“小”对应,从“足”字旁就可以推断出它应该是小步的含义。
还有在学习《醉翁亭记》时,文中的山行六七里,峰回路转,学生通结合上下文,进行联想和推断会感受到:山行就是指沿山而行;回就是指曲折回环;而转则是盘旋弯转。学生对于文中重点词汇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以及全文,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
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在独自进行理解和分析时就会大胆地进行思考,在推理和判断中感悟字、词的含义,对文章形成正确的理解,促进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
二、分析句式,探究结构
很多时候学生理解了文言文中每一个词的含义,但是对于句子的理解还是存在着偏差,主要就是因为学生对于句式的理解不到位,还存在着疑问和困惑。这个时候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探究文言文中常出现的句式,比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使学生能够在丰富积累的情况下不断地提高自己对于句子的理解和认识。学生了解了常见句子的结构,在分析和理解时就会得心应手,做到游刃有余。
例如在理解句子“其能凌岁寒而不易其行者,非松也耶!”时,学生掌握了判断句就会知道这个句子中的“非”表示否定判断,句中的“者”与“能凌岁寒而不易其行”构成名词性短语,作主语,“也”在句中表否定判断语气。学生理解了这些句子的特点,知道了判断句的结构就可以轻松地理解句子的含义“那些能够冒着每年的严寒而不改变品行的,不是松树吗!”
学生掌握了这些句式特点在应用和理解文言文时就会轻松应对,可以按照自己的认识来进行分析,在探究中形成正确的观点,提升自己对于句子的理解能力。
三、筛选信息,提炼要点
在文言文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筛选文中的信息。只有学生正确地理解了重要信息才能够对全篇文章形成正确的认识,促进学生对于文言文鉴赏能力的提高。在信息的筛选过程中首先要迅速,其次要准确。做到这些,则需以文本信息的理解和辨析作为基础。信息的筛选,因文本体裁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取向。记叙文本往往侧重于表现人物所作所为的信息,体现人物性格、品行的信息,反映人物才干、业绩的信息,显示人物追求、志向的信息等。论述类文本往往侧重与表明作者主张、观点的信息,用以证明观点的实例、体现作者褒贬、毫无的信息,表明作者写作原因、目的的信息等。在具体的理解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地看句子,避免断章取义,应把这些语句放回到原文的具体语境中去辨析。
学生只有充分理解了每一句话的含义,才能够筛选出自己需要的语言和句子,对他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通过这些句子提炼文章的主旨思想和中心意思,进而可以对文章形成科学的认识和理解,正确地把握文章的重难点。
四、分析观点,概括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有的比较明晰地展现在文章中,而有的则使隐含在文中,需要学生通过对于文章的理解,从字里行间归纳文章的主旨。在对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探究和分析时,学生要关注品析语言,体味褒贬。阅读时,学生要关注文章中的词句,词句背后学生会看到人、事、情、理,而这些内容的背后学生会看到内容要点,中心思想,最后,看到的才是观点态度。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表诉,有可能对局部来说是正确的,但若把局部的正确放到整体中去审视,就可能使以偏概全了,整体把握全文是正确理解文章的前提。在理解上学生需要回归历史,不以今度古。文言文使古代作者阐述的古人古事古理,不可拔高理解。学生在理解的时候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进行评价和思考,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不能将今人的思想观念与古代相结合。
总之,“教学有方,教无定法”,对于文言文的教学也是存在着丰富的教学方法的,教师要不断地探究和总结,在实践中摸索经验,总结策略,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师对于文言文教学方法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自然会在课堂运筹帷幄,使课堂别开生面,实现高效。
参考文献:
[1]臧秀聪浅谈初中文言文的教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7年04期
[2]许凤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学习方法探析[J];语文天地;2009年17期
[3]陈辉霞让学生感性地学文言文[J];语文教学通讯;2011年Z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