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敏 吟唱高原的乡土作家

2016-05-05 07:27字如方
时代名流 2016年3期
关键词:昭通作家文学

字如方

入刊理由:夏天敏在乌蒙高原上土生土长,他在这片温厚的高原上奋斗着,拼搏着,承受着苦难与折磨,享受着幸福与快乐,他熟悉这里的一切,热爱着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更热爱着这片土地上纯朴善良的人们。在夏天敏眼中,歌颂哺育过自己这片坦荡的土地于自己而言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更有着一种抑制不住的激情。

读罢夏天敏的中篇小说《好大一对羊》,心情颇为沉重,有一种窒息感。小说的题材直逼现实,作者关注的是“扶贫”这一焦点热门话题。作品之所以倍受专家评委的青睐,荣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实属实至名归。

《好大一对羊》取材于现实生活,着力表现在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的各级政府“扶贫”工作中存在的误区和出现的偏差,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不切合实际的行为方式,即使出于善良的动机,美好的愿望,其结果也只能与初衷适得其反,不仅不能正确地体现人民政府对生活在贫困线下的群体的真正关怀,帮助他们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反而给他们带来更为沉重的负担和深重的灾难,“雪中送炭”蜕变为“雪上加霜”,使他们苦不堪言。小说表达上述主旨的形式是“小说”方式的,艺术的手段,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极为明显的警示作用。

自从秦开五尺道,昭通就成为中原文化、巴蜀文化进入云南的必经之地。这里地处乌蒙高原,毗邻四川宜宾、贵州毕节,千百年来,文脉绵延不绝,文化积淀深厚;又由于群山环绕,交通不便、缺少工业,因此一向贫瘠、落后。

云南昭通市作协主席、著名作家夏天敏就生活在这片高原热土上。因家境贫穷,小学毕业就参加了工作的他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广泛阅读各类书籍,拓展知识面。尽管走过很多的弯路,吃过很多的苦,但终有所成。从一名工厂的学工成长为昭通市文联的干部,成为一位成绩突出的作家。

凭着坚韧和执著,靠着一支笔,他从远离文化中心、偏僻而遥远的乌蒙山中走了出来,年逾不惑时开始在全国性的文学刊物上发表小说,又凭借反映农村现实的中篇小说《好大一对羊》获得鲁迅文学奖,作品还被改编成电影并广受好评。夏天敏说,书写自己成长的土地是他不可推卸的责任,他的小说就是要展现这里人们的喜怒哀乐、挣扎与奋斗。

夏天敏觉得《好大一对羊》是一篇令他比较满意的作品,他对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生活有着比较深的积累,这些都源自他当挂职副乡长期间的亲身经历。深入到生活当中,让自己成为生活的当事人,反对浮光掠影式的体验和旁观,一直是夏天敏所坚持的。“有人说我的作品都是农村题材的,太土,但我认为我对生活是真诚的,我的作品对现实的表现是忠诚的,不管什么题材,只要写得好都是有价值的,脱离现实的作品毫无意义。只有在生活中思考、痛苦、欢乐,把心交给生活才能创作出好作品。”

当过工人、文化馆馆员、报社记者、副乡长、县级市文化局副局长,绕了这么一大圈,夏天敏终于和他热爱的文学走到了一起。夏天敏说,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他多年来的状态,那就是:勤奋、努力、坚守,不断劳作。他认为这才是文学创作者的一种最基本的状态。这句话看似平常、说来简单,但从口头落到行动上是何等的艰难,也许只有夏天敏自己知道。

小学毕业后,夏天敏到昭通机械厂做了一名学徒工。工厂的工作、生活条件都异常艰苦,有一年寒冬,夏天敏在冰冷刺骨的水中长时间作业,把脚冻伤了。工厂劳动给他的身体留下过难以磨灭的印迹,但他认为那段生活对自己来说是丰富的,因为他经历了很多触动他心灵的事情。“我本来就非常热爱文学,在工厂工作时,周围的一些人和事不断地冲击着我,我产生了很强烈的创作欲望,觉得应该把那些全都写出来。”就这样,夏天敏开始了写作生涯,他一边读书学习,一边尝试着写短篇小说、散文。条件上的艰苦夏天敏毫不在乎,对于自己写作水平进步很慢他却心急如焚。“自己以前的文化水平低,起点低,没有人教,完全是靠自己摸索、感悟。”尽管常常连自己都感觉写得很稚嫩,但是夏天敏下定决心,一定要在文学这条路上走下去。

当时夏天敏写了很多作品,也投了很多稿,虽然屡屡碰壁,但是他一直坚持着。“我写的东西不被认可,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我不断地投稿,大多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即使偶尔有反馈,也是退稿信。为此我经常受到单位里一些人的奚落,有时明知是退稿信来了,有人还开我的玩笑说,‘你的稿费又来了,快去领啊!但是我从来没有放弃,我想一个人只要认定了的事,就一定要坚持下去,只要坚持就能取得成绩。”就这样,不被别人理解的夏天敏一写就是七八年的光景。直到二十世纪80年代初,夏天敏才终于在云南省总工会办的刊物《时代风采》上发表了一个短篇小说《卖木金花的人》。“那篇小说我一辈子也忘不了,虽然不是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功,但对我的鼓励很大,当时我激动的心情不亚于后来我在《当代》发表小说。”努力多年终于有了收获,夏天敏倍受鼓舞,但是他仍然明白,一次成功并不意味着今后的创作道路会变为坦途,要想成为真正的作家还要走很长的路,于是他依旧笔耕不辍。

2004年,夏天敏创作的小说《好大一对羊》获得了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起初,夏天敏曾把《好大一对羊》投给过一些刊物,但都没有发表,后来才被《当代》刊出,不想竟获得了2001年《当代》文学拉力赛中篇小说奖,还获得了3万元奖金。“之前我没想到这篇作品能够获得这么大的肯定,我觉得能在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就不错了,没想到还获得了《当代》文学拉力赛的奖项,更没有想到能够获得鲁迅文学奖。”后来,四川的《红岩》有一期用夏天敏的照片作封面,让他题几个字,他写下了这样的话,“失败、失败、再失败,坚守、坚守、再坚守,成功、成功、再成功”,他认为这正是自己多年来艰苦写作生涯的写照,也是他取得成功的秘诀。

在很多人看来,夏天敏的写作常年关注底层与弱势群体,是一个乡土作家。的确,二十多年来,他的作品大都与农村关系密切。他曾到乡镇代职任副乡长,一干三年,期间不读书、不写作,一头扎进农村的实际工作,兴修水利、建设小学,事无巨细,都亲历亲为。他说:“无论什么事,都不能停在表面,必须用心去做。三年农村工作不是走马观花,要干出实实在在的成绩。”

或许是因为在农村期间的封笔,加之感情与体验的积累,代职回来后,夏天敏的创作一下子进入了井喷状态,以农村题材为主,他连续发表了二三十篇中篇小说。《好大一对羊》就创作于这一时期。小说中,德山老汉突然成为副专员扶贫的对象,但是却必须像对待神物一样供奉这一对本是用来扶贫的羊,最终,他的小女儿为此丢了性命。小说有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巧妙的批评,但对底层民众深刻的同情和关注、对他们卑微的生存状态与心理的展现,成为夏天敏小说最具代表性的特色。

真切的生活是夏天敏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比如他的另一代表作《洞穿黑夜》。在参加一次扶贫活动时,夏天敏了解到大山深处的农民对电的渴盼、听到了村里几次通电又几次断电的情形后,很快就创作了这篇反映中国农村文明进程缓慢、办一件事需要很多努力甚至是几代人奋斗的中篇小说。

“把严酷的生活写透彻,把生活在这一方土地上人的命运、挣扎与希望写透彻”,成为夏天敏对自己创作上的要求。

夏天敏小说的基调大多是严峻的,但表现手法并不严峻,有时甚至是喜剧的,能让人“含着眼泪笑”。在夏天敏看来,“不管生活怎么艰难,总是有希望的。”在《洞穿黑夜》中,虽然现代文明进入贫困山村非常困难,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来换取,但最终电灯还是出现在黑暗的高原上,照亮了广袤的乌蒙大地。在这些表现困苦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中,夏天敏自觉不自觉地把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象征等西方现代派的手法融入其中,使底层写作常写常新、意蕴无穷。在展现贫苦、落后的同时,也展示人性的美好、社会的进步,给读者以温暖的期待。

夏天敏不止写农村,他也尝试写了其他题材,诸如写情爱、都市生活,还写了民国时期的小姐、太太、达官显宦、土匪、侠客、马帮、商旅等,其中不乏《绚丽波斯菊》《北方北方》《两个女人的古镇》《极地边城》等优秀作品。但是兜了一个圈后夏天敏发现,最能让他“激动”的,还是关注底层、关注农村的小说,因为那些是让他心灵最震撼、内心最刺痛的内容。

纵观夏天敏《银簪花》《土里的鱼》《接吻长安街》《猴结》《在那无聊的日子里》《北方心绪》《拯救文化站》《利民闸》等这些中篇作品中,读者可以看见作者创作的精神探索和心路历程,可以看见作者在坚持关心民生疾苦,关注弱势群体,关注“三农”题材,以博大的胸怀和悲悯意识,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参与意识,继续书写着在社会变革时期,广大人民的悲喜忧愁,书写他们的精神风貌、内心的倾述和理想与生存状态的矛盾冲突。夏天敏以一个书写者的良心和良知,以社会历史进程的目击者和参与者的角度,忠实而又超越生活,为读者描绘了磅礴、广袤、雄浑、苍凉的乌蒙山区人民的生活风貌、精神追求、生存状态和为美好生活、美好理想而奋斗的生活画卷。在坚持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的基础上,夏天敏在这些作品中,做了风格、形式、题材及内容的有益探索,夏天敏认为现实主义是他永不背叛的写作方式,但现实主义又是开放的,博采众家之长的,它可以容纳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形式和技巧,变成以现实主义为主、融入各种风格各种流派写作技巧的新的文本,在《土里的鱼》中,可以看到浓郁的神秘色彩和荒诞气氛,这种人的心灵之中的神秘色彩其实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关照;在《接吻长安街》中,作者转换视角,把农民工的生活环境移置到大都市,现代文明现代生活方式对农民工思想观念的冲击,这篇作品在视觉和叙事方式上作者都改变了以往的写作方式,给人清新的感觉,尤其是对农民工精神层面的关注,是当下农民工题材中比较缺失的。获《人民文学》“爱与和平”征文一等奖的中篇小说《北方心绪》是一篇写已经逝去的那段岁月中的一个女人的情感经历,战争使一个年青、美丽的北方女人到遥远的边地落籍,当昔日的抗日英雄沦为挑烧炭泥巴的下层人并死去后,这位可怜的北方女人经历了她生活中情感最为悲伤的日子,她孤独、寂寞、困苦,深深地怀念遥远的北方,热切地盼望着听到北方乡音,为听到北方乡音,她吃尽了苦,受尽了折磨,最后客死他乡,这是一篇写情感、写人性的催人泪下的作品。

而在夏天敏长篇小说《极地边城》中反映的是以昭通解放前一段历史为故事背景,围绕一位出身于名门望族、达官显宦之家的大小姐——云霓情感生活的波澜起伏和人生命运的坎坷曲折来展开故事情节,通过对“边城女神”云霓、“白衣天使”玛丽·朱丽叶、留法植物学专家胡镜涟、国民党县党部书记张鸣皋、边城专员蒋百驹等人物不同命运和人生追求的描写,反映了昭通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

可以说,夏天敏的小说主题,表现为乌蒙山风情。大山的独特地理环境,产生了奇人奇景,以及前定的苦难。作者具体偏重于山乡苦难与传奇,结合现代化过程,围绕着乡村的原生之恶和新生之恶,进行了双向批判。在批判过程中也表现了作者自己的内在矛盾。

这与作者所生存的环境与生活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夏天敏的故乡——云南昭通是一块相对闭塞、贫困但历史文化厚重的土地。历史传承下来的广泛、包容的文化精神无疑对夏天敏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不可避免地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了或隐或现的印痕。

春华秋实几十载,夏天敏的写作产生了全国性的影响,更受到昭通当地干部群众的喜爱,每有新作问世,总会有不少朋友积极购书或者向他索书。为了争取扶贫项目拿经费,有的干部干脆就带了他的小说到扶贫办,上级看了,更真切地感受到农村的不易,大受感染,项目就批下来了。“不能夸大文学的作用,文学的作用也不是直接的,但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夏天敏说。

夏天敏在创作文学作品的同时,不忘初心,创作着他所喜爱的书画作品。在他的书画作品集《砚海余墨》中可见他以其渊博的学识深厚的积淀,以灵气和才气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风景风情画卷。打开集子,我们就仿佛置于画境一般,便可看到苍润灵秀嗅到春夏秋冬。每一幅书画都给人强烈的画面感。

如今,作为昭通市作协主席的夏天敏,不仅是一名作家,更成为了昭通文艺建设的领导者。对于这种转变,夏天敏说其实并没有本质区别,不过他会更加关注昭通文艺的整体发展。近年来,在夏天敏的带动下,昭通当地的文学创作风生水起,昭通作家群成为云南文学创作的重要力量,在全国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无疑,作为云南省第一位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夏天敏是“昭通作家群”的领军人物,多年来,他在自己努力创作的同时,对一些青年作家给予了很多帮助和关怀。“如果我对昭通文学事业做了一点贡献的话,可能主要就在这方面,我经常帮助青年作家看稿件,给他们提出一些创作上的建议,离得近的就当面谈,离得远的就通过电话谈,发现好的作品我就积极推荐。” 为培养年轻作家,夏天敏除了组织培训班、提供参加采风交流的机会外,还不顾劳苦到山区看望年轻作家,为他们推荐工作,解决生活问题。鉴于年轻作家读书比较盲目,夏天敏专门为他们开列了推荐书目,指导阅读,无偿为青年作家看稿、辅导创作。发现有达到发表要求的作品,还积极向当地和全国的刊物推荐。目前,昭通作家群已有近百人,他们孜孜不倦地进行文学创作,有的已经在全国性刊物上多次发表作品。夏天敏说,他很欣慰,因为他看到昭通的很多作家都甘于清贫、甘于寂寞,都执着地坚守着文学梦想,这是最难能可贵的。

夏天敏毫不犹豫地选择文学这种特别的形式来表达爱憎。正如他在散文集《情海放舟》自序中的宣言:“作为一种形式,文学是永存的,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一天,只要人类的心灵还有伤痕,需要抚慰,只要心灵仍在颤动,心灵深处就永远需要一泓清泉,一片绿洲。”

在夏天敏看来,写作的时间越长、经验越丰富、年龄渐渐变大之后,要写出好作品反倒是越来越难了。他说:“我更愿意保持情感上的敏感、真诚与投入,能够与生活中的人,或者即将变成自己作品中的人一起同悲同喜,亦歌、亦笑、亦哭。情到深处,能够流下真诚的泪来,那就说明自己还没有老去,在创作上似乎还可以再写一些年头。”

相关链接

夏天敏简历

夏天敏 ,1952年生,昭通市作协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创作,曾在《当代》《十月》《青年文学》《北京文学》《大家》《山花》《边疆文学》《滇池》《青年作家》等刊发表中短篇小说150余万字,其作品曾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作品与争鸣》《中国中篇小说精选》《2001年中篇小说选》《领导与科学》等书刊选载。中篇小说《好大一对羊》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曾获“2001年《当代》文学拉力赛总冠军”,第一届、第四届“云南省政府文学奖”,连续四届边疆文学奖一等奖,获“云南省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已出版散文集《情海放舟》,中短篇小说集《乡场上的皮匠》,中篇小说集《乡村雕塑》《飞来的村庄》《好大一对羊》《好大一棵桂花树》,长篇小说《极地边城》。

责任编辑:张 微

猜你喜欢
昭通作家文学
作家谈写作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作家阿丙和他的灵感
我和我的“作家梦”
昨天
文学小说
精准脱贫奔小康 克难攻坚谋跨越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落成
昭通文学的步伐